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大猩猩》讲述了单亲家庭孩子安娜从孤独走向快乐的故事,文字简洁明了,画面耐人寻味,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在教学中,我将《大猩猩》作为三年级的拓展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我发现、自由表达,努力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一、在预测中自主阅读
  三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预测”,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主动预测、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融入阅读,自主探索故事的发展脉络。
  在教学《大猩猩》时,我将“预测”融入课堂。首先引导学生说说他们对大猩猩的了解,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本书可能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自由的猜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對绘本阅读的期待。接下来,在师生共读、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让学生图文对照,继续猜想:“夜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但在故事里没写,请你看看图,猜一猜。除了大猩猩变高、变大之外,布娃娃也在变,她的眼睛睁大了,头发竖起来了,我们仿佛听到她在大叫。猜一猜,她在叫什么。”
  二、在探究中自我发现
  阅读是一场发现之旅,读得越多,发现得也越多。在教学中,我紧扣“孤独、渴望、快乐”这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在绘本里充分行走,自主发现绘本的情感线索,成功走进主人公安娜的内心世界。
  1.感受孤独
  (1)色彩里的孤独。妈妈的缺席和爸爸的忙碌,让这个家就像画面最初的色调一样,使人感觉冷清、沉闷、压抑。但是,在一大片冷色调里却有着一抹鲜艳的色彩 ——安娜的衣服是鲜红的。这鲜红的颜色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安娜的内心渴望陪伴,她需要亲情、需要快乐。
  (2)光影里的孤独。现实中,爸爸从来不陪她做什么。安娜很懂事,知道爸爸忙,她默默走开,在房间的角落里坐下。黑漆漆的房间里,电视机投射出的仅有的一束光照亮这个角落。这明暗光影,又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家庭的冷清与安娜的渴望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极大的视觉冲击里,安娜深埋在心底的孤独忧伤着学生的心。
  2.体会渴望
  (1)温柔的眼睛。在安娜的梦里,她一直想看的大猩猩出现了。看看大猩猩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在家中,谁曾这样温柔地注视过你?
  (2)亲密的动作。再观察大猩猩有哪些动作。(抱、背、搂、吻……)说说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作,这个动作让你感受到什么?
  通过对大猩猩眼睛和动作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梦中的大猩猩,就是安娜理想中的爸爸。原来,这一场梦寄托着安娜对爸爸爱的渴望。
  3.分享快乐
  早上,安娜醒来了,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说说自己的发现:爸爸的变化;安娜的变化;色彩的变化;边框的变化。
  三、在真情中自由表达
  教学中,我设计了多次说话练习,比如两次创编小诗:
  安娜独坐房间里——
  小小的安娜,坐在大大的房间里,那被照亮的角落,写满了(
其他文献
所谓“重点段”,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凸显语言特色的语段,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所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聚焦重点段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呢?现结合教学课例谈几个小策略。  一、紧扣关键词带全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重点段中的关键词或揭示段意,或概括主旨,或暗示思路……教学中,教师应紧扣关键词反复“敲打琢磨”,将关键词“加热放大”,层层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陶先生的话没有玄虚的概念,把要做什么、怎么做讲得清清楚楚,这是真教育。我结合自己《千人糕》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收获及反思。  《千人糕》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的一篇以“关爱”为主题的课文。我在该文的教学目标中指出:(1)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
在语文教学体系里,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掌握外,还应在阅读和写作中善于运用所学的汉字。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单纯学习汉字又比较枯燥,所以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加上汉字比较抽象,而此年龄段的学生更善于形象思维,所以汉字学习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为了增添汉字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创设生动情境,趣化识字教学  所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既要明编排意图,理策略体系,也要引导学生学提问策略,习阅读能力。营“敢问”氛围,激提问兴趣;教“善问”方法,保提问质量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采用的是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是围绕“提问”进行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
千锤百炼方成名家,广为传诵才为名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大都具有独特的情感背景、语言风格、文学个性等,读起来脍炙人口。这些名家名篇虽然优秀,但大都并不是以儿童为创作对象的,成人化的思维方式与倾向不可避免。因此,在选入教材的时候,编者大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这就导致了在某种程度上与原作稍有区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名家名篇,在基于儿童阅读背景、阅读能力与学习
距离放学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也不知道班上学生扫完地后有没有关灯,有没有关电风扇,有没有……作为班主任,我满脑子都是班级里的这些事,一边想着,一边急匆匆地往教室赶。  咦,那是小G!他……他……他在关灯?他在关电风扇?这个发现让我惊呆了,在我印象中,他可一直是班上的“老大难”呀!  平时,生字作业本不是“龙飞凤舞”就是“开天窗”;基础训练乱七八糟,东写一题,西空一题;背诵课文时更是常不见人影……
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为学会学习,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学习过程是学、问、思合一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巧妙“问”,智慧“导”,才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呢?笔者结合“情境课程背景下的问题导学实践研究”的课堂实例,浅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多数是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主,长此以往,千篇一律的朗读形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提不起朗读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在统编本教材背景下,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呢?  一、适时运用比赛式朗读  比较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学生好胜心强,不愿意服输。在學生朗读课文的时候,
几年前,群文阅读教学开始兴起。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已经接受。可喜的是群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学生读得更多了。这和课标提出的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阅读量,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阅读量,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阅读量的保底要求是相对应的。其次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读得更快了。小学毕业生每分钟要读完300字的标准,在现实中很多人是达不到的,我们的学生读得不快是硬伤。群文阅读的学习
猜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所谓“猜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已知内容为依据,借助联想或者想象,对未知内容进行推测的过程,它包括生字字音、词语意思以及故事情节的猜测等。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猜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在猜读中,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对文本内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