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确定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作为“梯度目标”,一是明确了语文学习要素的培养和训练,二是人文主题的落实,它是语文学习要素的整体提升。直白了说就是既要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又要围绕课文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教材的呈现先是人文主题,再是安排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因此这样的安排也会给执教者带来一定的误区,不知先落实哪一部分内容。笔者通过一年多的观课、议课和指导备课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同行一起交流和商榷。
  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淡薄,教材意识不清楚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心愿”,在这个主题下共安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四篇文章。受以前教材的影响,《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在原教材“饮水思源”这个主题单元中,我心中不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本课是一篇红色经典课文,怎么能将其放在现在的主题“心愿”的单元中?虽然新教材实施前,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但对“宽泛的人文主题”还是不理解,对“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仍然心存疑惑,到底什么是“双线”?
  再比如,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问号”。在教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把“问号”这一主题突显出来。课堂上,本应指导学生读出疑问语气的句子,教师也没有指导学生读到位。
  二、“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过于板块化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教材编写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告诉教师第一线即为宽泛的人文主题,第二线是明确的“语文要素”培养。但课堂上呈现的“双线”过于清晰,板块化严重。《我是什么》(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第1自然段有这样的话:“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先是抓住“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然后“连成一片”,了解云的变化。教师这样设疑:“这一小节写的是什么?抓住了云的什么来写?”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小结:“大自然的云就是汽,就是极小极小的点儿,漂浮在空中,这就是云的秘密。”显然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而忽视了对“语文要素”的训练和培养。对于“漂浮”一词,为什么不能借助生活情景来让学生理解呢?
  再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是“伙伴”。“河”是本课要求学生写的字,授课老师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左窄右宽,然后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最后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渗透书写,可这样教学:“‘河’是左右结构,形声字,从水可声,所以三点水和‘可’是一对好伙伴,它们俩的组合就有了现在的‘河’字。”这样既指导了学生写字,又适时关注了本单元的主题。
  三、识字教学,“厚”生“薄”师或“厚”师“薄”生
  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的首要任务,在统编教材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课堂上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要么教师统领识字,要么全部放开让学生识字。《小青蛙》(统编本一年级下册)一文,“青、情、清、晴、请”是五个要求写的字。授课老师从“青”字开始,展开“情、清、晴、请”的教学。师问道:“‘青’字加个偏旁还能变成什么字?”生回答:“‘青’加上三点水可以变成‘清’。”师:“还有呢?”生稍微停顿了一下。师:“还可以加上‘日’变成‘晴’,加上……”这些字本来都是书上的,学生只要看看书或者想一想就能知道,只是时间问题。学生识字变成了教师识字,统领课堂的是教师。《四个太阳》(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教师出示要认的字“太、阳、道、该……因”,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齊读。师:“哪些生字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生:“‘太’是‘大’字加一点。”师:“还有呢?”生停顿,思考……师:“还有吗?”……师:“好吧!既然大家没有想起来,就在课下想一想、查一查吧!”此时此刻,教师为什么不及时引导呢?比如,“孩”字的“子”换成“讠”旁是什么字?“回”字中间的“口”如果换成“大”是什么字?接着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我想学生不会没有发现的。全部放开让学生识字的方法显然不妥,毕竟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示范缺位
  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是学习语文的要素之一。教学中我们能看到学生的写,而没有教师的示范写。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观察好字形了,描一描,写一写就行了。二是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不敢写。一位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书写《彩虹》中的“着”字(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师出示田字格中的“着”:“‘着’是什么结构?”生:“上下。”师:“对!上面是‘羊’字的变形,一竖变成一撇,下面是‘目’。谁来说说这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两点三横在横线的上面,撇从中竖线自上而下到左下方。”生:“下面的‘目’要挨着撇,写在横线的下面。”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咱们就在书上先描一遍,再写两遍。”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得到位,学生观察得仔细。假如教师能在学生观察以后,在田字格范写一遍,让学生看到起笔、运行、收笔的过程,该多好啊!教师的一招一式无不给学生展示书写的基本功,也会给学生树立书写榜样。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教师的书写,不过是随随便便在黑板上写一遍,没有框架,没有占位,一闪即逝!
  五、阅读教学,质量不高
  提高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以《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要求作为参照物。(1)重视朗读指导,读流利。(2)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3)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比尾巴》(统编本一年级上册)一文中共有六个问句和六个陈述句,一段问,一段答,朗朗上口。既可以当课文上,又可以当儿歌教。学生在了解了动物的尾巴特点之后,教师接着转入课文朗读,学生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齐读。至于如何把问句读得上扬,陈述句读得不拖音,哪些需要重读,教师没有进行指导和示范。学生读得苍白无力,没有感情。
  《坐井观天》(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学,其间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1)小鸟说天大得很,无边无际,青蛙说天只有井口这么大,为什么两个人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2)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第一个问题具有思辨性,第二个问题是想揭示课文要反映的道理。从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来看,第一个问题学生能站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答案,一是在井底看天空,二是从空中看天。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出了词语的表面意思,这符合学生的学情。但教师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及时引导学生去体会寓言的道理,而把自己的体会生硬地强加给了学生。难点没有突破,避重就轻。
  以上问题暴露出我们的低年级教师在新教材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彻。针对以上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1)建立教材意识。统编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教材,它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2)选好教学“参照物”。《教师教学用书》是离教材和教师最近的一本教辅用书,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第一“参照物”,充分利用好《教师教学用书》,研读好教材,并恰当地解读好教材。(3)明确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内容。其实“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思路很清晰,指向很明了,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多方便。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安徽利辛县城关学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的写话一般是建立在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生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要想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就应以文本教材为依托,鼓励学生由说到写,邊想边说,在说的基础上尝试写出来。基于这点认识,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和教材插图为平台,找准读写点,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的契机。这样教学,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学生的写话质量。那么,低年级读写结合点应该如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宗作校长不断地对她说着的一句话。正是这样一些闪烁着无限爱心和教育智慧的话,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1 “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  (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勒令退学了。因为她上课时不停地开关书桌盖子,站在窗口与街上的宣传艺人、教室屋檐下的小燕子大声说话;因为美术课上画图漫过绘图纸在书桌上留下了擦不掉的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存三种现状:(1)教师直接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传授给学生作为自己唯一的任务,“教文本”而不是“用文本教”;(2)课堂呈现“擦地板”的情形,轻松快乐,但学生的知识能力止步不前;(3)拓展无度,课堂上东拉西扯,貌似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  备课时,发现文本特点、把握拓展尺度、多元解读文本至关重要。以《莫高窟》为例,我解读文本时“望、闻、问、切”,“四两拨千斤”,为课堂“穿针引线”。 
走进纸盒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纸盒的身影,你发现了吗?喜糖盒子有心形的、圆形的,并且色彩很丰富;化妆品盒子颜色淡雅,造型基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大纸箱子一般都是瓦楞纸做成的,撕掉外面一层就会露出一楞一楞的纹路……  让我们走进纸盒的神奇世界,探索纸盒的奥秘,和它来一次亲密对话吧!  纸盒创意变身  当各种不同肌理和形体的纸盒相互结合,就会变成非常可爱的作品。  准备好这些:餐巾纸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的习作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层次性,导致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准确把握评价的实质性功能,调整习作评价的方式。  一、巧用分层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1.目标分层  习作评价要以“学段目标”为导向,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在学段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其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浅谈本人在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抓写姿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好,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示范引路  我巧妙利用班班通等现代化的教
在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素材搜集及习作构思的指导上,而对“成文”之后的评改,一般都是自己包办。久而久之,批改习作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噩梦”,每一篇都要修改,写眉批和总批……一个班四五十册习作本断断续续要评改一个星期。可是教师付出的辛苦劳动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功效呢?  全班的习作由一个人当裁判,用同一把尺子来“评判”,势必会使得评改千篇一律,造成评价标准单一、模式固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伟人”篇比较常见。这类题材内容丰富,不仅涵盖古今中外,还能折射出伟人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进而感知人物形象是教学重点。笔者以《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来感知伟人形象。  【教学片段】  (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一读,找一找,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赋予了哪些景物情感?  生:浪花。  师:在大海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更新、更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何合理、有效使用是关键。只有在 “迫切需要”处,才能凸显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全面的特点。而要找准着力点和迫切需要点,就需要教师潜心研讨教材,把握教学难点,将信息技术这把利刃放在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大放异彩,教学效果显著。  一、巧用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在学生亲身实践中迎刃而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仅凭学生课后自觉,在当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似乎效果不大,因此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课文教“厚”。很多教师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主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资料拓展,但由于拓展缺乏相应的方法,导致其课堂看似“热闹”,效果却不太明显。对此笔者认为,资料拓展应有明确目的,懂得取舍,并在恰当的时机呈现,以便真正给阅读教学增添色彩。以下是笔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