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民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和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广泛而积极的政治参与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公民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系密切,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政治文明;影响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改造政治关系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整个民族国家的文明水平,构成了人类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公民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不仅在理论探究上具有较强的研讨价值,而且在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化与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稳定器与安全阀作用。
一 、 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及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要了解和认识政治参与,那么就要先从政治行为说起,“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开展的社会活动,是政治关系的动态表现。”[1]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其二,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其实质总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参与的主体(即谁来参与)、政治参与的客体(即参与什么)、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即怎样参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日益活跃并且呈扩大化发展趋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很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政治参与动机方面,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利益取向总体大于政治取向,现有参与多是维权型的被动参与;第二,政治参与兴趣方面,参与热情与政治冷漠并存,政治冷漠现象仍很普遍;第三,政治参与行为方面,理性参与和非理性参与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增长趋势;第四,政治参与结果方面,形式主义与非责任化倾向并存。即有些政治参与,虽然从外观上看,规模盛大、人数众多,但实际收效甚微,结果只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有政治参与之名,无政治参与之实。[2]
笔者认为,受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臣民意识和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使得中国人从心态上就认为政治距离自己很遥远,政治是政客从事的事情,与自身并没有多大关系,从而抑制了社会公共空间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导致公民意识缺乏和独立人格的萎缩。使得大部分的政治参与是一种被动参与,而并非出自于自己的一种主体愿望。但是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健全,可以推断,未来政策参与方面的空间还会增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政策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扣,比如个税、低保、医保、物价等等,未来这种参与政策制定和修改的意愿只会更加强烈。中国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政治参与和经济建设的增长,如何使得政治参与与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紧密相连,如何保持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准确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归结与公民政治参与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物质上过得好,精神上愉快,使得“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
二、政治文明基本内涵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政治文明一般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先进政治成果的总和,如先进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先进的政治文化等。现代政治文明一般表现为:政治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政治参与广泛化;政治稳定等等。”[4]文明是相对于野蛮、愚昧、落后而言,是指人类是社会的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则是指社会系统中政治子系统的进步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既是人类政治实践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又是人类政治生活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
笔者认为,在政治文明的范畴内,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政治意识文明,第二是政治制度文明,第三是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主要方面,是构成人类政治生活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当前的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政治文明”概念,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标志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文明的深刻思考达到了新到高度。党的“十八大”也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路和方向。
三、公民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和法治、参与和秩序、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阶段政治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具有重要的积极地现实意义。
第一、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坚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石,有利于促进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一切政治行为都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实施,受到法律的保护,树立法律意识。“就历史来看,我们有理由断定,政权的一切和平的起源都是基于人民的同意。”[5]公民政治参与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程度。政治参与本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政治参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越广,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越民主,说明这个国家的政治越文明,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的那样,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与民主发展的程度呈正向关系。[6]
第二、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制度。一切政治问题源自于经济问题,一切经济问题又反映于政治行为。调节社会各阶级之间利益冲突和关系问题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目标之一,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认为:“通过社会或国家的基本制度安排的调节,达到全体公民之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公平正义分配,从而在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政治框架内,实现社会普遍的公平正义。”[7]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说到底就是促进社会成员在对待平等的机会与条件时的公平、公正、正义,也就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司法的公正等,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党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广泛而真实的政治参与过程表达政治愿望和利益要求,使政策和决策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的愿望和需要,更加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三、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政治制度文明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政治行为文明的形成。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可以直接体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锻炼自己知政、议政、参政的能力,在心理、感情和意识上产生归属感,从而成长为具有民主意识和管理国家知识和技能的政治人,并在全社会树立起较为一致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发育,并且不断地得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其更加适合于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即有利于规范政治活动行为,有利于监督政府,防止权力异化现象,从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最终促进政治行为文明的形成。
第四、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谓“民主”也就是“人民的主张”,那么人民主张什么?如何主张?则关系到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上来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使政治民主化,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完善和健全公民政治参与。
第五、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统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归结到经济问题上来了,只有先解决好了经济问题,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条件要求,人民才会关心更高层次的上层建筑,即政治生活等。然而,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高层次的政治生活实践,那么解决好如何参与、怎样参与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我党在十七大上提出了“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以此来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巩固自身的当家作主的地位,通过维护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定团结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巩固政权统治。
四、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公民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得到不断增强,那么也会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公民政治参与通过影响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来实现促进政治文明发展的效果。但是现时代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实现和促进政治文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吉发.政治学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梁纪毅.公民意识培育: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路径[J],党政论坛2009(8).
[3] 卡尔·马克思,弗里得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1948
[4] 魏福明.公民参与与政治文明[J]. 学海,2005,(5).
[5] 聂超鹏.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1).
[6] 侯耀东,孟庆海.民主与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2,(3).p.27.
[7]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梁正科(1988- ),陕西汉中人,男,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政治文明;影响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改造政治关系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整个民族国家的文明水平,构成了人类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公民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术语,不仅在理论探究上具有较强的研讨价值,而且在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化与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稳定器与安全阀作用。
一 、 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及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要了解和认识政治参与,那么就要先从政治行为说起,“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开展的社会活动,是政治关系的动态表现。”[1]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其二,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其实质总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参与的主体(即谁来参与)、政治参与的客体(即参与什么)、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即怎样参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日益活跃并且呈扩大化发展趋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很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政治参与动机方面,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利益取向总体大于政治取向,现有参与多是维权型的被动参与;第二,政治参与兴趣方面,参与热情与政治冷漠并存,政治冷漠现象仍很普遍;第三,政治参与行为方面,理性参与和非理性参与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增长趋势;第四,政治参与结果方面,形式主义与非责任化倾向并存。即有些政治参与,虽然从外观上看,规模盛大、人数众多,但实际收效甚微,结果只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有政治参与之名,无政治参与之实。[2]
笔者认为,受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臣民意识和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使得中国人从心态上就认为政治距离自己很遥远,政治是政客从事的事情,与自身并没有多大关系,从而抑制了社会公共空间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导致公民意识缺乏和独立人格的萎缩。使得大部分的政治参与是一种被动参与,而并非出自于自己的一种主体愿望。但是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健全,可以推断,未来政策参与方面的空间还会增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政策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扣,比如个税、低保、医保、物价等等,未来这种参与政策制定和修改的意愿只会更加强烈。中国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政治参与和经济建设的增长,如何使得政治参与与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紧密相连,如何保持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准确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归结与公民政治参与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物质上过得好,精神上愉快,使得“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
二、政治文明基本内涵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政治文明一般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先进政治成果的总和,如先进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先进的政治文化等。现代政治文明一般表现为:政治运行制度化、法制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政治参与广泛化;政治稳定等等。”[4]文明是相对于野蛮、愚昧、落后而言,是指人类是社会的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则是指社会系统中政治子系统的进步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既是人类政治实践所获得的积极成果,又是人类政治生活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
笔者认为,在政治文明的范畴内,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政治意识文明,第二是政治制度文明,第三是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主要方面,是构成人类政治生活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当前的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政治文明”概念,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标志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文明的深刻思考达到了新到高度。党的“十八大”也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路和方向。
三、公民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政治参与,体现了民主和法治、参与和秩序、发展和稳定的有机结合,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阶段政治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具有重要的积极地现实意义。
第一、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坚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石,有利于促进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一切政治行为都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实施,受到法律的保护,树立法律意识。“就历史来看,我们有理由断定,政权的一切和平的起源都是基于人民的同意。”[5]公民政治参与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程度。政治参与本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政治参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越广,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说明这个国家越民主,说明这个国家的政治越文明,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的那样,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与民主发展的程度呈正向关系。[6]
第二、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制度。一切政治问题源自于经济问题,一切经济问题又反映于政治行为。调节社会各阶级之间利益冲突和关系问题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目标之一,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认为:“通过社会或国家的基本制度安排的调节,达到全体公民之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公平正义分配,从而在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政治框架内,实现社会普遍的公平正义。”[7]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说到底就是促进社会成员在对待平等的机会与条件时的公平、公正、正义,也就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司法的公正等,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党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广泛而真实的政治参与过程表达政治愿望和利益要求,使政策和决策体现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的愿望和需要,更加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三、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政治制度文明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政治行为文明的形成。在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可以直接体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锻炼自己知政、议政、参政的能力,在心理、感情和意识上产生归属感,从而成长为具有民主意识和管理国家知识和技能的政治人,并在全社会树立起较为一致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发育,并且不断地得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其更加适合于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即有利于规范政治活动行为,有利于监督政府,防止权力异化现象,从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最终促进政治行为文明的形成。
第四、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谓“民主”也就是“人民的主张”,那么人民主张什么?如何主张?则关系到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上来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使政治民主化,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完善和健全公民政治参与。
第五、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统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归结到经济问题上来了,只有先解决好了经济问题,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条件要求,人民才会关心更高层次的上层建筑,即政治生活等。然而,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高层次的政治生活实践,那么解决好如何参与、怎样参与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我党在十七大上提出了“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鼓励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以此来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巩固自身的当家作主的地位,通过维护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定团结和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巩固政权统治。
四、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目标得以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公民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得到不断增强,那么也会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的中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公民政治参与通过影响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来实现促进政治文明发展的效果。但是现时代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实现和促进政治文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吉发.政治学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梁纪毅.公民意识培育: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键路径[J],党政论坛2009(8).
[3] 卡尔·马克思,弗里得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1948
[4] 魏福明.公民参与与政治文明[J]. 学海,2005,(5).
[5] 聂超鹏.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政治参与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1).
[6] 侯耀东,孟庆海.民主与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2,(3).p.27.
[7] 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梁正科(1988- ),陕西汉中人,男,西华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