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 论
近些年,媒体时有“啃嫩族”新闻的报道,啃嫩族多为中年父母,50岁上下,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靠年轻的儿女生活,但自己身体康健,并未失去劳动能力。然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多很重,许多人不到三十岁已开始负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疲惫不已。
一些“被啃嫩”的年轻人实在是无以负担,对父母有了埋怨,可父母却指责他们不孝顺,年轻的儿女却认为父母只顾自己享受而不体谅孩子的辛苦,双方各执一词,亲情天伦受到了伤害。
说起孝悌,我想这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向往吧。没有哪位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儿女不孝顺,不过,不同的父母、儿女对“孝顺”的理解各有不同。
本期调查令人惊讶的发现是,身边有“啃嫩族”的人群还不在少数,比例竟达70%之高,且“被啃嫩”者以女性居多。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父母啃嫩,既有自身依赖性过重、对孝悌理解过于单一之嫌,也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生活过于艰辛等现实原因。
曾有人说,中国文化的糟粕中有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么父母靠谁呢?自然是儿女。很多父母年轻时省吃俭用、辛苦度日,就盼着老来能歇一下,享儿女的清福。这听起来天经地义,可仔细想想,也未免有些沉重!
先撇开物质上的依靠不论,从父母的角度而言,“养儿防老”的观念虽然并没什么错,却少了一份精神上的独立。在很多中国父母的观念中,即使物质上能够自足,精神上依然是紧紧依赖着儿女的。他们巴望着孩子有出息,能够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梦想,能够争气让他们面上添光。等到儿女成家之后,他们便要继续为孩子操劳,做饭、洗衣、带孙辈,看似是孩子继续“啃老”,其实何尝又不是父母在精神上的“啃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早已习惯了为别人而活。为别人而活,也是一种靠别人而活。
再来谈物质上的依靠,除去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物质条件困难、十分需要儿女照顾的中年父母们,对于身体康健、可以工作劳动的父母来说,如果只因为儿女工作挣钱了而不再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负最基本的责任,实在有点不像话。
像这样没有前提的百分百“啃嫩”,的确会让头上压着几座大山的年轻人抓狂,却有苦不能言。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互相体谅、支持,同时认为中国的孝悌观念太重,过早地在观念上绑架了实则还年轻的中年父母。
也许,“啃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能一棍子粗暴否定所有“啃嫩”的现象,但除了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对需要保障者进行切实的照顾以外,自主选择无条件“啃嫩”的父母们的确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老”得太早了些?
这究竟是提早陷入了“老无所依”的恐慌,还是提前进入了“老有所依”的喜悦?
最近在热播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新作《桃姐》,影片淡淡的温情勾起了许多人心中的酸涩和温暖。女佣桃姐老来中风,自己要求住在老人院里,被桃姐照顾长大的少爷Roger“乌鸦反哺”,陪桃姐走过了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桃姐和Roger虽是主仆,情是母子,桃姐的“老有所依”,特別是精神上得到的慰藉,让很多人感动不已。
这就是母子情,是每一位父母都想得到的天伦之乐。没错,孩子是应当孝顺父母的。但当我们还没有真正老去的时候,是否应当向桃姐学习呢?学习她的自知、独立以及对待晚辈的慈爱,多体谅晚辈几分,多担当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父母们并非“老无所依”,就请再用年轻的方式多为自己的生活负些责任,多几分物质与精神的自足。当父母们真正老去的时候,懂事的孩子也不会忘记反哺父母们的生活,温暖父母的心……
近些年,媒体时有“啃嫩族”新闻的报道,啃嫩族多为中年父母,50岁上下,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靠年轻的儿女生活,但自己身体康健,并未失去劳动能力。然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大多很重,许多人不到三十岁已开始负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疲惫不已。
一些“被啃嫩”的年轻人实在是无以负担,对父母有了埋怨,可父母却指责他们不孝顺,年轻的儿女却认为父母只顾自己享受而不体谅孩子的辛苦,双方各执一词,亲情天伦受到了伤害。
说起孝悌,我想这不单单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而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向往吧。没有哪位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儿女不孝顺,不过,不同的父母、儿女对“孝顺”的理解各有不同。
本期调查令人惊讶的发现是,身边有“啃嫩族”的人群还不在少数,比例竟达70%之高,且“被啃嫩”者以女性居多。大多数参与调查者认为,父母啃嫩,既有自身依赖性过重、对孝悌理解过于单一之嫌,也有社会保障制度不到位、生活过于艰辛等现实原因。
曾有人说,中国文化的糟粕中有一个“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么父母靠谁呢?自然是儿女。很多父母年轻时省吃俭用、辛苦度日,就盼着老来能歇一下,享儿女的清福。这听起来天经地义,可仔细想想,也未免有些沉重!
先撇开物质上的依靠不论,从父母的角度而言,“养儿防老”的观念虽然并没什么错,却少了一份精神上的独立。在很多中国父母的观念中,即使物质上能够自足,精神上依然是紧紧依赖着儿女的。他们巴望着孩子有出息,能够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梦想,能够争气让他们面上添光。等到儿女成家之后,他们便要继续为孩子操劳,做饭、洗衣、带孙辈,看似是孩子继续“啃老”,其实何尝又不是父母在精神上的“啃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早已习惯了为别人而活。为别人而活,也是一种靠别人而活。
再来谈物质上的依靠,除去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物质条件困难、十分需要儿女照顾的中年父母们,对于身体康健、可以工作劳动的父母来说,如果只因为儿女工作挣钱了而不再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负最基本的责任,实在有点不像话。
像这样没有前提的百分百“啃嫩”,的确会让头上压着几座大山的年轻人抓狂,却有苦不能言。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互相体谅、支持,同时认为中国的孝悌观念太重,过早地在观念上绑架了实则还年轻的中年父母。
也许,“啃嫩”的原因有很多种,不能一棍子粗暴否定所有“啃嫩”的现象,但除了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对需要保障者进行切实的照顾以外,自主选择无条件“啃嫩”的父母们的确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老”得太早了些?
这究竟是提早陷入了“老无所依”的恐慌,还是提前进入了“老有所依”的喜悦?
最近在热播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新作《桃姐》,影片淡淡的温情勾起了许多人心中的酸涩和温暖。女佣桃姐老来中风,自己要求住在老人院里,被桃姐照顾长大的少爷Roger“乌鸦反哺”,陪桃姐走过了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桃姐和Roger虽是主仆,情是母子,桃姐的“老有所依”,特別是精神上得到的慰藉,让很多人感动不已。
这就是母子情,是每一位父母都想得到的天伦之乐。没错,孩子是应当孝顺父母的。但当我们还没有真正老去的时候,是否应当向桃姐学习呢?学习她的自知、独立以及对待晚辈的慈爱,多体谅晚辈几分,多担当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父母们并非“老无所依”,就请再用年轻的方式多为自己的生活负些责任,多几分物质与精神的自足。当父母们真正老去的时候,懂事的孩子也不会忘记反哺父母们的生活,温暖父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