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现历史与学生的对话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反思
  
  今年五月,在浙江省品德与生活(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走进新时代》一课,就历史题材品德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案例片段一】
  师:与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自己家庭三十年来的生活变化进行了小调查。下面,请将你的调查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调查的是“衣”方面的情况。我爸爸说他小时候的衣服不仅破破烂烂,色彩单调,连保暖都不行。而现在,每个人都穿得很好,衣服色彩艳丽、款式新颖、面料舒适。
  师:你家的柜子里有多少件衣服,你数过吗?
  生1:这我可数不清。
  生2:我收集的是旧版人民币一分、两分的纸币。妈妈说,她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有时是一分,有时是两分,因为当时家里很穷。而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好了,今年我收到的压岁钱就有一万多。妈妈把这些钱存在了银行里,说给我上大学的时候用。
  师:是啊,一张小小的旧纸币折射出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生3:爷爷告诉我,以前人们出行,或是走路,或是骑自行车。拉货用手推车或独轮车,路窄车少,去一趟县城很不容易。有一次,爸爸去县城亲戚家拜年。由于客车一天只有一趟,人们潮水一样使劲往车上挤,有的还从车窗往里爬,爸爸的鼻血都挤出来了。现在我们家买了小汽车,去哪儿都方便,假期里,我们还去自驾游了呢!
  师:是呀!现在短途可以乘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可以乘火车、飞机,还可以自驾出行,多方便!
  生4:我收集到了几张照片,它们分别是用柴烧的炉灶、煤球炉、煤气灶、电磁炉、微波炉。以前烧饭又脏又慢,而且灶台前离不开人,现在是又干净又快捷。
  
其他文献
千年前的人物、万里外的景致——如何使其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  学科知识讲多了,课程没了德育味;讲少了,学生又难以理解——如何把握知识学习的“度”?  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地理知识严谨专业——靠小学老师有限的知识储备,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诸如此类的问题,让老师对高年段史地内容品德课教学产生了共同的感慨:“难,太难了!”  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于2011年5月10日至11日在丽水市
如果我们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依照教科书照本宣科而不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同感,其收效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一课时,笔者采用本土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内容本土化:未成曲调先有情    【精彩回放之一】  师:我有几个外地朋友要来做客,老师该送些什么具有我们绍兴特色的礼物给他们呢?  生:漂亮的衣服。
时值杏桂流金的季节,走进川港小学校园,但见楼宇俨整,嘉木繁秀,绿茵匝地,涵藏文化宏富;自然、古韵、现代,浑然相融。教学楼前两棵见证川港小学百年跃迁的高大雪松傲然挺立,绿满庭宇。  这是校长帅宁华醉心于此的精神田园,是其“生活德育”蓬勃生展的温馨场域。  作为通州区首批“名师之路”教科沙龙成员,帅宁华曾出过一本《生活德育探索》的成果集,封面照片是他在一块刻有“德”字的巨石旁的留影,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
暑假里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犹如再一次游历在教育教学的名山大川,美妙而难忘。一百条建议,仿佛一百次梦回教育教学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既庆幸又遗憾,既迫不及待又静心沉稳。然而读完全书,闭目沉思,浮现在眼前的却不是什么特别的景象,而是一群孩子向你翩然而来:幸福洋溢,目眸清澈,美好而充实地生活在校园里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一本主题如此严肃的书,居然还能给一个重读的人带来如此诗意的遐想,如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起始于“我要教什么”,然后才有学生“学到什么”。近两年来,笔者一直把教材解构作为教研的重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形成解构技巧。  一、关于教材解构  说起对教材的理解,教师们通常用“分析”“钻研”“把握”“解读”等词。而建构主义理论则将学习看成是依据经验来创造意义的过程,强调人之所以能把握世界,是因为对自身的经验能做出独特的解释。此理论同样可以
Jeffrey Bernstein博士,美国。从事儿童和家庭的咨询与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帮助过上千个家庭的家长教育叛逆孩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作为父母或者教师,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被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黔驴技穷了?你是不是尝试过无数种策略,但却依然于事无补,并未能够扭转孩子叛逆的局面?你是不是产生过崩溃的感觉,对如何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并回复到正常家庭生活状态几乎已经绝望?  如果是这样,那么
去年,我在学校就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认知情况及行为表现作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能完整了解《规范》内容的学生寥寥无几,行为表现也不如人意。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后,在干净的垃圾筒旁丢了一个不大的纸团,结果,一批又一批的同学经过,却没有一个人俯身去捡起来。后来,我随机问了几个同学为什么不捡。有两个同学认为这不是他们班的保洁区,有四个同学认为纸团不是他们扔的。看来同
小北路小学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具有“树德育人”办学传统的百年名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办学理念的陈述方式虽不尽相同,但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创新精神和树德育人理念却一脉相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育更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80年代始,小北路小学先后成为国家教育部委托进行小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全国首批十八所实验学校之一,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德育实验基地,广东省首批“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注重德育的
【摘要】近年来,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日益重视英语名著的导读。阅读名著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还有助于初中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地道的语法,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宽视野。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课外名著导读教学,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提出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英语;策略  【作者简介】胡金凤,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民族初级中学。  引言  初中生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近年来,青岛安国路小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模式。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教师们就像眼光独到的拾贝人,用心捡起粒粒珍珠,悉心串出精彩无数。  精彩之一:创建“中心德研组”,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让学校意识到,由于缺乏健全的组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