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计算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数学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计算能力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特性进行合理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相对缺乏的情况,根据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形成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17
在小学阶段,计算是学生在数学课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在组织课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科学的授课模式,加强对教学举措的有效革新,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数学课体系更加规范,让学生在计算能力的支撑下深入地参与到实际问题的有效探索活动当中。
一、嘗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实际上,学生素养就是指学生具有的基础知识、思想方式与技能的综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强对儿童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提高儿童的空间意识,增强其分析能力,这对儿童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计算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同时还需有意识地对儿童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加以培养。在日常生活当中,数学计算非常常用,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若想对儿童计算水平加以提高,对儿童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就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实施教学,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加减法课程时,教师便可以设置菜市场或商场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分别担当售货员与顾客,“售货员”需要根据“顾客”的采购商品数量计算总收入,并根据“顾客”给的现金找零;而“顾客”则需要在手中现金数额的基础上,选择教师指定的商品,通过数量的增减,完成教师的任务要求。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通过情景模式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同时凭借学生互动与教师引导,更能够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媒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能够将加减法相关的知识点运用至后续生活中。
二、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口算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熟悉口算的方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笔者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会预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练习自己的口算能力,长久下来,学生会养成每天练习口算的习惯,在周末的时候,教师也会让家长监督学生进行练习,如此一来,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数字产生数感。这样,在之后的学习或者考试中,若是遇到相似数字题目,学生自然能够迅速解答,如此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则需要创新口算练习的方式。若是教师长久使用同一种口算练习方式,学生则会很快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创新练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始终对口算保持着较高的兴致,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口算练习的效率。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厌倦心理。
三、加强对学生的算理培养
计算教学的教学,除了要注重过程和结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怎么算,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强制性的记忆永远不是最牢靠的,只有充分理解之后,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逻辑和推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例如计算13×11,这道题口算应该怎么算?学生经过思考,先想到的是13×11的意义:11个13相加和是多少?那么就可以先算10个13相加的和,再加上一个13,也就是13×10 13×1。乘法意义是之前学习的内容,这个计算的过程相当于一种知识的迁移,那么如果反过来计算呢?例如14×15 14×5,这道题怎么算?学生这次马上就能够联想到直接计算20个14相加,这相当于一种逆向推理,是教学的转化。通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学生对于相应的法则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记忆。
四、注重总结交流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应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做好计算总结与交流。一方面,认真反思做错的试题,找到出错原因,及时加以针对性强化,并鼓励其积极开展错题重做活动,彻底消灭做错的习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相关的计算技巧与方法,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计算经验,抱着持续学习的心态注重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例如,在讲解小数计算知识后,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计算经验,计算过程中如不能直接运用运算律知识,可通过拆分凑成能够运用运算律计算的式子,以实现计算效率的提升。如以下题目:0.92×1.41 0.46×17.18。本题看似无法使用运算律知识求解,但通过拆凑法可大大降低计算难度,即:0.92×1.41 0.46×17.18=0.92×1.41 0.92×8.59=0.92×(1.41 8.59)=0.92×10=9.2。鼓励学生交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运算律的深刻认识,而且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的灵活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出全面高效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从而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切实提升上去,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团团.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深思[J].内蒙古教育,2019(36):122-123.
[2]王永芹.试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5):64.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淮滨小学233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17
在小学阶段,计算是学生在数学课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在组织课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科学的授课模式,加强对教学举措的有效革新,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数学课体系更加规范,让学生在计算能力的支撑下深入地参与到实际问题的有效探索活动当中。
一、嘗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实际上,学生素养就是指学生具有的基础知识、思想方式与技能的综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强对儿童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提高儿童的空间意识,增强其分析能力,这对儿童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计算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同时还需有意识地对儿童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加以培养。在日常生活当中,数学计算非常常用,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若想对儿童计算水平加以提高,对儿童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就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来实施教学,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加减法课程时,教师便可以设置菜市场或商场的情景模式,让学生分别担当售货员与顾客,“售货员”需要根据“顾客”的采购商品数量计算总收入,并根据“顾客”给的现金找零;而“顾客”则需要在手中现金数额的基础上,选择教师指定的商品,通过数量的增减,完成教师的任务要求。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通过情景模式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同时凭借学生互动与教师引导,更能够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媒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能够将加减法相关的知识点运用至后续生活中。
二、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口算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进行经常性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熟悉口算的方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笔者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会预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练习自己的口算能力,长久下来,学生会养成每天练习口算的习惯,在周末的时候,教师也会让家长监督学生进行练习,如此一来,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数字产生数感。这样,在之后的学习或者考试中,若是遇到相似数字题目,学生自然能够迅速解答,如此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则需要创新口算练习的方式。若是教师长久使用同一种口算练习方式,学生则会很快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创新练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始终对口算保持着较高的兴致,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口算练习的效率。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厌倦心理。
三、加强对学生的算理培养
计算教学的教学,除了要注重过程和结果,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怎么算,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强制性的记忆永远不是最牢靠的,只有充分理解之后,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逻辑和推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例如计算13×11,这道题口算应该怎么算?学生经过思考,先想到的是13×11的意义:11个13相加和是多少?那么就可以先算10个13相加的和,再加上一个13,也就是13×10 13×1。乘法意义是之前学习的内容,这个计算的过程相当于一种知识的迁移,那么如果反过来计算呢?例如14×15 14×5,这道题怎么算?学生这次马上就能够联想到直接计算20个14相加,这相当于一种逆向推理,是教学的转化。通过这样的计算过程,学生对于相应的法则有了清晰的了解和记忆。
四、注重总结交流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应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做好计算总结与交流。一方面,认真反思做错的试题,找到出错原因,及时加以针对性强化,并鼓励其积极开展错题重做活动,彻底消灭做错的习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相关的计算技巧与方法,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计算经验,抱着持续学习的心态注重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例如,在讲解小数计算知识后,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计算经验,计算过程中如不能直接运用运算律知识,可通过拆分凑成能够运用运算律计算的式子,以实现计算效率的提升。如以下题目:0.92×1.41 0.46×17.18。本题看似无法使用运算律知识求解,但通过拆凑法可大大降低计算难度,即:0.92×1.41 0.46×17.18=0.92×1.41 0.92×8.59=0.92×(1.41 8.59)=0.92×10=9.2。鼓励学生交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运算律的深刻认识,而且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的灵活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出全面高效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从而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切实提升上去,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团团.关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深思[J].内蒙古教育,2019(36):122-123.
[2]王永芹.试论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5):64.
(作者单位:安徽省凤阳县淮滨小学2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