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知识如大海,学习似行舟,在学习中,总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困难,难以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他们犹如一只只搁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往往是重视优等生、忽视中等生、歧视学困生。其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重视学困生,因为学困生的进步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班风、班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浅之舟,使他们扬帆前进呢?
一、树立信心,弹好“前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教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心理上,学习变成了一种需求;行动上,学习就积极主动,不由自主地想学、爱学。
首先,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小点就大加表扬,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给他们树立威信、争回面子,让他们找回“我能行”的感觉。比如说我教过的吴晨曦劳动很积极,经常打扫老师的办公室,我就在班上大加赞扬,她不但劳动更积极,而且也热爱学习了,天天问问题。
其次是鼓励,对学困生不要操之过急,逐步提高。每节课我有意识地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一旦举手我就先叫,即使说错了,我只是指出错误,绝不批评,更不指责、挖苦,也不允许其他同学讽刺;他们的作业一旦完成,我就当面批改,做得稍微有进步,我就在上面写下“你真行”、“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并告诫他们贵在坚持。
二、用耐心保护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个人要求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作为学困生,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发现、理解和尊重他们。因此,每节课我关注最多的要算那几个学困生,看到他们能举手回答问题,心里就特别高兴;每当他们回答正确,班中的同学时常会自发地鼓起掌来。作为老师,我们应尊重他们,用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降低要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自卑感、重建自信心。
三、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轻学困生单独回答问题的心理压力和恐慌症。对他们的作业要逐步批阅,对错误的地方要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给予诱导性评价,使其乐于订正,订正后再给予鼓励性评价。
2.激发学困生的成就感。
在学困生的身上,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学困生继续努力,并为自尊心强的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如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逐渐进步。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1)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
(2)抓住时机,有效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3)及时表扬,有的放矢。当学困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困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
四、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少、精、乐,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让学困生整日在作业堆里疲于奔命,既浪费精力又影响身心健康,我有意识地把作业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根据这一特点,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精、乐。
“少”——作业量少,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不与优生搞一刀切。
“精”——作业内容精,每次作业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体现教学重点,使作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趣味性,巩固新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乐”——学困生每天能完成作业,不受家长批评,不怕组长查,不惹老师生气,这时老师加以表扬鼓励:“你今天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明天你将能干好一件工作,你真棒!”他们每天有一种“我能行”的体验,长此以往,不断地确认,使学困生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五、持之以恒,弹好“尾声”。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的学困生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认为自己很能干,就会产生骄傲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打预防针”。学困生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积极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机会,不断消除他们的自满感,使他们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总之,转化学困生,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功到自然成”,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去成就一颗幼小的心灵,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我们在心与心之间搭建一座友谊的桥梁,给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里翱翔。
一、树立信心,弹好“前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所教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心理上,学习变成了一种需求;行动上,学习就积极主动,不由自主地想学、爱学。
首先,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小点就大加表扬,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给他们树立威信、争回面子,让他们找回“我能行”的感觉。比如说我教过的吴晨曦劳动很积极,经常打扫老师的办公室,我就在班上大加赞扬,她不但劳动更积极,而且也热爱学习了,天天问问题。
其次是鼓励,对学困生不要操之过急,逐步提高。每节课我有意识地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一旦举手我就先叫,即使说错了,我只是指出错误,绝不批评,更不指责、挖苦,也不允许其他同学讽刺;他们的作业一旦完成,我就当面批改,做得稍微有进步,我就在上面写下“你真行”、“你真聪明”之类的话语,并告诫他们贵在坚持。
二、用耐心保护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它是一个人要求社会和他人尊重的情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作为学困生,他们非常渴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发现、理解和尊重他们。因此,每节课我关注最多的要算那几个学困生,看到他们能举手回答问题,心里就特别高兴;每当他们回答正确,班中的同学时常会自发地鼓起掌来。作为老师,我们应尊重他们,用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降低要求,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自卑感、重建自信心。
三、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减轻学困生单独回答问题的心理压力和恐慌症。对他们的作业要逐步批阅,对错误的地方要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给予诱导性评价,使其乐于订正,订正后再给予鼓励性评价。
2.激发学困生的成就感。
在学困生的身上,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学困生继续努力,并为自尊心强的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如能经常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形成一个“成功——有趣——再成功——再有趣”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逐渐进步。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1)加强常规训练,严格要求。
(2)抓住时机,有效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3)及时表扬,有的放矢。当学困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更上一层楼;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困生不讽刺、挖苦,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期待进步。
四、给学困生布置作业要少、精、乐,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保持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不让学困生整日在作业堆里疲于奔命,既浪费精力又影响身心健康,我有意识地把作业量限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根据这一特点,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精、乐。
“少”——作业量少,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不与优生搞一刀切。
“精”——作业内容精,每次作业都要经过精心筛选、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体现教学重点,使作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趣味性,巩固新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
“乐”——学困生每天能完成作业,不受家长批评,不怕组长查,不惹老师生气,这时老师加以表扬鼓励:“你今天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明天你将能干好一件工作,你真棒!”他们每天有一种“我能行”的体验,长此以往,不断地确认,使学困生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五、持之以恒,弹好“尾声”。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的学困生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认为自己很能干,就会产生骄傲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打预防针”。学困生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积极为他们创造进步的机会,不断消除他们的自满感,使他们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总之,转化学困生,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功到自然成”,用我们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去成就一颗幼小的心灵,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我们在心与心之间搭建一座友谊的桥梁,给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里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