一位独臂女教师的坚守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2日清晨8点,在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黑潭村小学,三个孩子用稚嫩的童音齐声唱国歌,旁边的教师杜秀兰用左手把五星红旗高高扬起,右胳膊空空的衣袖随风飘荡。
  升旗仪式后是孩子们的语文课,杜秀兰熟练地把教案放在讲台上,左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今天要学的古诗,带着孩子们开始朗诵。
  黑潭村小学是梁永镇中心学校最偏远的一个教学点,独臂教师杜秀兰是这里唯一的教师。这所位于大山深处半山腰的小学海拔近千米,距离中心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
  村民们的屋子散落在大山上下,从孩子们的家到学校没有路。34年来,杜秀兰用仅有的左手拨开了无数挡路的草木枝条,用双脚踩出了一条通向学校的平安路。
  她用爱心赢得教师资格
  1968年,杜秀兰出生于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7岁那年,在悬崖边割草时,她不幸一脚踏空,高坠导致右手手臂严重骨折,又因条件所限没能得到妥善治疗,导致右臂感染被截肢。
  截肢后的杜秀兰坚持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没能上大学一直是杜秀兰的遗憾。但这个时候她也看到,村子里有很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却没有学上,有的孩子直到10岁还没有进过课堂。这让杜秀兰冒出了“成为教师”的想法,“自己上不了大学,能帮村子里的孩子考上大学也是好的。”
  1985年,17岁的杜秀兰在黑潭村借了两间小屋,办起了幼儿园,进行启蒙教育。幼儿园的条件艰苦,缺少教学用品,她就利用自然的道具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山里不通自来水,她坚持每天去远处挑井水,烧开水给孩子们喝……1992年,村里成立的黑潭村小学取代了杜秀兰的私人幼儿园。但杜秀兰对孩子们全身心的关爱让家长们深受感动,他们都希望杜秀兰能够继续为孩子们上课。经过当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协商,杜秀兰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砍出一条“上学路”
  黑潭村小学建成后,杜秀兰一个人担起了孩子们的语文、数学、体育和生活老师。她用独臂左手,在黑板上写下诗词歌赋和九九乘法表,在操场上托起篮球,在孩子夏日午休时拿起扇子。
  因为担心教学的形式太单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杜秀兰就采用图片等道具辅助教学,向孩子们展示什么是“天安门”,什么是“故宫”。有孩子告诉杜秀兰,正是这些图片构成自己对外面世界最早的想象。
  黑潭村小学规模最大时曾有超过60名学生。面对年级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们,杜秀兰极有耐心,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
  “我们村里的孩子,有的读得时间长,有的一二年后就去外面读了。我也尽量给他们教得细致一点,孩子以后离开了也好适应。”杜秀兰介绍说。
  有的孩子家住山顶,从山顶到半山腰的学校没有道路,仅有宽不到1米的土山路,另一旁就是陡峭的山坡。担心孩子们独自上学发生意外,每天清晨5点多,杜秀兰就开始起床梳洗,然后上山接送学生,一路护着到学校,放学后再一路爬山把孩子送回去。
  “主要是一下雨就滑,那山上的孩子都找不到路,我要去送一下。上去(我)就走后面,下来就走前面,有的地方拉一把,孩子就能过去。”遇到雨天的积水或难走的地方,杜秀兰就把孩子直接抱过去,或者背在背上。“我有力气,做这么多年习惯了。”
  这条少有人走的路,长满了茂密的植被树木,有一段路上还长满了荆棘。每隔一段时间,杜秀兰就会带着砍刀上山,一点一点把路砍出来,“小的就用手拉拽,大的树丛就用砍刀砍,路就出来了。”
  学生升学走了,她仍在坚守
  多年下来,杜秀兰的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手背和小臂上也交错着被荆棘划破的新旧伤痕。“我都习惯了,小心一点嘛,总不能让这些枝条划伤了孩子。”
  孩子们早上上学,傍晚回家,午饭在学校里吃。杜秀兰每天结束上午的课程,就开始给孩子们准备午餐,在一个小小的厨房里,孩子们趴在饭桌上写作业,杜秀兰就在旁边熟练地用左手切菜、炒菜。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更好,杜秀兰在学校旁开荒了一块不大的地,种一些蔬菜。“像勺子菜这些容易长,孩子能吃到新鲜的,也省钱。”
  杜秀兰从教34年,前前后后教过上千名学生,他们从黑潭村小学起步,然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许多孩子的大名杜秀兰已经记不住了,但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看她,她总能一下子叫出他们的小名。
  说起这些孩子,杜秀兰的语气里半是感慨,半是骄傲。“有的有出息了,有考上大学的,就打电话跟我说要回来看看。”孩子们能考上大学是最让她高兴的事情:“往年很难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好,条件比他们爸爸那时候好多了。”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村庄,黑潭村小学的学生也在逐年减少。“现在每天来的只有三个学生了,男娃两个,女娃一个。”杜秀兰介绍说,村里年轻的一辈都希望能到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发展,村里凡是有能力在外面租房買房的,都选择走了出去。
  面对这样的现实,杜秀兰很坦然。
  教学点学生逐渐减少,中心学校多次表示希望合并教学点,让杜秀兰前往中心校任教,但担心孩子们上学距离太远,杜秀兰选择了坚守:“就算这儿只有一个孩子了,我都要收下他、给他当老师。”
其他文献
乡下老人进城养老已很寻常,可您听说过城里人寄住乡下村民家养老吗?在江苏南京,有社区和医院正在运营这种“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新型养老模式。  城里老人到美丽乡村养老  在江苏省南京市徐慕社区杨家村一幢农家小楼门前,一块“养老示范户”的标牌特别醒目。这户主人童道云,今年45岁,原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经跟随她生活了4年。  小楼外的院子不仅种了花,还摆了不
期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提出了诸多重大举措,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访谈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等。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我们又该如何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
期刊
摘 要:陕西省普通高校领导干部近年职务犯罪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快速扩张为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谋取私利的用权动机和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的综合作用,造成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现象。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应以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为主线,加强廉政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化权力监督,完善制约机制,实施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  关键词: 改革; 腐败; 职务犯罪; 权
期刊
“每天陪伴父母1小时,当月费用减免200元。”去年11月,某颐养中心推出了这项名为“亲情陪伴”的活动。但半年多来,尚无一人成功获得减免奖励。  通过“让利”引导子女多陪陪父母,既是激励也是督促,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问题恰恰在于,这1小时的陪伴看似门槛不高,可一个月下来要一天不落,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换个角度看,无论父母住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养老,子女都有经常性探望陪护的义务,如今奖励之下仍无人
期刊
据报道,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37个社区搭建“低龄老人志愿者帮扶高龄老人”平台,通过上门服务、微信服务、电话帮助等多种方式,提升了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创新了新居家养老模式。  纾解“空巢之痛”,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即将成为老人者,还是已为老人的群体,都必须考虑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空巢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化解孤独,以及被空间封闭的心灵和安全隐患。  一方面,在传统的观念之中,养老
期刊
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如何加快补齐养老民生短板,有效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8条具体政策措施含金量如何?破除养老服务堵点痛点有哪些实招?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  当前,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3月25日至31日,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有52起,已致66人死亡、89人受伤、4人失踪。这些数字,令人伤痛。  直面这一高伤亡危险情形的,就是消防队员。  2018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如今,地方各级的应急管理部门相继组建,公安消防等各类专业救援队员也划归到了应急管理部。应该说,严峻的安全形势,给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门提出了重大挑战
期刊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绿色生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始终在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而辛勤耕耘。  4月28日晚、伴随习近平主席浑厚的声音,万众瞩目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个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园艺“奥林匹克”盛会,犹如一扇窗口,向世界昭示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和各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决心,更昭示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期刊
目前,不少居民小区内都放置了旧衣回收箱,用来收集处理市民丢弃的旧衣服。但一些旧衣回收箱几乎无人问津,有些甚至成了垃圾箱。回收箱使用效率如何?旧衣回收箱收集的衣服流向了哪里?记者进行了调查。  箱子回收率不高,有些被当成垃圾箱  旧衣回收箱在一些大中城市的投放已经较为普遍。例如,多家旧衣物回收机构在北京投放回收箱,数量已经超过3000个;旧衣回收机构“白鲸鱼”在杭州有2000个旧衣回收箱从事旧衣回收
期刊
吉利开创了扶贫新模式,已从简单的捐赠资金,迈向了以产业、就业为方式来帮助群众的公益模式。这一模式成为我国在减贫事业中的一大亮点,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条非常好的经验。  年初,吉利控股集团精准扶贫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杭州召开。自2016年3月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以来,吉利控股集团在全国9省17地区,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五个方面,投入超过35亿元。  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