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爱是不够的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effrey Bernstein博士,美国。从事儿童和家庭的咨询与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帮助过上千个家庭的家长教育叛逆孩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作为父母或者教师,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被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黔驴技穷了?你是不是尝试过无数种策略,但却依然于事无补,并未能够扭转孩子叛逆的局面?你是不是产生过崩溃的感觉,对如何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并回复到正常家庭生活状态几乎已经绝望?
  如果是这样,那么,请你相信:你并不孤独。事实上有无数父母或者教师跟你一样,行走在应对叛逆孩子的泥泞之路。
  如果是这样,那么,请你一定要读一读美国Jeffrey Bernstein博士的著作《十天搞定叛逆孩子》。十天就能搞定叛逆孩子?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你能切实采用书中的教育策略,孩子的叛逆行为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书中的很多教育观念,将有益于你和叛逆孩子的一生。
  相信很多叛逆孩子的家长或教师都读过不少教育书籍。但是,在大多数书里,我们读到的都是“你不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你可以做什么”。惟其告诉我们“去做什么”,我们才更擅长运用冷静的、镇定自若的态度和纪律去约束孩子,才可以真正打破叛逆孩子的恶性循环。
  并非所有的成年人生来就能够很好地教导孩子的,很多时候大家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获得一系列做父母、做教师的技能。但是指导叛逆孩子向好的方面转化,就必须有赖于专业的技能。我们完全可以信任《十天搞定叛逆孩子》里的诸多专业化建议。
  当我们为叛逆孩子心力憔悴到忍不住跟同事、好友诉说之前,其实可以先做一件事:问一问自己的内心,孩子的叛逆行为是不是真的跟你的行为、反应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作出适当的调节,孩子的叛逆行为是否可以频率减少一点、幅度降低一些?很多父母或者教师常常为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焦虑,而成年人的焦虑会让孩子受到影响,有的孩子会因为成年人的焦虑而反应激烈从而产生叛逆之心。作为父母或者家长,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而不是让孩子来猜测我们的期待是什么。那么,孩子就能够冲着坚定明确的“期待”去努力,而不是为“不知道是否达到父母或者教师的期待”而焦虑而叛逆了。
  叛逆孩子常常用不服从不合作来吸引成年人的关注。这样的行为,Jeffrey Bernstein博士告诉我们,是因为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或者教师的爱。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赞成的时候,当我们否定孩子的观点的时候,孩子从哪里去感受父母或者教师的爱?所以,尽最大可能地不直接否定孩子,保持对孩子的理解与体谅,然后基于理解与体谅的基础上提出对孩子的期待,会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或者教师的爱。
  其实,即使孩子能够从父母或者教师那里感受到爱,他依然还是有可能叛逆的。因为,只有爱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专业的素养与技能。当我们对着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相信你内心深处依然是爱着孩子的。可是,这样大喊大叫的陷阱必须要避免,才会最大可能地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的出现。
  Jeffrey Bernstein博士给出了避免权力之争的16个“秘诀”——这些小秘诀是来自于他过去20多年工作经历中碰到的叛逆孩子的父母:想一想“预防”,注意时间和过渡,观察你在做什么示范,一直坚持你的界限,说出你的想法后就走开,有礼节地提出要求,想一想“妥协”,避免负面标签,顾及你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运用幽默,用恰当的方式向孩子表达他有权力,记住少说为妙,给予选择并要求选择,说“我理解…,但是…”,给孩子赋权,不是每件事都会引发权力之争。这16个“小秘诀”其实更多地在对父母或者教师的指导,指导怎样尽可能地避免跟孩子的冲突。因为叛逆孩子的情感还不成熟,他们想要争夺权力。当家长或者教师想赢的时候,家长或教师自己就引发了权力之争。如果家长或教师能够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拖进权力之争时,打破内心的刻板想法很重要。与孩子明智地交战,保持冷静、坚定和非控制,是避免权力之争的关键。
  Jeffrey Bernstein博士说:“我们不要想着去操控孩子,而是要赋予他权力让他感觉良好。”让孩子感觉良好,是加强孩子积极转变的一种策略。教师或家长要尽可能地停止关注孩子的消极行为,尽量关注孩子的努力。而增加积极行为可以减少叛逆行为发生的频率。
  杜克大学心理学家戴维·拉宾纳博士说:“我对《十天搞定叛逆孩子》中的观点深信不疑,如果能够照此执行,我相信,许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对此,我亦深信不疑。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同学们:  转眼就到了五月,这个月,有一个重要的日子需要我们记起,这就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母亲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母亲,谈谈母爱。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爱,母爱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真切、最无私、最悠长的爱  我们都记得,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位年轻的妈妈,在地震来临,房屋垮塌的那一瞬间,她用柔弱的身躯,完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婴儿。她在给孩子留下的手机信息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
合上手里的《给教师的建议》,揉一揉酸涩的眼睛,仰面躺下,侧耳倾听家人均匀的鼾声,一种久未体验的舒畅溢满胸膛。转身看到镜中的自己,几丝蓬乱的头发轻柔地绕住脸颊,黑黑的眸子里闪出遮掩不住的快乐和激动。镜中的我那么美丽!我知道,这是刚刚看完的这本书带给我的,我甚至感觉得到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智慧的光芒将我笼罩住,给了我神奇的力量。奇妙的感觉让我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给了我一把玲珑剔透的水
【摘要】歌词翻译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本文回顾了汉译英文歌词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翻译的难度,并提出注意事项,以提高汉译英文歌词的欣赏性。  【关键词】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欣赏性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lyrics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exchang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Now
深层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病了,不是他的大脑病了,而是他的关系病了。现代主流心理治疗学派大都从关系,特别是早年关系的角度寻找症状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的切入点。对网络成瘾行为而言,显然也不能孤立地从成瘾者个人身上看问题,而应该把目光放在他的早年经历以及整个家庭关系上进行全景式观察。  家庭治疗就是以家庭为单位,要求所有家庭成员尽可能参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现代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其核心理念
在雷夫旋风扫过之后,我们又通过他在中国的演讲录《第五十六号教室的故事》,领略了这位神奇老师的风采。雷夫的神奇,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  雷夫的神奇在于与自己的学生之间充满信任。这我们能做到吗?十余年来为了迎检,我教学生说谎话来应付上级检查人员的盘问,我带着学生准备填充那些尘土蒙面的档案盒,补作业,让他们代替自己写文字材料,抄备课笔记,抄听课记录……有一次我对学生说“我骗过你们吗,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千年前的人物、万里外的景致——如何使其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  学科知识讲多了,课程没了德育味;讲少了,学生又难以理解——如何把握知识学习的“度”?  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地理知识严谨专业——靠小学老师有限的知识储备,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诸如此类的问题,让老师对高年段史地内容品德课教学产生了共同的感慨:“难,太难了!”  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于2011年5月10日至11日在丽水市
如果我们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依照教科书照本宣科而不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同感,其收效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一课时,笔者采用本土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内容本土化:未成曲调先有情    【精彩回放之一】  师:我有几个外地朋友要来做客,老师该送些什么具有我们绍兴特色的礼物给他们呢?  生:漂亮的衣服。
时值杏桂流金的季节,走进川港小学校园,但见楼宇俨整,嘉木繁秀,绿茵匝地,涵藏文化宏富;自然、古韵、现代,浑然相融。教学楼前两棵见证川港小学百年跃迁的高大雪松傲然挺立,绿满庭宇。  这是校长帅宁华醉心于此的精神田园,是其“生活德育”蓬勃生展的温馨场域。  作为通州区首批“名师之路”教科沙龙成员,帅宁华曾出过一本《生活德育探索》的成果集,封面照片是他在一块刻有“德”字的巨石旁的留影,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
暑假里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犹如再一次游历在教育教学的名山大川,美妙而难忘。一百条建议,仿佛一百次梦回教育教学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既庆幸又遗憾,既迫不及待又静心沉稳。然而读完全书,闭目沉思,浮现在眼前的却不是什么特别的景象,而是一群孩子向你翩然而来:幸福洋溢,目眸清澈,美好而充实地生活在校园里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一本主题如此严肃的书,居然还能给一个重读的人带来如此诗意的遐想,如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起始于“我要教什么”,然后才有学生“学到什么”。近两年来,笔者一直把教材解构作为教研的重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形成解构技巧。  一、关于教材解构  说起对教材的理解,教师们通常用“分析”“钻研”“把握”“解读”等词。而建构主义理论则将学习看成是依据经验来创造意义的过程,强调人之所以能把握世界,是因为对自身的经验能做出独特的解释。此理论同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