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中山国青铜艺术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yu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中山多美物。中山国青铜艺术是古中山人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据考证,鲜虞中山国是北方白狄人建立的封建小国,属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诸侯国。白狄是狄人的分支,因为民俗喜欢穿白衣才被称作“白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对中山古城的勘探发掘,特别是对以王 墓为代表的王陵群的发掘,打开了一个在地下尘封两千三百多年的巨大艺术宝库。出土的数以千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文物,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出土的青铜器鬼斧神工,进一步证明了中山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山国人的聪明智慧。
  当游客走进平山县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展厅内一只斑斓猛虎(仿制品)最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它弓身挺尾正在吞食一只柔弱的小鹿,虎口中挣扎的幼鹿引劲哀鸣,呦呦凄切之声,似在人们耳边萦绕,充分反映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这就是 “铜错金虎噬鹿屏风座”。那虎身饰金色条纹,虎头上镶着大块斑斓,两颊刻出咬肌,唇边呈现出松软桐褶,隆起的肩膊和浑圆的身躯,以及一条如同钢鞭般挺卷着的长尾,将虎身的内部肌肉运动似乎都呈现了出来。俯视全虎如同张绷紧的强弓,充满弹性的力量,虎的一只被夸张了的巨爪抓住了小鹿的一只修长的细腿。虎强劲威猛的雄姿,借助幼弱小鹿挣扎之状的反衬,弱肉强食的生动画面跃然而生,犹如在大自然中以决速镜头摄取的动物在运动搏击时的瞬间姿态,逼真而动人。
  四龙四凤铜方案 铜错金虎噬鹿屏风座
  如果说虎噬鹿的造型是以“动”为特色,那么在展馆内陈列的“四龙四凤铜方案”则是以“静”为基调。案是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使用的一种小桌。虽然在今天的中国已属罕见,但在东邻的日本等国却仍保留这种故习至今。案的支架是铜制,由四龙、四凤组成其主体。它们纠结盘绕,翼尾相接,构成了内收而外敞受力均匀的支架,恰如一只覆杯扣在一只敞杯之中,井然有序,稳定而舒展,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静态美。这一艺术造型的精巧,打破了传统青铜器制作的常规,表现了新颖的时代风格,在已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器文物中是极其罕见的。另外,方案四只龙头上承托的一斗二升式仿木结构,形成方案与圆座间的巧妙过渡形式。纵观方案,支架巧妙盘绕,翼尾相接,充分体现了几何原理。两千多年以前的地上木构件建筑在中国早己是荡然无存,而此方案却把古建筑的造型艺术吸收到青铜器的设计制作中了,因而,此方案倍受古建筑史学家的珍重。
  中山国青铜器造型中最富情趣的属“十五连盏灯”了,它是“静”与“动”的完美结合体。远眺这座灯,如同颗枝繁叶茂的大树,安详而静溢,近看却不然,那是充满生命与活力的世界,树下两个身围短裙的奴仆正在翘手抛食,树上的两只小猴正单臂攀枝,全身悬空,张手乞食,喂者的稳定持重与乞食者的急不可待,两种神态恰成鲜明对比,生趣盎然。再仔细看去原来树下有一大群猴子,攀上跃下,相互嬉戏,有两只猴子爬到树的上半部,另有六只密集在下半部,树的中部两只金鸟正在鸣啼。猴欢鸟叫,俨然到了天然动物世界一般。这隐蔽在静穆之中的活世界,却被树上一条攀援的神龙进一步强调出来,它蜿蜒盘旋,有似乎正耸云端之感。神龙的出现,把观赏者的注意力从树下写实的自然清趣,一下子提升到神话般的幻想境界。这就在静中有动的艺术造型平添了儿笔浪漫的色彩。“十五连盏灯”从另一角度鉴赏还有高超的科学原理,所有灯座错落有致,互不重叠,光线照射均匀,具有无影效果。由此可见当今广泛应用的无影技术,可溯到两千多年前,它的科学价值不言而喻。
  中山国的青铜艺术,如果说器物造型独具匠心,美观大方,那么错金银工艺,则堪称战国时期最高水平。青铜艺术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约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历史进人青铜时代,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经历了育成、鼎盛,直至古青铜艺术史上的光辉顶点。秦汉以后由于铁器、漆器、釉陶的广泛应用,青铜艺术就渐渐衰落。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艺术极为兴旺发达的时代,出现了鎏金、错金银等新工艺。中山国王陵出土的大批金银器,恰是这一历史见证。
  错金银工艺,是在青铜器上以锋利坚硬的钢刀、凿、钢堑等工具刻出纹饰的沟槽,镶进金银,再磨滑,形成金黄银白的美丽图案,因此,青铜工艺中错金银是伴随着冶铁炼钢的发明而出现的。战国时期的错金银工艺使用相当广泛,大至重器,小至带钩,都有错以金银、青铜的、还有镶以银饰、松石、以至宝石的。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的战国时期各个大国的错金银器,与中山国的错金银对比,显而易见地可以看出中山国的错金银器上的纹饰有两种明显特点。一种是追求华丽的图案美,纹饰像飘逸的锦缎,如王陵出土的错金银铜牛,错银镶铜牺尊兽等等都属这种类型。另一种纹饰是服务于造型,服务于主题,抽象中透露着真实,特别是在生肖器物中,作为刻画形象性格的艺术手段特色更为鲜明。如以上所述“虎噬鹿”这一类型在战国错金银工艺中却不多见,在我国古青铜艺术上无异是一大进步。
  中山国人是北方狄人的一支,随着时代的变迁,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但中山国的青铜艺术仍鲜明地反映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
其他文献
一、概说  在中国佛教史上,据文献记载十轮经由梵文译成汉文的译本有两种:先译的是《大方广十轮经》,后的译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一)第一种译本《大方广十轮经》  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的各种大藏经中,《大方广十经轮》共有八卷,十五品。 失佚人名,译经年代被定为北凉。  (二)第二种译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唐高宗永徽二年正月至十二月玄奘用一年的时间重新翻译了《十轮经》,并将其命名为《大乘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点,通过对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分析,来探究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图书馆系统设计的实现,以此提高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质量。据此,有利于完善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保障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促进图书馆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管理系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期刊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呼声,我国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新课程改革。与以往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问题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问、学会探索的终身学习能力。做为一名政治教师更需要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中问题化需求,在
期刊
摘要: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的做好这项工作,是工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工会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好员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维护员工群众合法权益,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工作。作为基层工会干部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工作角度,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好,不断提高其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下面,本人联系工作实践谈我的
期刊
摘要: 民歌与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是历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山西素有“民歌海洋”之称,襄汾民歌则是这浩瀚海洋中的一颗明珠,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襄汾民歌的分类、音乐特点及其审美性等三方面浅析襄汾民歌。  关 键 词: 分类 音乐特点 审美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更是养一方歌。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写照,它受地理环境、
期刊
摘要:就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来说,其提供了培养民族意识的素材。同样,对于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师而言,应当善于去发掘素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平等意识、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在这些内容当中,维护国家的统一应当作为教学重点。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维护祖国统一;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影响历史这门课程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如何更好实施祖国统一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促进历史教学更为科学合
期刊
现阶段而言,物理的改革有二大部分:高中物理课本的改革和高考的改革。  首先,高中物理课本的改革。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近年来有关物理课本的一系列改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使用甲、乙种课本,二十一世纪使用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沪科版……。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能以运动的形式来搞,对此我们过去亏吃多了。轰轰烈烈地搞一阵,敲锣打鼓报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
期刊
摘要:在中学英语中,无论是长篇的阅读理解,还是比较长的句子,都离不开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所以,中学生要认真学好英语知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一下如何能够让中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学科?  关键词:中学英语;英语成绩;英语教学  中学生要想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中学英语教师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下这几种是笔者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非母语环
期刊
摘要:随着学习型组织的提出,培训成为个人、企业和组织增强自身和组织的竞争实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并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同时对于培训的需求及要求逐渐增加,体验式培训作为一种新兴的培训形式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将体验式培训和传统培训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体验式培训与传统培训的对于培训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传统培训;培训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组织和个人逐渐
期刊
摘要: 况周颐是清末四大家词人之一,是临桂词派的领袖与核心人物。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提出了“词心”说,它是晚清民初词坛独有的词学概念。况周颐把“词心”上升到一种审美价值、生命意义的层面,并强调“万不得已”之情。况氏认为“万不得已”是触发词创作情绪的内在动因,是词作的情感内涵。况氏之“词心”说即以抒写酝酿日久,不得不发的“万不得已”之情。况氏的“词心”说为词坛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对近现代词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