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命价值的有限和无限之中,回归“为何而生”问题,安顿学生生命,让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真正的生命洗礼。
追求生命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重视生命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追求物质及利益的最大化已成为常态,这也就不乏教育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其思想最大化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去追求其价值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1 生命价值的有限与无限
在现代人物质及利益最大化的生存困顿危机下,追求生命的价值在教育界顿然崛起,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追求更加受到关注。生命的价值可以分为有限之途和无限之境,面对这两种展现方式,生命价值的追求要从初级的有限到达高级的无限,这样才是有效的思维发展和接受模式和途径。所谓生命的有限之途就是维持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条件,也就是“活着”。但就最简单、最初级、最基本的生存现在都出现了危机,不管是对自身生命的摧残还是对他人甚至是动物的生命漠视都让人叹为观止。新闻上不断的出现相关报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基于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点(DSP)给出的网络数据,都让高等教育界甚为紧张,大学生自杀事件、虐待小动物事件更甚者最近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女大学生被割喉事件等等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有限之途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生命的高级形式——无限之境更是遥遥无期,让自身的生命在一生或者更长久的时间内闪着价值的光芒,这才是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人类最终的生命追求。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关注主体的生命发展和价值意义。但目前的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课程和方式很多,不管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各大学领导重视、还是系部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的生活方面教育和典型示范、更甚至思政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教授和人格魅力的感染都无时无刻受到瓶颈困扰,而这一瓶颈就是思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何以生存”,还是“为何而生”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现在来进一步讨论。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追求现状
面对老生常谈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高校都很重视,认为是中国青年一代要发展的根本。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让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但在现实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实践发展和经验,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也就是教师在课堂的理论讲授,与学生的接受和对理论的认知和心理呼应程度极其不一致,甚至在一定程度和环境下是相反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授只是讲授,答卷也只是答卷,跟其生活具体实践不是一回事。不管是专业思政教师还是学科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认为只要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就行,学思政课知识,什么思想建设,“三观”教育都是虚幻的,思政教师就是想要追求学生的价值,但面对这种大氛围下,他们的声音就式微了。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形式化、实体化,虽然国家和高校都在不断的克服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认为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具体怎么做,还得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追求是什么搞清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明白思想的进步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又为了什么,教师工作、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生存,获得活着的一技之长,而承担思想进步的重要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目前实践的基本回答还是让人不是满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种方式、每一种过程都没有关注学生最终需要的是什么,只是盲目的去做,这样学生就会迷茫,他们学这些知识有何用,他们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再加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压力很大,学生在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找不对方向的话,出现自杀、他杀、虐待、对社会有敌意等等方面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2.2 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跟生命教育相一致,因为两者最终关心的主体都是人,也就是学生,两者的终极关怀都是生命是否受到安顿?价值是否得到体现?存在的意义是否得以升华?等等问题,而生命教育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世界五个方面展开的,这些都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有体现,最终都让学生思想升华,自身生命得以安顿,实现生命价值。习总书记谈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不能被形式化、实体化,在全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生命的完全提升,给思政教育的主客体赋予生命的价值。回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狭隘化、功利化的工具性谋生需求的背景下,引发了教育界特别是思政教育方向的关注和思考,认为这样的教育忽视了作为生命主体的学生本真存在和意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从思想上来提升学生作为主体对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甚至世界的认识,实体性的教育功能也可能会偏向“技能型”、“工具型”方向,这样就违背教育的本真,更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要从生命的原点出发,围绕五个分支,寻找生命的存在意义。所以思政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發展过程中,让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生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智慧,安顿生命的精神家园。
2.3 回归“为何而生”问题,安顿学生生命
追求生命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因为思政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存在价值,在现在不断倾向于关注学生生命本体存在意义的思政教育,“何以为生”与“为何而生”的问题回答成为克服思政教育难题的关键。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西方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思想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思政教育更是首当其冲。在这种思想氛围影响下,关注学生和人本身发展的思想和文化在一步一步的被蚕食,思政教育“无用论”,关注生命“大而空”的言论弥漫整个社会中,认为再好的思想,再正的三观不能为人的活着所用,只有“吃喝玩乐”成为很多人的追求,潜移默化牵着大学生的思想跟着它们向前走,跟随它,就是在大学课堂中,思政教育不断的宣传正确的三观,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他们认同多少,这是思政教育要关注和积极解决的问题。“微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科技快速更新,而教育却是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教育只是在传播赖以生存的技能,那中国甚至是世界就危险了。实际上,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精神的家园。人活着,怎么活着,如何活着,这是大学教育中学生走向社会必然让学的专业课知识。而学生为何活着,学这些知识是为了什么?钱和地位显然不是最终的答案,那最终的答案和追求应该就是生命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生命的发展是一个生成式的发展,是一种具有多维度的、在世界中存在,既然要发展,就得回归“为何而生”问题,安顿学生生命。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是生命存在自身说明的,他总是具有一定的意向”,我们总是要在思政教育中把最终的目标发展成为生命发展的诗意。
3 结语
现代教育真正的问题是信仰的问题。这种信仰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生命归处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然关注人的主体,那就要从片面或者浅层的关注学生到达全面的或深层的寻找生命的价值所在,除了生命的死亡教育,更要关注活着的生命意义,也就是人的意义和主体存在价值感,回归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让学生与自然、社会、自己、他人和世界处理好关系,升华自身生命价值,就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聆听大地无声的召唤,生命得到真正的洗礼。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追求生命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重视生命的价值追求。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追求物质及利益的最大化已成为常态,这也就不乏教育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其思想最大化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去追求其价值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1 生命价值的有限与无限
在现代人物质及利益最大化的生存困顿危机下,追求生命的价值在教育界顿然崛起,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追求更加受到关注。生命的价值可以分为有限之途和无限之境,面对这两种展现方式,生命价值的追求要从初级的有限到达高级的无限,这样才是有效的思维发展和接受模式和途径。所谓生命的有限之途就是维持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条件,也就是“活着”。但就最简单、最初级、最基本的生存现在都出现了危机,不管是对自身生命的摧残还是对他人甚至是动物的生命漠视都让人叹为观止。新闻上不断的出现相关报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基于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点(DSP)给出的网络数据,都让高等教育界甚为紧张,大学生自杀事件、虐待小动物事件更甚者最近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女大学生被割喉事件等等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有限之途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生命的高级形式——无限之境更是遥遥无期,让自身的生命在一生或者更长久的时间内闪着价值的光芒,这才是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人类最终的生命追求。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关注主体的生命发展和价值意义。但目前的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课程和方式很多,不管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各大学领导重视、还是系部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的生活方面教育和典型示范、更甚至思政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教授和人格魅力的感染都无时无刻受到瓶颈困扰,而这一瓶颈就是思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何以生存”,还是“为何而生”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现在来进一步讨论。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追求现状
面对老生常谈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高校都很重视,认为是中国青年一代要发展的根本。不管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让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但在现实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实践发展和经验,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也就是教师在课堂的理论讲授,与学生的接受和对理论的认知和心理呼应程度极其不一致,甚至在一定程度和环境下是相反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授只是讲授,答卷也只是答卷,跟其生活具体实践不是一回事。不管是专业思政教师还是学科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认为只要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就行,学思政课知识,什么思想建设,“三观”教育都是虚幻的,思政教师就是想要追求学生的价值,但面对这种大氛围下,他们的声音就式微了。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形式化、实体化,虽然国家和高校都在不断的克服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认为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但具体怎么做,还得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追求是什么搞清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明白思想的进步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又为了什么,教师工作、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生存,获得活着的一技之长,而承担思想进步的重要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目前实践的基本回答还是让人不是满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种方式、每一种过程都没有关注学生最终需要的是什么,只是盲目的去做,这样学生就会迷茫,他们学这些知识有何用,他们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再加上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压力很大,学生在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找不对方向的话,出现自杀、他杀、虐待、对社会有敌意等等方面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2.2 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跟生命教育相一致,因为两者最终关心的主体都是人,也就是学生,两者的终极关怀都是生命是否受到安顿?价值是否得到体现?存在的意义是否得以升华?等等问题,而生命教育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世界五个方面展开的,这些都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深有体现,最终都让学生思想升华,自身生命得以安顿,实现生命价值。习总书记谈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不能被形式化、实体化,在全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生命的完全提升,给思政教育的主客体赋予生命的价值。回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狭隘化、功利化的工具性谋生需求的背景下,引发了教育界特别是思政教育方向的关注和思考,认为这样的教育忽视了作为生命主体的学生本真存在和意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从思想上来提升学生作为主体对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甚至世界的认识,实体性的教育功能也可能会偏向“技能型”、“工具型”方向,这样就违背教育的本真,更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要从生命的原点出发,围绕五个分支,寻找生命的存在意义。所以思政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發展过程中,让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生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智慧,安顿生命的精神家园。
2.3 回归“为何而生”问题,安顿学生生命
追求生命的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标,因为思政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存在价值,在现在不断倾向于关注学生生命本体存在意义的思政教育,“何以为生”与“为何而生”的问题回答成为克服思政教育难题的关键。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西方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思想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思政教育更是首当其冲。在这种思想氛围影响下,关注学生和人本身发展的思想和文化在一步一步的被蚕食,思政教育“无用论”,关注生命“大而空”的言论弥漫整个社会中,认为再好的思想,再正的三观不能为人的活着所用,只有“吃喝玩乐”成为很多人的追求,潜移默化牵着大学生的思想跟着它们向前走,跟随它,就是在大学课堂中,思政教育不断的宣传正确的三观,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他们认同多少,这是思政教育要关注和积极解决的问题。“微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科技快速更新,而教育却是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如果教育只是在传播赖以生存的技能,那中国甚至是世界就危险了。实际上,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生存的技能,更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精神的家园。人活着,怎么活着,如何活着,这是大学教育中学生走向社会必然让学的专业课知识。而学生为何活着,学这些知识是为了什么?钱和地位显然不是最终的答案,那最终的答案和追求应该就是生命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生命的发展是一个生成式的发展,是一种具有多维度的、在世界中存在,既然要发展,就得回归“为何而生”问题,安顿学生生命。生命存在的意义“不是生命存在自身说明的,他总是具有一定的意向”,我们总是要在思政教育中把最终的目标发展成为生命发展的诗意。
3 结语
现代教育真正的问题是信仰的问题。这种信仰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生命归处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然关注人的主体,那就要从片面或者浅层的关注学生到达全面的或深层的寻找生命的价值所在,除了生命的死亡教育,更要关注活着的生命意义,也就是人的意义和主体存在价值感,回归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让学生与自然、社会、自己、他人和世界处理好关系,升华自身生命价值,就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聆听大地无声的召唤,生命得到真正的洗礼。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