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周甲前的旧事,早已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有些事并不随时间的迁移而湮没不彰,如卢作孚先生领导的民生公司所创造的非凡业绩,尤其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长远影响,更是如此。2004年12月26日,笔者在成都古玩市场五楼旧书摊,从一重庆书贩手中购得民生公司职员何现伦于1945年及1947年写的两册日记。现将其与民生公司有关的内容条列如次,供诸位对卢作孚先生研究有兴趣者酌参。(编者按:作者原文较长,因分二期选载。)
一、日记及其作者
日记作者何现伦,生于1916年(据1945年2月20日的日记推算出),成都邛崃乡下人。如至今还健在的话,应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他高中毕业,因家贫未能晋学,1937年进入民生轮船公司。他日记中记载1937年有三个月在北碚培训学习,曾服务于民生公司电讯课,是译电员。战时他住在施家河宿舍,每天过河到朝天门来上班。尽管他与本课的同事关系都不错,但他的好朋友大多是与他同宿舍其他课的。何现伦那时已近三十岁,因家贫,且挑剔,故尚未婚配,常惹得父母有所责备。但何现伦重友谊、尚亲情,对父母颇有孝心,且其弟何现邦、侄子何光洲二位读书费用的绝大部分(包括他弟弟私自参军,即将退役而生病的一大笔药费)都是他所出,因此常东拉西借,有时对公司拖欠薪水有埋怨之辞。
这两册日记均系硬面抄,1945年为“新生日记”,每页均有蒋介石的语录。两册日记皆钢笔书写,字迹细小娟秀,颇有练家子的味道。日记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天字数大约有六七百字左右——除了因日记的页数不够未记的几日外,从不断期——内容驳杂丰富,其中许多涉及彼时时政、社会风气及习俗、物价气候、航运及公路运输、商业百物、公园及影院、街道河流、大中小学教育、音乐及合唱团(如聚兴诚银行组织的聚星合唱团)等。两册大约有近四十万字,非一篇文章所能面面俱到。何现伦极爱看电影,如《八千里路云和月》、《出水芙蓉》、《复活》、《遥远的爱》、《歌舞天堂》等,他均看过;同时每天读报不辍,且爱看书。这些虽是私事,却反映出民生公司的读书风气。
二、各界名人的演讲
民生公司常请全国各地著名的人物来公司做演讲,而这些演讲词大抵都刊登在《新世界》杂志和《民生公司简讯》上——如张守广编之《卢作孚年谱》就系有1945年杨森的演讲和民生公司顾问孙恩三的一次演讲。这些演讲讲得有水平,有前瞻性,同时也可照鉴出民生公司对职员的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之一斑。
我手上这两册日记,记录各种演讲的几乎是1945年这一册,而1947年则很少有演讲。这不是说民生公司的文化建设和职工教育就停止了,而是因为演讲者大多东归到了南京、上海或者北上回返京、津二地。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战爆发,百物腾贵,民生公司的收入也左支右绌,因此比较难得从外面聘请人来做演讲。这两个原因,当然是我的臆揣,不过或许虽不中,亦不远。民生公司的演讲一般固定在周三,因为这是民生公司的周会日,颇类学校里每周星期一纪念孙中山的纪念周之设置。但也有因演讲人临时到来或者变更而有所调整的,如杨森的演讲就在星期四。其他非星期三而在星期天的演讲,均是作者与好朋友到青年馆所听之演讲。下面按日期先后选列之。(如无特别说明,演讲年份均指1945年。)
1月11日杨森演讲。杨森与卢作孚及民生公司的关系渊源很深。“他今天首先讲的,于民生公司的关系,后才讲他在前线的经过。他讲到民生公司的起因。他在泸县时,卢作孚在那儿教书,就给他上一条呈,说现在的教育要如何改革。他看,此人还不错,传来见面,果然谈得条条有理,因此也就重用他。随后卢就依随他东奔西跑(比如杨主政成都,卢也就到成都,在今人民公园办通俗教育馆等一冉注)。卢也见他运气差点,就自告职,多去建设事业,也就创造了民生公司。在受到困难的时候,他也帮了些忙,而造成今天的民生公司。”这个记录是比较能传声口、比较有现场感的,“卢也见他运气差点”,杨森说这话时一定是笑着讲的,现场也一定有笑声,让我们能够模拟演讲场景。这与1945年1月15日《民生公司简讯》上所刊登的杨森的演讲内容是差不多的。
作为第九战区副令官的杨森,刚从前方转来,就被民生公司请来作临时的特别演讲,这本身就说明民生公司在军政各界多方的人脉——你看《卢作孚书信集》往还的多是各行各业的一时之选,你也就可以看到民生公司在国内的影响以及卢作孚在社会上转圜的功夫——何现伦继续说道:“他的精神,他的体魄,我们都应仿效。他虽五十多岁,然而他的面容像三十多岁的人”,“他不但是一位军人,而且还是一位建设家,他过去在川里时,任随驻在哪个地方,都讲求建设。他所驻过的,如像万县、泸县、成都等地,无一没有他的功绩。可见他对于建设方面很讲求的。自从战争一起,他首先领导川军出川杀敌,后来屡战屡转而达湘北(湖南之北),他的战绩很不错,已得到政府的重用”。
1月17日胡焕庸演讲。胡焕庸是地理学家,彼时是中央大学教授。他到民生公司的演讲题目是“世界的经济与战后的中国”。胡先生讲了18世纪商业时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最为强劲;19世纪工业时代,英法两国最为强劲;现今的国家要天然的物资作基础,如美国。将来在这个世界能够竞争的就是中、美、苏三国,因为这三国地大物博。“中国在这次大战后,只要大家一心一志去实干,将来把那些未成的工业建设起来,如像长江中的,所谓三峡水电厂。如这个水电厂成立,东可以供给南京,南可以供给桂林,西可以达成都,北可以达太原。有这么大的电厂,面积有好大!完全实行工业化,中国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不会弱于哪一国。”
1月31日魏时珍演讲。魏时珍系李劫人、周太玄、郭沫若的同学,时任川康农工学院院长,由公司总务处副经理刘子园先生介绍。他演讲的题目是“男女就业问题”。魏时珍主张男女平等,但不是以工作上的平等,而是机会均等。如一件事情男的干起来胜过女性则由男性干,反之由女性干。当然,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许多工作需要男女搭配,才干活不累。魏时珍在演讲中主张所有的女子学校都应由女性来充任。有个男参议员李某起来反对,说古代那些写女性的都是男性,舞台出名的旦角都是男性来演的,所以女校也未必只有女性才能做。何现伦最后说:“我不过是记他讲的一个大概而已”。
3月7日茅盾的演讲。何现伦是这样介绍茅盾的:“这个周会,公司请当代的著名小说家,沈雁冰(茅盾)先生来演讲,题目是‘如何读小说’。沈先生来得很早,他住家,本来是在童家溪,今晨六时起床,搭公司的划子(四川对小轮船的称呼——冉注)来到重庆。由这个地方来看,沈先生他还是一位很健康的人,我看他的年纪,恐怕有五十岁左右的人, 然而他的精神是像一位卅岁的人,我们都很佩服他。”
3月21日马寅初演讲。马寅初不愧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很有号召力。他到民生公司去演讲,“虽然昨天没有悬牌招众,今晨早(川语晨早,就是早晨之意——冉注)的人,已经够多了,每一个角落里,都站得满满的”。马寅初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界的前途”。他讲道:“中国的工业,在战后,一定要与全世界的工业联合起来。中国所产的东西,无论如何要准出口到外国,外国所产的东西,要销在(与)我国。要这样,世界的安全,才稳定。”这似乎已经涉及到贸易的全球化问题了。
5月16日郭沫若演讲。郭沫若的演讲,何现伦说来听讲的人是最多的,“平时任随在(再)有名的人讲演,都好像没有这么多的人,因为郭先生所著的书些,读过的人很多,他能够抓得着青年的心,因此人些都崇拜他,所以今天他来讲,听的人特别的多。”接着何现伦介绍了郭的经历以及他读过郭氏所著《我的童年》。郭氏在民生公司的演讲题目是“文艺的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崇高的,奉上的;第二条线,是从下属的,所谓从低层做起。他举了很多的例子,范围太广。……还有他告诉我们这点,应该注意的,就是诗与歌的分别,比如歌的分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因为他(它)其中的兮字在中间,所以为歌;兮字在尾,就是诗,如像‘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类的,就叫诗。”其实真正的文艺不会是像底层和上层这两条线一样泾渭分明的东西,伟大的作品都表达着人类共同拥有的爱恨情仇以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同经验。或许左翼作家喜欢把世界当作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的东西来看吧。
5月23日孙恩三演讲。孙恩三系民生公司的顾问,曾系卢作孚赴美国和加拿大参加国际通商会议的秘书。“孙系美国留学生,故他对美国的风土人情很熟习(悉)。今天他的演讲,很是不错,其中的措词,很得各同事的欢心鼓掌”。由孙的演讲中得知,“卢此次在美国很受美国人欢迎,处处给他很多便利。他说:中国人在美国的,人数也算不少,各样的人都有。所谓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的人,都聚齐了,可是都不如卢在国外受人欢迎。他又说,他们那些人些,在国外总是去找外国人,而卢此次在外国,总是外国人来找他。由此可见,他在国外之受人爱慕”。这与《民生公司简讯》第798期(1945年5月28日)刊载的孙的演讲,如出一辙。最后何现伦说:“他一个钟头的时间里作一简单之报告,很(可)听出美国的各种机械化,美国的政治,美国的民主,真是宛如亲见似的。”
7月25日卢作孚演讲。“卢作孚今天在总公司的周会上讲演他在美国的经过。在八时半,他同郑主任秘书一道而来,身着雪白哔叽西服,内衣也是白府绸,鼻烟色的领带,头也梳得光光的,大约都擦有发油。如其没有发油的话,它哪里会亮而发光呢!手上还带(戴)有手表,大约都是美国的东西。他未到美国前,在国内时,随时都身着粗布麻制服装,很朴素的样儿,头也未能梳,很实行新生活似的。可是他此次出国去过一趟,也合国外的潮流,回国来,随时与那些外国人一道东玩西玩的。这就是一个人,随周围的环境而变换。不管他随时说些人要怎样朴素的调子。
他说,他离开公司九个多月,离国有七个多月,回国来已有两个多月了,每天都有很多公司的事分不开。虽然没有空时(闲)随时到公司办公,亦没有把公司的事情丢开,随时都在处理公事。
谈及美国那些国家,是如何的办得好,全国看到的青年,总是戎装,不然即是不合格的。要不就是女青年,很少看到一位男青年在街面上狂(逛)游。可见他们那些国家在战时,是如何鼓励青年服役。同时他们的生产能力,相当的强,可以说全世界都有他们生产的物资。”
何现伦的记述很有意思。是不是美国的青年总是一身戎装,或者没有一个在街上游逛,恐怕不能这么绝对。或许卢先生也没有这样讲,但这些对何现伦的新鲜感比较大,很有利于选择记忆。再者,卢先生着西装、打领带,还是在美国由晏阳初先生很费了力气,才教卢学会的。因为这是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穿着之需要,并不能说明卢先生一方面“蜕化变质”,而唱要大家要朴素的高调。
10月31目王道之演讲。王道之先生曾去美国、加拿大考察这两国的航运管理以及航政的情况,这是他第二次到民生公司演讲。他这次的演讲题目是“外国之航业”。据何现伦介绍,王道之从1937年至1944年任交通部航管局局长之职。所讲内容均是说美国的航运业,如何在战前居于英国、日本、德国之后,在战争开始后即跃居第一的情形,美国的造船业也是世界首位。我想民生公司请王先生来作演讲,一是有隶属关系,二是他是真懂航空及船运的人,所以对于民生公司的人来说,也相当于“业务报告”。
11月7日黄炎培演讲。黄先生是民生公司的董事,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及社会贤达,请其来演讲“战争以后怎样做新国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黄先生“从大世界里讲起出来,随后讲新国民的本身,要合群众收题”,“黄先生分析的清楚,不过限了篇幅,无法详细记下来”。无法详细记下来,何现伦干脆剑走偏锋,来八卦一回,即他所说的“现在我来记点他的趣味”。黄先生虽然彼时六十多岁,于三年前还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太太。“接(结)婚后不到一年,就生一位孩子。他还在报纸上发表,告青年人要努力,仿效他”,“他同他的太太在恋爱最热的时候,每天两封情书,天天如是,决不间断,可见他人老心不老”。虽只是黄先生的一点趣事,还是可见出彼时他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郑璧成与能海法师讲经
我研究近现代四川文化的渊源、流变与崛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以郡望而形成的文化影响而论,双流是成都文化的中心。因为近现代文化中双流的刘家(刘沅、刘咸炘、刘咸荥、刘东父等)、乔家(乔茂楠、乔大壮等)、郑家等,都是真正的文化大家、书香门第。郑家是藏书世家,我估计郑璧成先生也属于这一脉,他也曾在与书报极有瓜葛之成都华阳书报流通处工作过。郑璧成(1889-1958),四川双流人,曾任民生公司经理、中国西部科学院董事,业余爱好极多,喜收藏、爱照相、理园艺。他因一次较大的海难而信仰佛教,与佛教界多有往还,为能海法师的在家弟子,倾家礼佛,晚年于北京入空门。郑璧成与能海法师交往匪浅。郑璧成先生的儿子、作家郑义先生1947年出生于重庆,便是能海法师赐名郑光召。而在1958年的风浪中,郑璧成去世时,能海法师从五台山赶至北京,亲理后事。
能海法师,俗名龚缉熙,四川绵竹人,大德高僧,在佛教界素负盛名。1947年郑璧成捐一别墅给能海法师,于重庆作金刚道场,可见是年能海法师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重庆。参以何现伦日记中的记载,可证此说不虚。
何现伦日记中第一次出现能海法师讲经之事,是1947年2月7日在沧白纪念堂。为了听能海法师讲经,何现伦与他朋友李平安4点过就起床,5时到河边。“还有比我早的,已经在河边等了一阵,其中有女的两位,一位是郑璧成的第三夫人,另一位不认识”。“郑太太一面在讲经说法,津津有味,她的年龄不到三十岁。郑璧成,已经五十余岁,相差悬殊,她也不知道怎样将那老头儿看上了”。能海法师讲经说法果然盛况空前,“上了朝天门的江岸,东方才漫漫(慢慢)的发白,走到沧白纪念堂,已经来了很多人,更比我们早,女的尤多,尤以中老年妇女占最多数”,“还有一位老头子,来得最远。平安对我讲,他来(自)成都,因为他听说重庆在讲经,在成都赶车下来,由此可见他们之诚心!”
能海法师之讲经,因为请其讲经的地方很多,当然是很频密的。但何现伦他们并不是每场都去听,一来他们没有时间,二来正如何现伦自己所说,他去听讲经只是“为要得一点经验而已”(1947年2月7日)。2月21日能海法师应民生公司之请至民生机器厂讲经,这里面的促成之功可能与郑璧成有关。当何现伦与他朋友李平安于24日去机器厂听讲时,“已经讲了四天了,大约在(再)讲四天之后,就要(在)大城这面再讲,约在(再)讲半月之后,就在嘉陵新村去讲”。何现伦说嘉陵新村可不是一般听众可以去的,得是对佛学有研究的人才能去听,估计是郑璧成先生捐献的别墅里所开之讲座吧。此次能海法师所讲的是“人生之苦”,何现伦觉得他把苦讲得很透彻,只是能海法师面容较此前憔悴了些、消瘦些。“到底人已年高,尤其在城里面讲的时候,在早晨三时就起床,是受一些风霜。同时,说道讲经,是颇费神气的,所以在健康上是有点比不上平常的”。这说明讲经之频密,对能海法师的肉身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看来能海法师是在重庆轮流讲经,3月16日他又在沧白堂讲经。虽然下着很大的雨,但“到达沧白堂,外面停满了小包车、人力车,内里仍然是塞满的听讲的善男信女,很诚心诚意的两目注视法师,我在那儿听了一点多钟”。至于是什么内容,可能何现伦也不甚了了,故而没有记录。
作者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
一、日记及其作者
日记作者何现伦,生于1916年(据1945年2月20日的日记推算出),成都邛崃乡下人。如至今还健在的话,应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了。他高中毕业,因家贫未能晋学,1937年进入民生轮船公司。他日记中记载1937年有三个月在北碚培训学习,曾服务于民生公司电讯课,是译电员。战时他住在施家河宿舍,每天过河到朝天门来上班。尽管他与本课的同事关系都不错,但他的好朋友大多是与他同宿舍其他课的。何现伦那时已近三十岁,因家贫,且挑剔,故尚未婚配,常惹得父母有所责备。但何现伦重友谊、尚亲情,对父母颇有孝心,且其弟何现邦、侄子何光洲二位读书费用的绝大部分(包括他弟弟私自参军,即将退役而生病的一大笔药费)都是他所出,因此常东拉西借,有时对公司拖欠薪水有埋怨之辞。
这两册日记均系硬面抄,1945年为“新生日记”,每页均有蒋介石的语录。两册日记皆钢笔书写,字迹细小娟秀,颇有练家子的味道。日记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天字数大约有六七百字左右——除了因日记的页数不够未记的几日外,从不断期——内容驳杂丰富,其中许多涉及彼时时政、社会风气及习俗、物价气候、航运及公路运输、商业百物、公园及影院、街道河流、大中小学教育、音乐及合唱团(如聚兴诚银行组织的聚星合唱团)等。两册大约有近四十万字,非一篇文章所能面面俱到。何现伦极爱看电影,如《八千里路云和月》、《出水芙蓉》、《复活》、《遥远的爱》、《歌舞天堂》等,他均看过;同时每天读报不辍,且爱看书。这些虽是私事,却反映出民生公司的读书风气。
二、各界名人的演讲
民生公司常请全国各地著名的人物来公司做演讲,而这些演讲词大抵都刊登在《新世界》杂志和《民生公司简讯》上——如张守广编之《卢作孚年谱》就系有1945年杨森的演讲和民生公司顾问孙恩三的一次演讲。这些演讲讲得有水平,有前瞻性,同时也可照鉴出民生公司对职员的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之一斑。
我手上这两册日记,记录各种演讲的几乎是1945年这一册,而1947年则很少有演讲。这不是说民生公司的文化建设和职工教育就停止了,而是因为演讲者大多东归到了南京、上海或者北上回返京、津二地。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内战爆发,百物腾贵,民生公司的收入也左支右绌,因此比较难得从外面聘请人来做演讲。这两个原因,当然是我的臆揣,不过或许虽不中,亦不远。民生公司的演讲一般固定在周三,因为这是民生公司的周会日,颇类学校里每周星期一纪念孙中山的纪念周之设置。但也有因演讲人临时到来或者变更而有所调整的,如杨森的演讲就在星期四。其他非星期三而在星期天的演讲,均是作者与好朋友到青年馆所听之演讲。下面按日期先后选列之。(如无特别说明,演讲年份均指1945年。)
1月11日杨森演讲。杨森与卢作孚及民生公司的关系渊源很深。“他今天首先讲的,于民生公司的关系,后才讲他在前线的经过。他讲到民生公司的起因。他在泸县时,卢作孚在那儿教书,就给他上一条呈,说现在的教育要如何改革。他看,此人还不错,传来见面,果然谈得条条有理,因此也就重用他。随后卢就依随他东奔西跑(比如杨主政成都,卢也就到成都,在今人民公园办通俗教育馆等一冉注)。卢也见他运气差点,就自告职,多去建设事业,也就创造了民生公司。在受到困难的时候,他也帮了些忙,而造成今天的民生公司。”这个记录是比较能传声口、比较有现场感的,“卢也见他运气差点”,杨森说这话时一定是笑着讲的,现场也一定有笑声,让我们能够模拟演讲场景。这与1945年1月15日《民生公司简讯》上所刊登的杨森的演讲内容是差不多的。
作为第九战区副令官的杨森,刚从前方转来,就被民生公司请来作临时的特别演讲,这本身就说明民生公司在军政各界多方的人脉——你看《卢作孚书信集》往还的多是各行各业的一时之选,你也就可以看到民生公司在国内的影响以及卢作孚在社会上转圜的功夫——何现伦继续说道:“他的精神,他的体魄,我们都应仿效。他虽五十多岁,然而他的面容像三十多岁的人”,“他不但是一位军人,而且还是一位建设家,他过去在川里时,任随驻在哪个地方,都讲求建设。他所驻过的,如像万县、泸县、成都等地,无一没有他的功绩。可见他对于建设方面很讲求的。自从战争一起,他首先领导川军出川杀敌,后来屡战屡转而达湘北(湖南之北),他的战绩很不错,已得到政府的重用”。
1月17日胡焕庸演讲。胡焕庸是地理学家,彼时是中央大学教授。他到民生公司的演讲题目是“世界的经济与战后的中国”。胡先生讲了18世纪商业时代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最为强劲;19世纪工业时代,英法两国最为强劲;现今的国家要天然的物资作基础,如美国。将来在这个世界能够竞争的就是中、美、苏三国,因为这三国地大物博。“中国在这次大战后,只要大家一心一志去实干,将来把那些未成的工业建设起来,如像长江中的,所谓三峡水电厂。如这个水电厂成立,东可以供给南京,南可以供给桂林,西可以达成都,北可以达太原。有这么大的电厂,面积有好大!完全实行工业化,中国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不会弱于哪一国。”
1月31日魏时珍演讲。魏时珍系李劫人、周太玄、郭沫若的同学,时任川康农工学院院长,由公司总务处副经理刘子园先生介绍。他演讲的题目是“男女就业问题”。魏时珍主张男女平等,但不是以工作上的平等,而是机会均等。如一件事情男的干起来胜过女性则由男性干,反之由女性干。当然,他显然没有意识到许多工作需要男女搭配,才干活不累。魏时珍在演讲中主张所有的女子学校都应由女性来充任。有个男参议员李某起来反对,说古代那些写女性的都是男性,舞台出名的旦角都是男性来演的,所以女校也未必只有女性才能做。何现伦最后说:“我不过是记他讲的一个大概而已”。
3月7日茅盾的演讲。何现伦是这样介绍茅盾的:“这个周会,公司请当代的著名小说家,沈雁冰(茅盾)先生来演讲,题目是‘如何读小说’。沈先生来得很早,他住家,本来是在童家溪,今晨六时起床,搭公司的划子(四川对小轮船的称呼——冉注)来到重庆。由这个地方来看,沈先生他还是一位很健康的人,我看他的年纪,恐怕有五十岁左右的人, 然而他的精神是像一位卅岁的人,我们都很佩服他。”
3月21日马寅初演讲。马寅初不愧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很有号召力。他到民生公司去演讲,“虽然昨天没有悬牌招众,今晨早(川语晨早,就是早晨之意——冉注)的人,已经够多了,每一个角落里,都站得满满的”。马寅初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经济界的前途”。他讲道:“中国的工业,在战后,一定要与全世界的工业联合起来。中国所产的东西,无论如何要准出口到外国,外国所产的东西,要销在(与)我国。要这样,世界的安全,才稳定。”这似乎已经涉及到贸易的全球化问题了。
5月16日郭沫若演讲。郭沫若的演讲,何现伦说来听讲的人是最多的,“平时任随在(再)有名的人讲演,都好像没有这么多的人,因为郭先生所著的书些,读过的人很多,他能够抓得着青年的心,因此人些都崇拜他,所以今天他来讲,听的人特别的多。”接着何现伦介绍了郭的经历以及他读过郭氏所著《我的童年》。郭氏在民生公司的演讲题目是“文艺的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崇高的,奉上的;第二条线,是从下属的,所谓从低层做起。他举了很多的例子,范围太广。……还有他告诉我们这点,应该注意的,就是诗与歌的分别,比如歌的分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因为他(它)其中的兮字在中间,所以为歌;兮字在尾,就是诗,如像‘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类的,就叫诗。”其实真正的文艺不会是像底层和上层这两条线一样泾渭分明的东西,伟大的作品都表达着人类共同拥有的爱恨情仇以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同经验。或许左翼作家喜欢把世界当作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的东西来看吧。
5月23日孙恩三演讲。孙恩三系民生公司的顾问,曾系卢作孚赴美国和加拿大参加国际通商会议的秘书。“孙系美国留学生,故他对美国的风土人情很熟习(悉)。今天他的演讲,很是不错,其中的措词,很得各同事的欢心鼓掌”。由孙的演讲中得知,“卢此次在美国很受美国人欢迎,处处给他很多便利。他说:中国人在美国的,人数也算不少,各样的人都有。所谓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的人,都聚齐了,可是都不如卢在国外受人欢迎。他又说,他们那些人些,在国外总是去找外国人,而卢此次在外国,总是外国人来找他。由此可见,他在国外之受人爱慕”。这与《民生公司简讯》第798期(1945年5月28日)刊载的孙的演讲,如出一辙。最后何现伦说:“他一个钟头的时间里作一简单之报告,很(可)听出美国的各种机械化,美国的政治,美国的民主,真是宛如亲见似的。”
7月25日卢作孚演讲。“卢作孚今天在总公司的周会上讲演他在美国的经过。在八时半,他同郑主任秘书一道而来,身着雪白哔叽西服,内衣也是白府绸,鼻烟色的领带,头也梳得光光的,大约都擦有发油。如其没有发油的话,它哪里会亮而发光呢!手上还带(戴)有手表,大约都是美国的东西。他未到美国前,在国内时,随时都身着粗布麻制服装,很朴素的样儿,头也未能梳,很实行新生活似的。可是他此次出国去过一趟,也合国外的潮流,回国来,随时与那些外国人一道东玩西玩的。这就是一个人,随周围的环境而变换。不管他随时说些人要怎样朴素的调子。
他说,他离开公司九个多月,离国有七个多月,回国来已有两个多月了,每天都有很多公司的事分不开。虽然没有空时(闲)随时到公司办公,亦没有把公司的事情丢开,随时都在处理公事。
谈及美国那些国家,是如何的办得好,全国看到的青年,总是戎装,不然即是不合格的。要不就是女青年,很少看到一位男青年在街面上狂(逛)游。可见他们那些国家在战时,是如何鼓励青年服役。同时他们的生产能力,相当的强,可以说全世界都有他们生产的物资。”
何现伦的记述很有意思。是不是美国的青年总是一身戎装,或者没有一个在街上游逛,恐怕不能这么绝对。或许卢先生也没有这样讲,但这些对何现伦的新鲜感比较大,很有利于选择记忆。再者,卢先生着西装、打领带,还是在美国由晏阳初先生很费了力气,才教卢学会的。因为这是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穿着之需要,并不能说明卢先生一方面“蜕化变质”,而唱要大家要朴素的高调。
10月31目王道之演讲。王道之先生曾去美国、加拿大考察这两国的航运管理以及航政的情况,这是他第二次到民生公司演讲。他这次的演讲题目是“外国之航业”。据何现伦介绍,王道之从1937年至1944年任交通部航管局局长之职。所讲内容均是说美国的航运业,如何在战前居于英国、日本、德国之后,在战争开始后即跃居第一的情形,美国的造船业也是世界首位。我想民生公司请王先生来作演讲,一是有隶属关系,二是他是真懂航空及船运的人,所以对于民生公司的人来说,也相当于“业务报告”。
11月7日黄炎培演讲。黄先生是民生公司的董事,又是著名的教育家及社会贤达,请其来演讲“战争以后怎样做新国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黄先生“从大世界里讲起出来,随后讲新国民的本身,要合群众收题”,“黄先生分析的清楚,不过限了篇幅,无法详细记下来”。无法详细记下来,何现伦干脆剑走偏锋,来八卦一回,即他所说的“现在我来记点他的趣味”。黄先生虽然彼时六十多岁,于三年前还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太太。“接(结)婚后不到一年,就生一位孩子。他还在报纸上发表,告青年人要努力,仿效他”,“他同他的太太在恋爱最热的时候,每天两封情书,天天如是,决不间断,可见他人老心不老”。虽只是黄先生的一点趣事,还是可见出彼时他在社会上的影响。
三、郑璧成与能海法师讲经
我研究近现代四川文化的渊源、流变与崛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以郡望而形成的文化影响而论,双流是成都文化的中心。因为近现代文化中双流的刘家(刘沅、刘咸炘、刘咸荥、刘东父等)、乔家(乔茂楠、乔大壮等)、郑家等,都是真正的文化大家、书香门第。郑家是藏书世家,我估计郑璧成先生也属于这一脉,他也曾在与书报极有瓜葛之成都华阳书报流通处工作过。郑璧成(1889-1958),四川双流人,曾任民生公司经理、中国西部科学院董事,业余爱好极多,喜收藏、爱照相、理园艺。他因一次较大的海难而信仰佛教,与佛教界多有往还,为能海法师的在家弟子,倾家礼佛,晚年于北京入空门。郑璧成与能海法师交往匪浅。郑璧成先生的儿子、作家郑义先生1947年出生于重庆,便是能海法师赐名郑光召。而在1958年的风浪中,郑璧成去世时,能海法师从五台山赶至北京,亲理后事。
能海法师,俗名龚缉熙,四川绵竹人,大德高僧,在佛教界素负盛名。1947年郑璧成捐一别墅给能海法师,于重庆作金刚道场,可见是年能海法师的活动中心主要在重庆。参以何现伦日记中的记载,可证此说不虚。
何现伦日记中第一次出现能海法师讲经之事,是1947年2月7日在沧白纪念堂。为了听能海法师讲经,何现伦与他朋友李平安4点过就起床,5时到河边。“还有比我早的,已经在河边等了一阵,其中有女的两位,一位是郑璧成的第三夫人,另一位不认识”。“郑太太一面在讲经说法,津津有味,她的年龄不到三十岁。郑璧成,已经五十余岁,相差悬殊,她也不知道怎样将那老头儿看上了”。能海法师讲经说法果然盛况空前,“上了朝天门的江岸,东方才漫漫(慢慢)的发白,走到沧白纪念堂,已经来了很多人,更比我们早,女的尤多,尤以中老年妇女占最多数”,“还有一位老头子,来得最远。平安对我讲,他来(自)成都,因为他听说重庆在讲经,在成都赶车下来,由此可见他们之诚心!”
能海法师之讲经,因为请其讲经的地方很多,当然是很频密的。但何现伦他们并不是每场都去听,一来他们没有时间,二来正如何现伦自己所说,他去听讲经只是“为要得一点经验而已”(1947年2月7日)。2月21日能海法师应民生公司之请至民生机器厂讲经,这里面的促成之功可能与郑璧成有关。当何现伦与他朋友李平安于24日去机器厂听讲时,“已经讲了四天了,大约在(再)讲四天之后,就要(在)大城这面再讲,约在(再)讲半月之后,就在嘉陵新村去讲”。何现伦说嘉陵新村可不是一般听众可以去的,得是对佛学有研究的人才能去听,估计是郑璧成先生捐献的别墅里所开之讲座吧。此次能海法师所讲的是“人生之苦”,何现伦觉得他把苦讲得很透彻,只是能海法师面容较此前憔悴了些、消瘦些。“到底人已年高,尤其在城里面讲的时候,在早晨三时就起床,是受一些风霜。同时,说道讲经,是颇费神气的,所以在健康上是有点比不上平常的”。这说明讲经之频密,对能海法师的肉身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看来能海法师是在重庆轮流讲经,3月16日他又在沧白堂讲经。虽然下着很大的雨,但“到达沧白堂,外面停满了小包车、人力车,内里仍然是塞满的听讲的善男信女,很诚心诚意的两目注视法师,我在那儿听了一点多钟”。至于是什么内容,可能何现伦也不甚了了,故而没有记录。
作者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