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并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有所创新。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体现科学、民主以及和谐等元素,试想一个充满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以及和谐氛围的学校中,师生和睦且文化繁荣,那么作为小学生,其个人学习素养和心理素质必然也是很强的,这在客观上造就和体现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心理
笔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所以,本文将从这三大部分出发,详细分析如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同时探讨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相关策略,具体如下。
一、如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
(一)物质文化建设
所谓“物质文化”就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不断创造、积累并保留下来的、以物质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形式,其中主要包含学校的基础设施、科研设施、后勤设备、生活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等等。只有先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校园物质文化,才能从现实环境中塑造其良好的精神品行,所以说,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更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和基本保障。首先,学校应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确定物质文化建设方向,如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爱玩好动,为了迎合其特点,物质文化建设方向就可确定为“构建安全、活泼的校园环境”。其次,学校根据物质文化建设方向确定建设内容,第一是保证校园环境的安全性,包括各项基础设施在内,只要是学生能碰到的地方,都要加装防护设备,并且在醒目的地方设置警示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第二是体现校园环境的活泼,即大到校园建筑,小到校内的花园小路,都必须营造出一种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能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保障其心理健康,同時在草坪、花坛处设置爱护环境标语,在锻炼器材处设置爱护标语,提醒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制度文化”就是指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制度方针以及法规,并结合学校内部的管理要求与任务,构建起一种科学、高效的制度管理机制。首先,除却常规的管理制度(例如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不偷盗、等等)外,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理念和方向确定学校管理制度,例如有些学校侧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些学校则侧重学生的国学文化培养,两者的办学宗旨不同,则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就有一定的区别;其次,注重常规的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例如上述中提到的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不偷盗、文明谦让等制度要求,对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以规矩成方圆,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
(三)精神文化建设
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从而推动学生不断优化自身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首先,精神文化建设重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其心灵并使其收获更加美好的人生,人人和善相处,从而构建新时期和谐新校园;其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激发学生想做好、能做好的勇气和决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进而塑造自身的良好品行。可以说,精神文化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从建设成本来说,物质文化建设虽耗时短但是成本高,所以,要大力进行物质文化建设,就需要从整饬校园环境入手,首先进行校园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楼美化;其次是大力修建符合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建筑,开辟较大的学生活动场地等等(如让校园每一处彰显育人氛围);最后是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或学校的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切切实实的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层在整体上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策划有助于更好的推进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学校应该对自身制度文化建设有个明确的定位,并且突出自身的独特办学主张以及历史赋予学校的使命。其次,学校制度层的策划中应该构建起完善的制度框架,进而对具体的规章与细则进行约束,保障制度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与完整性。最后,提高教学工作常规的规范性对于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强化对教学课程的管理工作,保证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也是推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三)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校领导应该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并勇担责任,勇于“打头阵”,对内,要通过培训、讲座、宣传等方式优化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学校应该和社会公益组织合作,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学校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活动,并积极倡导师生参与其中,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共同努力;最后,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校还要继续开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等“四有”好老师、扮演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等等师德师风系列活动,在从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做起,从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做起,从而深入塑造学校精神面貌,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步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一个学校的文化脊梁,新时期,学校应继续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并促进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从而在社会上树立其光辉美好的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张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12-112.
[2]张敏.论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与教育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S3):232-233.
广西省南宁市平乐小学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心理
笔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所以,本文将从这三大部分出发,详细分析如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同时探讨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相关策略,具体如下。
一、如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
(一)物质文化建设
所谓“物质文化”就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不断创造、积累并保留下来的、以物质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形式,其中主要包含学校的基础设施、科研设施、后勤设备、生活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等等。只有先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校园物质文化,才能从现实环境中塑造其良好的精神品行,所以说,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更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和基本保障。首先,学校应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确定物质文化建设方向,如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爱玩好动,为了迎合其特点,物质文化建设方向就可确定为“构建安全、活泼的校园环境”。其次,学校根据物质文化建设方向确定建设内容,第一是保证校园环境的安全性,包括各项基础设施在内,只要是学生能碰到的地方,都要加装防护设备,并且在醒目的地方设置警示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第二是体现校园环境的活泼,即大到校园建筑,小到校内的花园小路,都必须营造出一种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能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保障其心理健康,同時在草坪、花坛处设置爱护环境标语,在锻炼器材处设置爱护标语,提醒学生爱护校园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制度文化”就是指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制度方针以及法规,并结合学校内部的管理要求与任务,构建起一种科学、高效的制度管理机制。首先,除却常规的管理制度(例如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不偷盗、等等)外,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理念和方向确定学校管理制度,例如有些学校侧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些学校则侧重学生的国学文化培养,两者的办学宗旨不同,则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就有一定的区别;其次,注重常规的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例如上述中提到的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不偷盗、文明谦让等制度要求,对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以规矩成方圆,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
(三)精神文化建设
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从而推动学生不断优化自身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首先,精神文化建设重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其心灵并使其收获更加美好的人生,人人和善相处,从而构建新时期和谐新校园;其次,精神文化建设重在以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激发学生想做好、能做好的勇气和决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进而塑造自身的良好品行。可以说,精神文化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提高学校文化建设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从建设成本来说,物质文化建设虽耗时短但是成本高,所以,要大力进行物质文化建设,就需要从整饬校园环境入手,首先进行校园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楼美化;其次是大力修建符合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建筑,开辟较大的学生活动场地等等(如让校园每一处彰显育人氛围);最后是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或学校的文化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切切实实的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二)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层在整体上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策划有助于更好的推进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学校应该对自身制度文化建设有个明确的定位,并且突出自身的独特办学主张以及历史赋予学校的使命。其次,学校制度层的策划中应该构建起完善的制度框架,进而对具体的规章与细则进行约束,保障制度文化建设的规范性与完整性。最后,提高教学工作常规的规范性对于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等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强化对教学课程的管理工作,保证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也是推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
(三)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校领导应该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并勇担责任,勇于“打头阵”,对内,要通过培训、讲座、宣传等方式优化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学校应该和社会公益组织合作,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学校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活动,并积极倡导师生参与其中,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共同努力;最后,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校还要继续开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等“四有”好老师、扮演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等等师德师风系列活动,在从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做起,从规范教师的思想行为做起,从而深入塑造学校精神面貌,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步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一个学校的文化脊梁,新时期,学校应继续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并促进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从而在社会上树立其光辉美好的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张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12-112.
[2]张敏.论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与教育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S3):232-233.
广西省南宁市平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