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用菌行业与其它企业在劳动者人身安全问题的认识上有明显的不同,企业劳动者十分重视人身安全,而食用菌栽培人员对于自身安全问题往往不重视,其问题的根源来源于个人认识,操作专业性、缺乏监督管理人员等等,使得问题来源呈现多样化。那么,就有必要针对食用菌栽培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以加强栽培人员提高安全意识。食用菌栽培过程需要使用高压高温仪器、机械设备、紫外灯等,在栽培中必要时还要使用药剂,在操作过程中,操作失误就会造成人身伤害,成熟时的孢子粉对不同体质的人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灭菌、接种、养菌、出菇、成熟期几方面阐述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人身安全;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S759.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5012
1 食用菌灭菌过程的人身安全防护
1.1 食用菌固体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熟料栽培食用菌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培养基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达到无菌条件才能实现食用菌无污染栽培,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在培养基制作过程中,常压灭菌也好,高压灭菌也好,都需要长时间持续达到相应的灭菌条件,才能达到灭菌要求。对于常压灭菌来说,一般需要100℃条件下持续8h以上。这个温度持续时间较长,对于灭菌操作技术人员来说,除了需要注意控制灭菌条件外,还需要注意与灭菌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被热气伤到或是接触设备而烫伤。在控制火力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避免火灾的发生。高压灭菌时,母种培养基灭菌时间较短,一般为20min左右,原种及栽培种灭菌时间相对较长,以段木灵芝栽培为例,原种及栽培种灭菌时间均需要121℃高压灭菌2h[2]。因此,在使用高压灭菌设备时,为了防止设备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一定要检查高压灭菌设备的使用条件是否达到,例如,锅内的水量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线,安全阀是否能正常工作,排水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排气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液晶显示或高压仪表是否工作正常等,这些因素都需要认真检查后,才能接通电源,否则,高压灭菌一旦出现重大故障,往往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1.2 食用菌液体培养基制备过程的人身安全防护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过程中,液体培养基制备多用发酵罐进行大量生产。液体发酵罐的操作相对来说较复杂,多个管路需要不断的切换操作,才能完成灭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小心发酵罐底阀和接种阀是否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外,还要注意蒸汽发生器的水量和补水泵是否工作正常,另外,还要注意空气压缩机及其管路等,这些细琐的操作过程都需要操作人员与操作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否则极易产生烫伤。因此,在液体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与控制,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损失降至最低。
2 食用菌接种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2.1 接种过程中紫外线的安全防护措施
食用菌接种过程中,需要用紫外灯发身的紫外线对接种器具及空间进行紫外灭菌消毒,然后再进行接种操作。由于紫外射线对人的皮肤伤害较大,长时间处于紫外线照射下,对人体的伤害不言而喻。因此,在使用紫外灯时,不需要其它种类的光源,照射时间在15~20min左右即可,关闭紫外灯20~30min后再开启照明灯进行接种工作。紫外灯开启时间过长,会在接种区间形成高浓度的臭氧,刺激人的眼睛、皮肤、呼吸道等器官,并引起头痛、胸闷、眩晕等不适症状。另外,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可直接观视紫外灯,以防对视神经产生伤害。
2.2 接种过程中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措施
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在食用菌接种过程中,需要近火源进行接种操作,同时,需要应用75%的酒精进行手部及器械的表面消毒灭菌。因此,在接种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酒精的使用安全。酒精擦试手部及腕部后,不可马上进行近火源操作,擦试的过程中,需要远离点燃的洒精灯,以防手部酒精被点燃,由于操作的过程中是在超净工作台上或接菌箱中,只有手部在内部操作,一旦发生意外,酒精燃烧时,不要慌张,迅速抽出手,用布或其它物体包裹手隔离氧以灭火。如果工作台起火,迅速打开工作台,用湿布将其盖住,并迅速熄灭酒精灯。
3 食用菌养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食用菌接种后,需要移进养菌室内进行养菌管理,促进菌丝快速生长。在进菌前,需要对养菌室进行消毒灭菌,此时,多用化学药剂如甲醛与高锰配钾配比进行气雾熏蒸或是其它的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消毒。操作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气雾消毒的技术要领,精准配备消毒液的比例,做好人身防护,减少皮肤暴露在消毒液或气雾中的面积和时间。另外,应用甲醛时,要特别注意甲醛与高锰酸钾的先后顺序,以防产生不必要的意外,损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
4 食用菌出菇管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食用菌出菇管理期间,为了获得高产,需要对食用菌菌袋进行特殊处理,如打孔、环割、脱袋或半脱袋等处理,此时,常常需要用到专业的食用菌打孔机或环割机等设备。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食用菌生产以劳力为主的现状,加快了食用菌出菇前预处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整体一致,是规模化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事故预防、机械挤压事故预防成为人身安全防护的主要控制点。例如木耳打孔器的打孔部分由多个针状轮组成,将木耳袋放入其中,在机械动力可电力的控制下,木耳袋排出后,周围就会有无数个排列整齐的孔洞,此种孔洞对于提高木耳产量,降低采收难度,提高耳片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木耳的栽培量目前极大,机械打孔量不言而喻,操作中不可大意,否则操作人员的衣服、手套会被带动打孔器中,严重者将人体一部分挤压或打碾粉,后果不勘设想。因此,在预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提高防触电、防机械损害的意识,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在食用菌出菇期间发生虫害时,就要采取灭虫措施,以降低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例如食用菌专用灭虫器,KPB10-1(防水型)[3],采用的就是电力控制,这无疑需要食用菌栽培人员的精准操作,才不会产生意外事故,因小失大。食用菌栽培中的机械设备还有很多,都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才能在收获中没有遗憾。
此外,在出菇期间,为了提高产量喷施药剂,为了降代污染率喷施药剂,为了防治虫害病害喷施药剂等措施常被采用,因此,食用菌栽培人员无论是在配药还是喷药过程中,都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外露皮肤,事后尽快洗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从而降低药害的发生率。
5 食用菌成熟期的人身安全防护
食用菌成熟期会弹射出孢子粉,孢子粉虽然本身无毒,但它极小,随空气飘浮,直接吸入人体支气管然后进入肺部,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即人们常说的孢子粉过敏。其症状因人而异,一般表现为支气管疼痛、咳嗽、痰多、胸痛、发烧等,个别的还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鼻炎患者偶尔会发生严重现象。可见,不同体质的栽培人员,对于孢子粉的自身反应不同,需要加以重视。因此,需要酌情考虑提前采收或是进行孢子粉收集,加强室内或棚内通风,或者更换产孢子少,释放机制弱的品种来代替常规的栽培品种等等措施来加强栽培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
6 总结
食用菌栽培的全过程中,人身安全防护问题不可小觑,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标准操作,不可大意,这样才能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即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又能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在经济增长中收获喜悦。
参考文献
[1]王发禄.食用菌生产者自身安全防护的几个问题[J].中国食用菌,2013,32(5):75-76.
[2]李为民,刘杰,张九玲等.小袋段木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05):52-53.
[3]曹德宾,王艳芹,袁长波等.食用菌专用灭虫器菇棚害虫防治试验初报[J].中国食用菌,2013,32(3):56-57.
关键词:食用菌;栽培;人身安全;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S759.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5012
1 食用菌灭菌过程的人身安全防护
1.1 食用菌固体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熟料栽培食用菌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培养基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达到无菌条件才能实现食用菌无污染栽培,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在培养基制作过程中,常压灭菌也好,高压灭菌也好,都需要长时间持续达到相应的灭菌条件,才能达到灭菌要求。对于常压灭菌来说,一般需要100℃条件下持续8h以上。这个温度持续时间较长,对于灭菌操作技术人员来说,除了需要注意控制灭菌条件外,还需要注意与灭菌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被热气伤到或是接触设备而烫伤。在控制火力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避免火灾的发生。高压灭菌时,母种培养基灭菌时间较短,一般为20min左右,原种及栽培种灭菌时间相对较长,以段木灵芝栽培为例,原种及栽培种灭菌时间均需要121℃高压灭菌2h[2]。因此,在使用高压灭菌设备时,为了防止设备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一定要检查高压灭菌设备的使用条件是否达到,例如,锅内的水量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线,安全阀是否能正常工作,排水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排气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液晶显示或高压仪表是否工作正常等,这些因素都需要认真检查后,才能接通电源,否则,高压灭菌一旦出现重大故障,往往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
1.2 食用菌液体培养基制备过程的人身安全防护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过程中,液体培养基制备多用发酵罐进行大量生产。液体发酵罐的操作相对来说较复杂,多个管路需要不断的切换操作,才能完成灭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小心发酵罐底阀和接种阀是否处于相应的工作状态外,还要注意蒸汽发生器的水量和补水泵是否工作正常,另外,还要注意空气压缩机及其管路等,这些细琐的操作过程都需要操作人员与操作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否则极易产生烫伤。因此,在液体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与控制,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损失降至最低。
2 食用菌接种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2.1 接种过程中紫外线的安全防护措施
食用菌接种过程中,需要用紫外灯发身的紫外线对接种器具及空间进行紫外灭菌消毒,然后再进行接种操作。由于紫外射线对人的皮肤伤害较大,长时间处于紫外线照射下,对人体的伤害不言而喻。因此,在使用紫外灯时,不需要其它种类的光源,照射时间在15~20min左右即可,关闭紫外灯20~30min后再开启照明灯进行接种工作。紫外灯开启时间过长,会在接种区间形成高浓度的臭氧,刺激人的眼睛、皮肤、呼吸道等器官,并引起头痛、胸闷、眩晕等不适症状。另外,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可直接观视紫外灯,以防对视神经产生伤害。
2.2 接种过程中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措施
酒精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在食用菌接种过程中,需要近火源进行接种操作,同时,需要应用75%的酒精进行手部及器械的表面消毒灭菌。因此,在接种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酒精的使用安全。酒精擦试手部及腕部后,不可马上进行近火源操作,擦试的过程中,需要远离点燃的洒精灯,以防手部酒精被点燃,由于操作的过程中是在超净工作台上或接菌箱中,只有手部在内部操作,一旦发生意外,酒精燃烧时,不要慌张,迅速抽出手,用布或其它物体包裹手隔离氧以灭火。如果工作台起火,迅速打开工作台,用湿布将其盖住,并迅速熄灭酒精灯。
3 食用菌养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食用菌接种后,需要移进养菌室内进行养菌管理,促进菌丝快速生长。在进菌前,需要对养菌室进行消毒灭菌,此时,多用化学药剂如甲醛与高锰配钾配比进行气雾熏蒸或是其它的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消毒。操作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气雾消毒的技术要领,精准配备消毒液的比例,做好人身防护,减少皮肤暴露在消毒液或气雾中的面积和时间。另外,应用甲醛时,要特别注意甲醛与高锰酸钾的先后顺序,以防产生不必要的意外,损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
4 食用菌出菇管理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
食用菌出菇管理期间,为了获得高产,需要对食用菌菌袋进行特殊处理,如打孔、环割、脱袋或半脱袋等处理,此时,常常需要用到专业的食用菌打孔机或环割机等设备。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食用菌生产以劳力为主的现状,加快了食用菌出菇前预处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整体一致,是规模化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电力事故预防、机械挤压事故预防成为人身安全防护的主要控制点。例如木耳打孔器的打孔部分由多个针状轮组成,将木耳袋放入其中,在机械动力可电力的控制下,木耳袋排出后,周围就会有无数个排列整齐的孔洞,此种孔洞对于提高木耳产量,降低采收难度,提高耳片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木耳的栽培量目前极大,机械打孔量不言而喻,操作中不可大意,否则操作人员的衣服、手套会被带动打孔器中,严重者将人体一部分挤压或打碾粉,后果不勘设想。因此,在预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提高防触电、防机械损害的意识,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在食用菌出菇期间发生虫害时,就要采取灭虫措施,以降低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例如食用菌专用灭虫器,KPB10-1(防水型)[3],采用的就是电力控制,这无疑需要食用菌栽培人员的精准操作,才不会产生意外事故,因小失大。食用菌栽培中的机械设备还有很多,都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才能在收获中没有遗憾。
此外,在出菇期间,为了提高产量喷施药剂,为了降代污染率喷施药剂,为了防治虫害病害喷施药剂等措施常被采用,因此,食用菌栽培人员无论是在配药还是喷药过程中,都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外露皮肤,事后尽快洗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从而降低药害的发生率。
5 食用菌成熟期的人身安全防护
食用菌成熟期会弹射出孢子粉,孢子粉虽然本身无毒,但它极小,随空气飘浮,直接吸入人体支气管然后进入肺部,会导致肺部发生病变,即人们常说的孢子粉过敏。其症状因人而异,一般表现为支气管疼痛、咳嗽、痰多、胸痛、发烧等,个别的还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鼻炎患者偶尔会发生严重现象。可见,不同体质的栽培人员,对于孢子粉的自身反应不同,需要加以重视。因此,需要酌情考虑提前采收或是进行孢子粉收集,加强室内或棚内通风,或者更换产孢子少,释放机制弱的品种来代替常规的栽培品种等等措施来加强栽培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
6 总结
食用菌栽培的全过程中,人身安全防护问题不可小觑,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标准操作,不可大意,这样才能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即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又能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在经济增长中收获喜悦。
参考文献
[1]王发禄.食用菌生产者自身安全防护的几个问题[J].中国食用菌,2013,32(5):75-76.
[2]李为民,刘杰,张九玲等.小袋段木灵芝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05):52-53.
[3]曹德宾,王艳芹,袁长波等.食用菌专用灭虫器菇棚害虫防治试验初报[J].中国食用菌,2013,3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