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怎样有效地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长?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也开设了综合课堂,做了以下各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综合课堂 初中语文 经典诵读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怎样有效地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长?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也开设了综合课堂,做了以下各方面的尝试。
一、经典诵读
中华古诗文积淀了五千年文化精华,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让学生生活学习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古诗文诵读活动在初一语文课堂中开展得轰轰烈烈,每天的课前预备就是同学们徜徉在古诗文中的最佳时机。集体诵读,群情振奋。虽然每天只花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日积月累,学生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的背诵会给老师的教学锦上添花。朗诵诗歌,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培养、涵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书法练习
初中阶段的书法课是小学写字课的继续和升发。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书法教学分为三部曲:第一步培养兴趣;第二步培养技能;第三步自我探索与自我体现。
三、阅读欣赏
近年来,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将这种课型称为“阅读欣赏课”。其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文本选自课外,二是阅读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这种阅读欣赏课分六步进行:
(一)选取阅读材料。教材与教法是关乎教学的大问题,教材在教学的“三角关系”中更是举足轻重,它决定了教学双边活动的内容取向和方法取向。我选取阅读材料有三个原则,一是材料要短小精悍,字数超过三千字的不选;二是材料必须切近学生的生活,那种选材陈旧,观点老化的文章不选;三是选文的语言文字必须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阅读的兴趣高了,储备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已经胜人一筹了。
(二)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指定篇目。这是一个自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活动,把头脑中已有认识和态度与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新的信息沟通起来,唤起相关的表象,激活再造想象,进而使认识向理性飞跃,最后达到准确理解作品的主旨和语言形式的要求。而事实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意象以及由此升华的哲理、旨趣,源于作品而又超越了作品,他们成了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语文能力和思维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课堂上,让学生朗读文章。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形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易于形成审美态度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丰富而细致的感情。
(四)自由讨论阶段。讨论是一种充满思辩色彩的活动。讨论可以以同桌的两人为单位,也可以是四人一组,甚至更多的人一组。讨论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但要注意讨论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
(五)学生上台演讲。学生在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达成一定的认识后,要想办法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学生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不够踊跃,不要紧,老师要有耐心,作适当的激励和引导,给学生以信心。我们不要求学生所理解、所讲述的定于一尊,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
(六)教师小结。每节阅读欣赏课结束前,教师要作适当的小结。这一点搞得好可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表扬,对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加以肯定,对学生在讨论和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要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小结,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增强信心。教师的小结要精要,复述性的东西要少一些,提示、阐发性的东西要多些。
四、新诗创作
初中课本中收录了不少优美的诗歌,学生在学习了诗歌后也可以作大胆的诗歌创作的尝试。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名家专研
打破教材的限制,对苏轼、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鲁迅等名家进行系统讲析,并将他们的作品重新编排设计,积累名家作品,并学习他们精神的精髓,既领略了大家风范,又为创作历史文化作文积累素材。
六、影视欣赏,百家讲坛
将“百家讲坛”和与课本有关的经典影视(如《城南旧事》)纳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一种新的形势获取了新的知识。
不言而喻,鲜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大舞台,他们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语文教育的乐趣。当然,综合性学习的形式远不止这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充分明确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滚滚的课改大潮中,让我们用执着和追求去彰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幽雅睿智和卓越风姿!
【关键词】综合课堂 初中语文 经典诵读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怎样有效地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长?这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也开设了综合课堂,做了以下各方面的尝试。
一、经典诵读
中华古诗文积淀了五千年文化精华,是华夏后裔固守的精神家园。让学生生活学习在浓浓的诗文氛围中,能充实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升华学生的精神。古诗文诵读活动在初一语文课堂中开展得轰轰烈烈,每天的课前预备就是同学们徜徉在古诗文中的最佳时机。集体诵读,群情振奋。虽然每天只花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是日积月累,学生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的背诵会给老师的教学锦上添花。朗诵诗歌,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培养、涵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书法练习
初中阶段的书法课是小学写字课的继续和升发。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书法教学分为三部曲:第一步培养兴趣;第二步培养技能;第三步自我探索与自我体现。
三、阅读欣赏
近年来,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将这种课型称为“阅读欣赏课”。其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文本选自课外,二是阅读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这种阅读欣赏课分六步进行:
(一)选取阅读材料。教材与教法是关乎教学的大问题,教材在教学的“三角关系”中更是举足轻重,它决定了教学双边活动的内容取向和方法取向。我选取阅读材料有三个原则,一是材料要短小精悍,字数超过三千字的不选;二是材料必须切近学生的生活,那种选材陈旧,观点老化的文章不选;三是选文的语言文字必须生动活泼,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阅读的兴趣高了,储备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已经胜人一筹了。
(二)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指定篇目。这是一个自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评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活动,把头脑中已有认识和态度与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新的信息沟通起来,唤起相关的表象,激活再造想象,进而使认识向理性飞跃,最后达到准确理解作品的主旨和语言形式的要求。而事实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意象以及由此升华的哲理、旨趣,源于作品而又超越了作品,他们成了作品创作的参与者。学生在这种“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语文能力和思维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三)课堂上,让学生朗读文章。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形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易于形成审美态度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朗读,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而且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丰富而细致的感情。
(四)自由讨论阶段。讨论是一种充满思辩色彩的活动。讨论可以以同桌的两人为单位,也可以是四人一组,甚至更多的人一组。讨论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但要注意讨论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
(五)学生上台演讲。学生在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达成一定的认识后,要想办法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学生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不够踊跃,不要紧,老师要有耐心,作适当的激励和引导,给学生以信心。我们不要求学生所理解、所讲述的定于一尊,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要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局面。
(六)教师小结。每节阅读欣赏课结束前,教师要作适当的小结。这一点搞得好可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对那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表扬,对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加以肯定,对学生在讨论和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要加以指正,还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拎出来让学生再思考、再认识。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小结,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增强信心。教师的小结要精要,复述性的东西要少一些,提示、阐发性的东西要多些。
四、新诗创作
初中课本中收录了不少优美的诗歌,学生在学习了诗歌后也可以作大胆的诗歌创作的尝试。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名家专研
打破教材的限制,对苏轼、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鲁迅等名家进行系统讲析,并将他们的作品重新编排设计,积累名家作品,并学习他们精神的精髓,既领略了大家风范,又为创作历史文化作文积累素材。
六、影视欣赏,百家讲坛
将“百家讲坛”和与课本有关的经典影视(如《城南旧事》)纳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一种新的形势获取了新的知识。
不言而喻,鲜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大舞台,他们在参与中充分享受着语文教育的乐趣。当然,综合性学习的形式远不止这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充分明确这种学习活动的指导原则,掌握它的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滚滚的课改大潮中,让我们用执着和追求去彰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幽雅睿智和卓越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