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思考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与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浅谈了几点高效设计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与各位同行共享。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为了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点,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通过“点”到为止,问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 兴趣点,调动探究内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并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调动其探究内驱,使其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笔者在对《物体位置的确定》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笔者首先向学生们提问道:“大家有看过‘海贼王’这部日本动漫吗?”这一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大家开始纷纷讨论起来。随后笔者用幻灯片展示了‘海贼王’里路飞一行人的航行路线图,并向他们讲道:“这是路飞的航行路线图,大家能否按照这一路线图的表述方式,在地图上画出海军舰队首航全球的大体航线呢?航线为:新加坡——埃及——土耳其——希腊——葡萄牙——巴西——秘鲁——青岛。”学生们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成功绘制了航线图。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通过在兴趣点处设计问题,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使得他们在探究中发现,标志物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效地导入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疑难点,架通新旧桥梁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通常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疑难点处提问,能够有效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架通桥梁,从而促进他们利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问题,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比如笔者在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在疑难点处设计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回忆起了相关知识,克服了思维障碍。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随后笔者提问道:“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当k>0时,一次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当k<0时,函数单调递减,那么对于反比例函数y=k/x,函数图像具有怎样的性质呢?”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们想起了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最后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成功分析出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单调性,高效达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 迁移点,培养类比思维
数学的很多知识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知识的迁移点处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迁移到新内容中去,从而帮助他们快速地掌握知识,提升类比思维,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笔者在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通过在迁移点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们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自主探究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们提问道:“2/3、4/6、8/12、16/24这几个分数是否相等呢?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后,得出了答案:这几个数是相等的,依据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随后笔者追问道:“类比分数的这一性质,大家能猜出分式有什么基本性质吗?”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得出了猜想: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紧接着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与实践,成功验证了这一性质,自主获取了新知。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帮助学生们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有效深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收获了成就感。
四、 升华点,开拓学科视野
数学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能够使数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相机渗透,提高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注重在升华点处设计问题,通过提问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与总结,同时开拓学生们的学科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笔者在对《圆锥的侧面积》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一道拓展性地练习题,目的是加强学生们对于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笔者向学生们提问道:“在半径为27 m的圆形广场中央点O的上空安装了一个照明光源S,如图1所示,S射向地面的光束呈圆锥形……请问光源距离地面的高度SO为多少时才符合要求?”学生们在求解这一问题时,首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得∠SOB=30°,随后借助圆锥及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计算得SO=BO×tan30°=15.6 m,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们意识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充分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疑难点”“迁移点”“升华点”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出提问的有效价值,深化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提问,发挥出提问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常武.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微探[J].中国培训,2016(4):209-209.
[2]繆晓菊.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度”[J].数学教学通讯,2016(17):57-58.
[3]周剑峰.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21-21.
作者简介:
唐晓芬,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为了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点,使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通过“点”到为止,问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 兴趣点,调动探究内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并巧妙地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调动其探究内驱,使其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比如笔者在对《物体位置的确定》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笔者首先向学生们提问道:“大家有看过‘海贼王’这部日本动漫吗?”这一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大家开始纷纷讨论起来。随后笔者用幻灯片展示了‘海贼王’里路飞一行人的航行路线图,并向他们讲道:“这是路飞的航行路线图,大家能否按照这一路线图的表述方式,在地图上画出海军舰队首航全球的大体航线呢?航线为:新加坡——埃及——土耳其——希腊——葡萄牙——巴西——秘鲁——青岛。”学生们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成功绘制了航线图。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通过在兴趣点处设计问题,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使得他们在探究中发现,标志物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位置及位置变化,有效地导入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疑难点,架通新旧桥梁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通常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疑难点处提问,能够有效启发学生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在新旧知识之间架通桥梁,从而促进他们利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问题,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
比如笔者在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在疑难点处设计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回忆起了相关知识,克服了思维障碍。在课堂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随后笔者提问道:“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当k>0时,一次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当k<0时,函数单调递减,那么对于反比例函数y=k/x,函数图像具有怎样的性质呢?”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们想起了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最后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成功分析出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单调性,高效达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 迁移点,培养类比思维
数学的很多知识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知识的迁移点处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迁移到新内容中去,从而帮助他们快速地掌握知识,提升类比思维,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比如笔者在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通过在迁移点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们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自主探究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在课堂上,笔者向学生们提问道:“2/3、4/6、8/12、16/24这几个分数是否相等呢?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后,得出了答案:这几个数是相等的,依据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随后笔者追问道:“类比分数的这一性质,大家能猜出分式有什么基本性质吗?”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得出了猜想: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紧接着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与实践,成功验证了这一性质,自主获取了新知。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帮助学生们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有效深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收获了成就感。
四、 升华点,开拓学科视野
数学课堂的拓展延伸环节,能够使数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课内向课外相机渗透,提高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注重在升华点处设计问题,通过提问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与总结,同时开拓学生们的学科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笔者在对《圆锥的侧面积》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一道拓展性地练习题,目的是加强学生们对于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笔者向学生们提问道:“在半径为27 m的圆形广场中央点O的上空安装了一个照明光源S,如图1所示,S射向地面的光束呈圆锥形……请问光源距离地面的高度SO为多少时才符合要求?”学生们在求解这一问题时,首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得∠SOB=30°,随后借助圆锥及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计算得SO=BO×tan30°=15.6 m,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们意识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充分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疑难点”“迁移点”“升华点”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出提问的有效价值,深化学生们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广大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提问,发挥出提问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常武.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微探[J].中国培训,2016(4):209-209.
[2]繆晓菊.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度”[J].数学教学通讯,2016(17):57-58.
[3]周剑峰.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21-21.
作者简介:
唐晓芬,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