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追寻自然探究之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s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至关重要。本节课我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教学为例进行回眸。
  一、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归纳概念
  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起探究:观察这些现象,请你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说出表示旋轉特点的词语——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还可以收获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图形及旋转角等等这些新的概念
  这个过程,教师是引导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
  设计意图:小学接触过旋转,所以回答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并不难,老师放手去做可以归纳出旋转的定义。在熟悉的现象的观察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数学是具体的、生动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会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旋转的特征。(这个过程可以慢一慢,给足学生时间)。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旋转的定义。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二、创设问题解决情境,发展问题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
  数学的抽象、推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但问题解决是落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多个核心素养的载体。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我把表针看作是菱形(剪成彩纸),让表针(菱形)旋转。老师和学生通过转动表针,
  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1.找出旋转前后有哪些量是相等的?
  2.你觉得寻找这些相等的量的关键是什么?
  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并引导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归纳旋转图形的性质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如:学生可以说出以下的问题(如果是文字语言描述的,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
  生1:∠AOD=∠BOE
  生2: ∠C=∠F
  生3: AO=DO BO=EO
  生4: AC=EF
  生5:两个图形全等
  生6:对应点的连线的与旋转中心O构成等腰三角形
  生7: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过点O
  师生可以将这些记录下来,充分辨证并增强记忆。在探究旋转的性质的活动过程中,遵循了先猜想再验证的思路,给学生充分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旋转的性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得出图形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在此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理解归纳的能力,在学生动手验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以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养成整合知识的良好习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设置发散思维,通过探究的过程,生成教学资源
  在生成图形旋转性质时,发现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反之,旋转中心一定在对应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可以找旋转中心。设置问题如下:
  问题:把前面菱形变成三角形,旋转如下图,若旋转中心O被擦掉了,如何找回?
  这样的数学课堂,通过合理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完成中,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在叙述中的一些“小问题”,通过提问或者引导形成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可以说课堂呈现很精彩。
  通过问题的探究,教师既要有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加强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此教学环节将锻炼学生规范表述,提高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推理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旋转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
  四、设置预知问题,留给学生畅想知识应用的未来,进行有效教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是需要对知识理解透彻,不仅抓牢巩固新知,
  同时也要有对新知识的应用有预测和预知的能力,所以通过设置问题,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
  本节课我给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今天得到的旋转的性质会运用于哪些方面?怎么用呢?
  让同学们畅想一下,作为解决问题的预热和铺垫。然后给出例题,具体训练。
  这样安排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节课中有所收获,使“基础弱的学生能吃得饱、程度好的学生能吃得好”,符合了新课标“不同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的理念”,也最大限度的尊重和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
  五、创设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课堂小结是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高度概括。本节我抓住重点、准确简明。把学生主动探究旋转的规律及性质,训练学生规范运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的做法都写进了小结,同时也把增强知识的应用意识 ,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了进去。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高效的教学效果。
  从小结的内容上看出,本节课自始至终,根据学情设置一层层的台阶,使学生能够迈上一个个台阶,最终有所收获,这是我们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应该做的。通过学生们的直观感受---数学描述---归纳发现---拓展应用,一步一个台阶地完成了从低级到高级的数学知识的发现,指明规律,给出思维和学习顺序,也促进了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完善和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如何将一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到极致?如何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学生对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期待之情不言而喻,在活动中急于参与,疲于总结也是情理之中。当新鲜感退去,学生还可以乐此不疲的分享感悟、捕捉收获吗?其实可以。“爱”活动——有一种最深的热爱叫“理解”。如果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从选择到筹备,像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参与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本课结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我校学生身体条件,在深入学习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及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处理,把技能学习、思想品德教育、情感交流、个性发展、成功喜悦、美的享受融为一体。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背景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水平三五年级教材。支撑跳跃是小学生喜欢的体操项目。它能促进身体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针对幼儿园教育颁布的教学指导文件,幼儿园领导及其老师要深入研究该指南,重视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幼儿园主要为幼儿提供启蒙教育,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教育要求,就幼儿园语言环境的科学创设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建科学的语言环境,
期刊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正确评价四种消费心理;  ②能阐明做理智的消费者应坚持的原则。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和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提高学生比较、鉴别及理论总结能力;  ②通过结合自身实际,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名称。  (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展示图片、播放教学课件、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及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教学中最大问题则是多数学生感到厌烦,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兴趣,缺乏自信。著名教育家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就会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促
期刊
教材简析:  唐诗《春晓》是长春版一年级下册第十板块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晨即兴之作。诗的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教学设想:  根据低年段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如下:与学生共同观察总结形声字识记、写字
期刊
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
期刊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能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沟通各类信息;也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使教学成为1+1+1>3。这样的学习能加强教学个别化,“困难户”在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下面就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情感转化  学
期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文,以书信形式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美。作者以隽永洗练,文辞兼美的语言和清新明快的文风创作此文,全文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作者遣词用句之功底,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经典写景抒怀之作。所以,在教授此文时要教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技巧,激发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以便能运用到写作当中。教学中还要贯彻新课标阅读教学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