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确实给我们的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泼了,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更能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为改变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用于语文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言教学面广量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花费的精力大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走入了“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研究“教法”,又要倡导学生自主的“学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助、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是盲目的自主学习,而是有针对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准备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学习评价手册》,编者为每篇文章都精心设计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内容。题型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这本手册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范围,取长补短。例如《手册》上的“资料链接”,它除了给我们农村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还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多的知识信息,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语文资料、语文知识的匮乏;而有些内容的设计过于罗嗦,不够严谨。随着新教材、新教法的推广实行,自主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还会发现老师疏忽的或发现不了的问题。如在《第一次真好》这篇文章即将结束之际,一个同学举手说了一个问题:“第一次不一定真好”,并且举了第一次杀人、第一次吸毒等例子证明,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立刻沸腾了。就因为这名学生的发言把这节课的教学引入更深层,让大家明白:有积极意义的第一次是奇妙的,感觉真好;而消极意义的第一次千万不能涉足,否则遗憾终生。这就是自主学习带来的好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当今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素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在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集体观念的教育;重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重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利大于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学困生不能靠个人的力量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仅使学生互帮互助、集思广益,而且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方式。如讨论式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小组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如表演式合作学习方式:如《皇帝的新装》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组,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对各组进行比赛,评出最佳组、最佳表演学生,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表现欲。不管是获奖的,还是没获奖的,对他们来说都有心得。在经历这一过程之后,他们一定明白合作的魅力,合作带给他们的成就,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表演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教学从机械的“满堂灌”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得灵活了,不仅可以向老师学,而且可以向同学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了在集体中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中小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改革过程中指出的较为新颖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在每一篇课文之后,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有一点空间,让他们自由提出自己想知道或不解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留一些问题),然后让同学帮助解答,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问题的主动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个人见解。如上《苏州园林》一文时,有同学认为“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如果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图画美出发,这句话就有毛病了。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探究,结果发现这句话确实是作者考虑不周的体现。应该改为“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可取的。”或改为“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修剪得像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个问题提得有较有深度,当时我对这位同学给予了表扬,同时对积极参与探讨的同学表示赞赏,让大家明白: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克服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影响着现今和未来学生的素质,希望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究、实践、操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为改变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用于语文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言教学面广量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花费的精力大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走入了“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研究“教法”,又要倡导学生自主的“学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助、相互讨论、解决问题。这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是盲目的自主学习,而是有针对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准备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学习评价手册》,编者为每篇文章都精心设计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内容。题型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这本手册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范围,取长补短。例如《手册》上的“资料链接”,它除了给我们农村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还给我们学生带来了很多的知识信息,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们语文资料、语文知识的匮乏;而有些内容的设计过于罗嗦,不够严谨。随着新教材、新教法的推广实行,自主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而且还会发现老师疏忽的或发现不了的问题。如在《第一次真好》这篇文章即将结束之际,一个同学举手说了一个问题:“第一次不一定真好”,并且举了第一次杀人、第一次吸毒等例子证明,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立刻沸腾了。就因为这名学生的发言把这节课的教学引入更深层,让大家明白:有积极意义的第一次是奇妙的,感觉真好;而消极意义的第一次千万不能涉足,否则遗憾终生。这就是自主学习带来的好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当今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素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等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在个人能力的培养,忽视集体观念的教育;重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忽视群体之间的合作;重视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忽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利大于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学困生不能靠个人的力量独立自主的去思考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仅使学生互帮互助、集思广益,而且还可以完成学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小组合作方式。如讨论式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小组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然后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如表演式合作学习方式:如《皇帝的新装》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组,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对各组进行比赛,评出最佳组、最佳表演学生,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表现欲。不管是获奖的,还是没获奖的,对他们来说都有心得。在经历这一过程之后,他们一定明白合作的魅力,合作带给他们的成就,因为他们每个人的表演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教学从机械的“满堂灌”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学生学习的方法变得灵活了,不仅可以向老师学,而且可以向同学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了在集体中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三、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中小学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改革过程中指出的较为新颖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在每一篇课文之后,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有一点空间,让他们自由提出自己想知道或不解的问题(老师也可以留一些问题),然后让同学帮助解答,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能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思考问题的主动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个人见解。如上《苏州园林》一文时,有同学认为“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如果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图画美出发,这句话就有毛病了。经过大家激烈的讨论探究,结果发现这句话确实是作者考虑不周的体现。应该改为“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可取的。”或改为“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修剪得像阅兵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个问题提得有较有深度,当时我对这位同学给予了表扬,同时对积极参与探讨的同学表示赞赏,让大家明白: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克服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影响着现今和未来学生的素质,希望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究、实践、操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