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x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加学生练,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对于“做”、“怎么做”,学生没有发言权。这种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以励激趣,辅以训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易感应的环境
  
  易感应的环境是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松和活跃的氛围,让他们的各种想法和行为能得到老师的积极反应。
  学生是最怕老师批评和惩罚,当他们想出一种新的办法时立即要对此做出判断,估计它是否会受到批评,如果有可能被批评,就立即取消或改变它,只考虑受奖励的想法,这无疑会扼杀孩子们很多很有创造性的想法。若教师态度温和,行为宽容,随时准备回答来自学生的各种提问,为他们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创造的欲望。
  
  二、鼓励独特创新的想法
  
  小学生常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和看似荒谬的举动,这也许是创造的开始。如:一根平平常常的竹竿,在小学生的脑海里,一会儿会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棒,一会儿成为驰骋千里的骏马,一会儿又成为能挑东西的扁担,或许还会成为腾空而起的火箭或力大无比的挖土机呀许许多多的东西。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心理学家称这种思维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跳跃性。
  
  三、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造性思维是善于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从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去思考一个问题,从而产生一定的创见。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但如何才能使它发挥出来呢?教师提供的创造机会和创造训练就是关键。
  1、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质疑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天早晨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
  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变更思维的意识,训练学生一题多思、一事多写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称象》一课时,有个同学问:“石头那么重,他们搬来搬去的,这个称象的方法是不是太累人了呢?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呢?”于是学生饶有兴趣的纷纷作答,有的说:“用鸭子代替石头,不用人搬,方便省力。”有的说:“用牛好,牛比较听话,容易赶上船。”教师趁着学生热烈的讨论劲头,问:“你能不能找到一个不费力气又方便的方法来称象呢?”学生就想得更深入了,异口同声说用人来代替石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还不放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问:“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你会怎么称象?”学生的思维之门就敞得更开,有的说用地磅,有的说用跷跷板……众说纷纭。想象,发散性思维训练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呈现出多元态势。
  
  四、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成果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去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并对此做出正确的评价,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不让学生的创造性“产品”受到其他学生评头论足的嘲弄。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本“成果登记本”,把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创造活动记录下来,内容包括学生提的一个新问题,找到的一个新答案,一幅画,一首自己写的小诗……,记录时不过分考虑学生做得是否很好,只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让他们知道老师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点滴进步,并且老师随时准备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新世纪的中国培养出一群“虎”,而不是一群“羔羊”。
其他文献
心理,是人的内心世界,它往往通过人的外在言行表现出来,它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需要、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是指人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人的一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的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以论文的形式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表达出来,以供同仁们参考、借鉴。    一、从分析社会形势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加强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科的基本方法。针对初中生物新教材安排的系统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笔者经过几年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活动引发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全面革新    探究活动是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究学习过程,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材提出了许多生物学前沿
期刊
新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就语文学科而言,体现教学上的主体性,是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期刊
由于幼儿个性的不同,在能力发展的各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我们承认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但要防止幼儿间能力差距过大而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为,分化现象制约着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为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潜能、学习速度、兴趣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幼儿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获得自身的最优发展。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大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情感和能力,并注重过程、优化学法、培养发现、鼓励创新。然而,要达此目的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教研员及学生从理念上认识、观念上更新,使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教研员恰当的角色定位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并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和勇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 教研员 职能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4——6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经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在具体的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期刊
【摘要】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关键词】教师评价 学生心理师生关系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旨在教育的价值性判断。它是强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评价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一、“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确实给我们的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泼了,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更能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为改变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期刊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高效与否和练习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练习的设计适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策略一: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