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重彩 诗意抒情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wq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容生艺术简历
  林容生,男,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专职画家。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省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当年艾青这句经典的诗,曾经牵动了无数游子的怀乡之心。林容生以艺术家的一颗具有现代文人情怀的虔诚之心,将自己对武夷山山水的挚爱,融入了他的国画创作之中。
  武夷山的青山绿水是南派山水的典型代表,以它“碧水丹山”宛若仙境的景色引人入胜,因而素有“奇秀甲东南”的赞誉,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偏爱之地。李商隐初入武夷时留下了“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的佳句;清代画家弘仁更是隐居武夷山水间近四十年,致力于山水画的研究创作;近现代的黄宾虹、张大干、傅抱石等艺术大家也曾前往武夷山写生,描绘武夷山的奇伟秀丽;吴冠中则以他独特的点、线、面造型技法和黑白灰及石绿等色彩表现武夷山的形式美。历代前贤在游历武夷山的过程中,将武夷山给他们带来的灵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林容生也不例外。
  林容生自幼生活在福建,幼时的记忆与武夷山的蒙养在他心中交织,洗炼了他的心性,也滋养了他的画风。他曾多次去武夷山写生,几乎踏遍了武夷山和周边地区的每个地方,甚至于对一年四季武夷山的风光变化都有透晰的了解。武夷山在形态和气质上可以说是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林容生的创作则是基于对这一符号的概括和提炼。在收集了丰富素材的基础上,他将中国传统的笔墨线条及青绿重彩,与西方绘画中的平面分割技法相结合进行创作,反映胸中之山,抒发内心情怀。这不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的表现形式,也使他笔下的山水画具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视觉美感。例如,林容生作品使用了很多紫灰色,其色彩就是来自于武夷山。这些紫灰色的石头不仅仅出现在他的武夷山创作中,在其他的作品中这种色彩也得到沿用。可以说,武夷山是林容生作品风格和色彩灵感的源泉。
  林容生2011年创作完成的《南山清寂系列之七》,描绘了武夷山的青山秀水和山间民居。画中既有高耸入云的奇峰俊石,又有潺潺流水的小河人家,展现了武夷山“可游、可赏、可居”的地域特性。在创作中,画家先用沉稳洒脱的线条,勾勒出古香古色村落民居的轮廓和树木梯田的外形,又用花青、石绿、赭石晕染出色调丰富、层次清晰的远山和错落有致的溪石草木及房合,画面色彩亮丽,意境悠远。黑瓦白墙的民居卧于高山流水之中,会令人产生一种远离尘嚣之感一在这里,耳畔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只有山间的微风和流水,一切归于自然。林容生笔下的青绿山水,比起赵孟兆其的《鹊华秋色图》中的古雅秀丽、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里的富丽壮阔,更平添了一丝婉约清秀的人文气息和现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构图上,林容生将西画中的焦点透视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以心造境”相结合,在强调作品具有丰富空间感的同时,强调内心的体验,追求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的文人情怀和意境;在线条上,则是“随意中见灵动,粗率中见天真”,线条的力度与变化都体现出了林容生的书法功力,这无疑是对“书画同源”精神的一种回应;在色彩上,林容生在传统青绿基础上增添了紫、灰、蓝和橘红等多种颜色,同时融入西方的色彩分割技法,用层次丰富的色块组合与留白相结合,表现景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在“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同时又能做到“墨不压色、色不碍墨”。可以说,林容生以水墨精神入青绿重彩,用现代艺术的眼光融汇中西绘画技法表现武夷山,形成独到的富有现代精神的山水画新风。他的作品因水墨而秀润,因多彩而活泼。
  然而,林容生的画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的。他对武夷山的感悟有别于对景写生,更多采用的是一种“以心造境”的方式。他不是描写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是去描摹武夷山的风光,而是更多去理解和感受武夷山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将更多带有纯朴人文气息的元素经过艺术的提炼融入到他的创作中,描绘他心中的山水之景。“武夷山乡村写生系列”就是其典型代表,作品中以青山作为背景,以民居为主体,将自然和人文相结合,营造了其独有的山水意境,且颇为鲜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诗意的栖居。正如他在一幅画中题的一段现代诗:
  河里的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微澜
  山的神态超然/天空明净/草木熙攘
  我们平静地/看着这样的故事发生/心中充满喜悦
  像这样安静的文字,几乎见诸林容生每一幅作品的题跋,一如他的画面,超然而怀旧,些许间又似乎有种淡淡的哀愁;也许在这扑面而来的亲切、朴素且真挚的纯粹中,我们才能领略到林容生独具一格的画面中溢出的那份真挚情感。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曾提,“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古人为求精神自由,寻遍大江南北,寄情山水,因此山水画无不辉映着贤人的思想和精神。而对于林容生来说,亦是在山水间寻找那份心灵的归宿,寻那份文化的根。
  因此,欣赏林容生笔下的山水,青山绿水、鸟鸣清幽,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惬意油然而生;再品时,感受到的则是艺术家游山访水时的那份淡泊名利与寻根溯源之心,一时间,仿佛与陶渊明展开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也许,林容生正是将他对武夷山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他那份悠然的诗人情怀,全都倾注在了画面的水墨和色彩之中。
  恍惚间,似乎看到他正在武夷山壁立万仞的山崖下,一笔一墨,一壶清茶,坐看云起……
  (责任编辑:阮富春)
其他文献
日本民间秘藏的中国古美术品久负盛名。东京中央拍卖自2010年成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发掘这些珍品,为其拍卖和流通提供丰厚的土壤,而积极策划海外预展,就是向海外藏家推广这些珍品的一个方式。近年来,东京中央参加香港国际古玩展活动,尤其是上届茶会活动,备受业界同行、藏家和书画爱好者关注。此次主推“缶墨东游一吴昌硕诞辰170周年纪念展”,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深中“吴毒”之士到场,令国际古玩展更添文人气息。  吴昌
期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口干时喝茶解渴,疲劳时饮茶提神,空闲时品茶消闲,烦闷时饮茶清心,滞食时饮茶去腻。中国边疆高寒地区的少数民族更是“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生活中常讲到“琴棋书画诗酒茶”,道出了文人雅士对茶的偏爱。茶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少成宜。  如今,喝茶已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生活需求,更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生活情趣,是人们寄托情感的一种手段,一种
期刊
5月26日,拍卖师季涛诉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杨丹霞侵权案在北京朝阳法院奥运村法庭开庭,法庭并未当场宣判,暂定于6月25日再次开庭。  在第一次开庭时,季涛与杨丹霞本人均未出席,均由代理律师负责。季涛方面认为杨丹霞主观故意地侵犯了季涛的名誉权,影响了他人对季涛的社会评价,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要求法院判令杨丹霞立即停止对季涛的侵害行为,删除新浪微博上针对季涛的侵权言论;在新浪微博首页上发表向季涛的道歉
期刊
一  2013年10月26日,我在杭州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中途听说刘新园先生病况不好,未等会议开幕便匆匆赶往上海看望刘先生。刘先生是在景德镇因患急性胰腺炎送到上海治疗的,由于病情严重,住进了上海瑞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的管理制度极严,我到上海的第二天下午才得以见到刘先生。当我悄声进入病房时,只见他身上插着七八根管子,人虽然比平时瘦了些,显得比较衰弱,但神情却很淡然。他示意我帮他扶着
期刊
茶文化复兴,茶馆遍地开花,相关图书、纪录片和活动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资本涉茶蔚然时尚,经营书画的荣宝斋有了茶文化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粤传媒打造号称“茶生活第一刊”的《茶道生活》成就股市的茶文化概念股,生产保健品的碧生源发起申报“东方茶术”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活动。  继普洱茶热拍之后,大红袍今春续写辉煌——5月11日,北京翰海上拍5件东方丹霞金奖大红袍(丹霞颂008),20斤一桶装拍至172.5
期刊
越窑是制瓷业的鼻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对越窑之名的内涵、越窑的地域界限、越窑的性质、越窑的历史等问题,值得今人不断地深入探究。惟有弄明白这些问题,才能清晰地建立越窑的概念,充分地凸显越窑的地位,科学地揭示越窑的影响。  越窑的分布范围  从现有的资料看,越窑之名最早出现于晚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该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
期刊
阎正先生,我与其相识有42年了,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步,在旁人面前我多尊称其为“阎老师”;在私下,对他的称谓,北方话叫“爹”,书面语称为“父亲”,雅尊“家严”,软语叫“爹地”,洋叫法“PAPA”。无疑阎正先生是我此生所遇最重要的男人!  2014年,按中国历法计算,父亲虚岁72岁了,他大我整整30岁,也就是他而立之年有的我。古语人生七十古来稀。旧时因生活和医疗条件的差异,
期刊
金银器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馆藏历代金银器达1000多件,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商晚期,最晚的则为清代晚期。在过去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多以介绍精美的汉唐金银器为主,公众也通过展览等形式对其中的精品已经十分熟悉,特别是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的271件(组)最为引人注目,这些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何家村金银器被视作是大唐文化、大唐精神的结晶。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明清金银器过去因极少发表
期刊
刘星艺术简历  刘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陕西省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武警工程大学客座教授,陕西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校兼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崔振宽(著名山水画家)  他的画,我感觉还是在很认真地学习传统,在传统方面钻研得比较
期刊
名列六畜之一的羊,是古代中国农耕社会豢养的重要家畜。羊肉是人们重要的肉食来源,羊皮又可作为衣裘御寒保暖。羚羊更是稀有的保护动物之一,其角是贵重的中药,在远古原始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羊就成为驯养的重要畜兽,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一些墓葬中曾有不同数量的羊骨出现,寓示对羊的饲养已逐渐普遍,并和人类结下不可分割的关系。羊的形象也出现于远古时期的岩画和彩陶的纹样之中。  进入王朝的先秦时期,羊不仅是贵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