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除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客观物质生活的相对丰富以外,和谐社会应当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它综合反映了社会成员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方面情况特征,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包含多方面内容,文章选取了一套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指标体系,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取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差距。
关键词:生活质量;城市居民;比较;探讨
一、生活质量的概念及范畴界定
“生活质量”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对生活质量所作的范畴界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是指人们所感觉到的或所承担的生活质量;二是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是指在对生活质量操作化内涵进行界定时,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影响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的客观指标方面。两种类型都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只是各自所处的研究角度不同:主观感受型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人们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而客观条件型则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江苏省三座城市——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生活质量,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仍不会太高(江苏省也不例外),因此,文中“生活质量”的概念倾向于第二种类型,即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构建生活质量评价体系时也以客观指标为主。
二、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对生活质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构建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多个层面,在充分考虑所选指标的典型性、不可替代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本文从收人、消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居住、生活设施、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8个领域,遴选了32个评价指标来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见表1)。
三、不同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比较与分析
(一)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收入、消费与储蓄比较
收入方面,2005年无锡、镇江和盐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为72083元、29534元、12663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005元、12394元、10580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31140元、17131元、7429元。无锡的人均GDP分别是镇江的2.44倍,是盐城的5.69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无锡是镇江的1.8倍,是盐城的4.19倍;而根据城镇居民计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无锡为盐城的1.5倍。由此可见,三地市区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大,但是包括农村的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悬殊。
消费方面,无锡、镇江和盐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0774元、8335元、7293.3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9%、44.2%、40.8%;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比上年上升分别为1.7%、2.2%、1.4%;人均生活用电量分别为539.8千瓦/小时、328.7千瓦/小时、173.1千瓦/小时;恩格尔系数镇江最高;三市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均较为平稳;无锡的人均生活用电量为镇江的1.64倍,为盐城的3.11倍。
(二)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教育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成人非文盲率分别为99.88%、99.8%、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106.8%、85.3%、64.2%;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199人、224人和41人,三市的成人非文盲率均已达到98%以上的较高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盐城与无锡相差较为悬殊;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镇江最高,达224人,是最低的盐城的5.46倍,这可能与盐城的高校较少,在校生人数较少(32569人),人口基数过大(798.67万人)有关。
(三)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文化休闲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分别为1515.36元、1341.9元、999.1元;每百万人体育场馆个数分别为9个、4个、6个;每百万人公园数无锡为7个、镇江为9个,由于盐城的数据不完整,无法求得该项数据;无锡居民花在文化休闲方面的费用为盐城的1.5倍;每百万人公园数镇江为9个,超过无锡,镇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年人均报刊份数50.56份、30.11份、22份,无锡最高,为最低的盐城的2.29倍,这既和两地文化休闲费用支出差距有关,又反映了无锡居民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裕以后,更为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四)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健康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健康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6.54岁、73.83岁、73岁;全市平均水平统计的婴儿死亡率,三市分别为4.36‰、5.39‰、10‰;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分别为28人、26人、11人,每万人医院床位数52只、46只、12只。三市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差距不大,但依然是无锡最高;婴儿死亡率盐城为无锡的2.29倍,为镇江的1.85倍,这显然和统计数据包括三地的农村地区有关,但也反映了盐城的妇幼保健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无锡和镇江差距很小,盐城和以上两市差距较大;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无锡更是盐城的4.33倍,镇江为盐城的3.83倍。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相比,盐城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为滞后,亟待提高。
(五)无锡、镇江和盐城的三市居民居住状况比较
居住方面,无锡、镇江和盐城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1.3平方米、25.7平方米、24.98平方米;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5%、83.9%、9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方面三市差距不大,燃气普及率镇江最低,仅为83.9%。
(六)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生活设施状况比较
生活设施方面,无锡、镇江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分别为13.3台、6.8台,未能取得盐城的此项统计数据;根据城市建成区面积计算的每平方公里公路长度分别为22.4公里、16.44公里、4.32公里;每百户家庭电脑数61.7台、43台、40台;根据全市水平计算的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数7961只、3965只、2205只;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1086户、683户、186户。在公共交通方面,无锡较镇江显然更为发达;而每平方公里公路长度无锡为盐城的5.18倍,为镇江的1.36倍;每百户家庭电脑数无锡达到了近62台,和其余两市拉开了差距;全市水平计算的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方面,无锡更是达到了7961户,分别为镇江的2倍和盐城的3.61倍;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无锡为镇江的1.59倍,为盐城的5.83倍,这些说明无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七)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生态环境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绿化覆盖率40%、38.68%、35.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分别为0.100毫克/立方米、0.090毫克/立方米、0.110毫克/立方米;三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均已高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所要求的30%的检查标准;在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方面,三市均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是盐城的该项指标略高。
(八)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社会保障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8%、3.5%、3.7%;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8.11%、96.4%、97.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7.5%、99%、90%;从登记失业率看,三市的失业率很低,但登记失业率仅仅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失业者队伍之外,会低估真实的失业水平,并不能够很好地考量真实的就业水平;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三市均以达到较高水平;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盐城较低,为90%,镇江最高,已达99%;
(九)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社会安全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刑事案件破案率分别为50%(2006年数据)、48.8%(2006年数据)、51.1%(2004年数据);每十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无锡为9人、镇江为15人,无法获得盐城的此项统计数据,全省此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为10人,镇江此项指标偏高;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为95%、98%、98%;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无锡略低,可能与该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流动人口较大给治安带来一定压力有关。
四、启示与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当前我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规模较大,居民收入较高,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较大,政府财力充裕,城建、教育、文化、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因此,无锡在本评价体系绝大部分客观指标的比较上都占有优势;相较之下,位于苏北的盐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收入较低,服务消费支出相应也较少,政府财力不够充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
(二)导致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差距的重要原因在于城乡差别
无锡的人均GDP分别是镇江的2.44倍,是盐城的5.69倍;但是根据城镇居民计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无锡为盐城的1.5倍,镇江为盐城的1.17倍;人均消费性支出无锡为盐城的1.47倍,镇江为盐城1.14倍;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无锡为盐城的1.5倍,镇江为盐城的1.34倍,差距并不大,由此可见,三市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准较为接近,巨大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各地农村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消除城乡差别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三)落后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盐城等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然赶不上和发达的苏南地区,但是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苏南拉开了差距。由此可见,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虽然一直致力于提高当地的GDP、人均收入水平,并且颇有成效,但若不重视城市软、硬件的建设,落后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同样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障碍。
(四)要着力提高城市文化品质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人们将会普遍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更舒适的消费生活方式和更大的自我实现的空间。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的那样,人的消费需要遵循着一个从低级层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之后,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和提升的方向将是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五)无锡、镇江和盐城在环保、治安等方面成绩较为显著
由数据可知,无锡、镇江和盐城在环境保护及社会安全等方面成绩均较为显著,这两大类指标三地差距不大,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治安状况三地居民均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满意度,无锡、镇江、盐城分别为95%、98%、98%;这也说明2003年启动的构建“平安江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无锡市统计局.无锡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镇江市统计局.镇江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盐城市统计局.盐城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生活质量;城市居民;比较;探讨
一、生活质量的概念及范畴界定
“生活质量”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是对人们生活的全面评价,对生活质量所作的范畴界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是指人们所感觉到的或所承担的生活质量;二是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是指在对生活质量操作化内涵进行界定时,将其研究重点放在影响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的客观指标方面。两种类型都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只是各自所处的研究角度不同:主观感受型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人们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而客观条件型则主要是以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江苏省三座城市——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生活质量,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仍不会太高(江苏省也不例外),因此,文中“生活质量”的概念倾向于第二种类型,即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构建生活质量评价体系时也以客观指标为主。
二、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对生活质量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构建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多个层面,在充分考虑所选指标的典型性、不可替代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本文从收人、消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居住、生活设施、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8个领域,遴选了32个评价指标来反映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见表1)。
三、不同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比较与分析
(一)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收入、消费与储蓄比较
收入方面,2005年无锡、镇江和盐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为72083元、29534元、12663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005元、12394元、10580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分别为31140元、17131元、7429元。无锡的人均GDP分别是镇江的2.44倍,是盐城的5.69倍;人均储蓄存款余额,无锡是镇江的1.8倍,是盐城的4.19倍;而根据城镇居民计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无锡为盐城的1.5倍。由此可见,三地市区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大,但是包括农村的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悬殊。
消费方面,无锡、镇江和盐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0774元、8335元、7293.3元;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9%、44.2%、40.8%;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比上年上升分别为1.7%、2.2%、1.4%;人均生活用电量分别为539.8千瓦/小时、328.7千瓦/小时、173.1千瓦/小时;恩格尔系数镇江最高;三市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均较为平稳;无锡的人均生活用电量为镇江的1.64倍,为盐城的3.11倍。
(二)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教育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成人非文盲率分别为99.88%、99.8%、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106.8%、85.3%、64.2%;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199人、224人和41人,三市的成人非文盲率均已达到98%以上的较高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盐城与无锡相差较为悬殊;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镇江最高,达224人,是最低的盐城的5.46倍,这可能与盐城的高校较少,在校生人数较少(32569人),人口基数过大(798.67万人)有关。
(三)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文化休闲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分别为1515.36元、1341.9元、999.1元;每百万人体育场馆个数分别为9个、4个、6个;每百万人公园数无锡为7个、镇江为9个,由于盐城的数据不完整,无法求得该项数据;无锡居民花在文化休闲方面的费用为盐城的1.5倍;每百万人公园数镇江为9个,超过无锡,镇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年人均报刊份数50.56份、30.11份、22份,无锡最高,为最低的盐城的2.29倍,这既和两地文化休闲费用支出差距有关,又反映了无锡居民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裕以后,更为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四)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健康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健康平均期望寿命分别为76.54岁、73.83岁、73岁;全市平均水平统计的婴儿死亡率,三市分别为4.36‰、5.39‰、10‰;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分别为28人、26人、11人,每万人医院床位数52只、46只、12只。三市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差距不大,但依然是无锡最高;婴儿死亡率盐城为无锡的2.29倍,为镇江的1.85倍,这显然和统计数据包括三地的农村地区有关,但也反映了盐城的妇幼保健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无锡和镇江差距很小,盐城和以上两市差距较大;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无锡更是盐城的4.33倍,镇江为盐城的3.83倍。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相比,盐城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为滞后,亟待提高。
(五)无锡、镇江和盐城的三市居民居住状况比较
居住方面,无锡、镇江和盐城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1.3平方米、25.7平方米、24.98平方米;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5%、83.9%、9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方面三市差距不大,燃气普及率镇江最低,仅为83.9%。
(六)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居民生活设施状况比较
生活设施方面,无锡、镇江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分别为13.3台、6.8台,未能取得盐城的此项统计数据;根据城市建成区面积计算的每平方公里公路长度分别为22.4公里、16.44公里、4.32公里;每百户家庭电脑数61.7台、43台、40台;根据全市水平计算的每万人拥有移动电话数7961只、3965只、2205只;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1086户、683户、186户。在公共交通方面,无锡较镇江显然更为发达;而每平方公里公路长度无锡为盐城的5.18倍,为镇江的1.36倍;每百户家庭电脑数无锡达到了近62台,和其余两市拉开了差距;全市水平计算的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方面,无锡更是达到了7961户,分别为镇江的2倍和盐城的3.61倍;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无锡为镇江的1.59倍,为盐城的5.83倍,这些说明无锡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七)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生态环境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绿化覆盖率40%、38.68%、35.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分别为0.100毫克/立方米、0.090毫克/立方米、0.110毫克/立方米;三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均已高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所要求的30%的检查标准;在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方面,三市均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是盐城的该项指标略高。
(八)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社会保障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8%、3.5%、3.7%;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8.11%、96.4%、97.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7.5%、99%、90%;从登记失业率看,三市的失业率很低,但登记失业率仅仅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而那些没有去登记的失业人员被排除在失业者队伍之外,会低估真实的失业水平,并不能够很好地考量真实的就业水平;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三市均以达到较高水平;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盐城较低,为90%,镇江最高,已达99%;
(九)无锡、镇江和盐城的社会安全状况比较
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刑事案件破案率分别为50%(2006年数据)、48.8%(2006年数据)、51.1%(2004年数据);每十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无锡为9人、镇江为15人,无法获得盐城的此项统计数据,全省此项指标的平均水平为10人,镇江此项指标偏高;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分别为95%、98%、98%;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无锡略低,可能与该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流动人口较大给治安带来一定压力有关。
四、启示与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当前我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规模较大,居民收入较高,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较大,政府财力充裕,城建、教育、文化、医疗等各项事业发展较快,因此,无锡在本评价体系绝大部分客观指标的比较上都占有优势;相较之下,位于苏北的盐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收入较低,服务消费支出相应也较少,政府财力不够充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
(二)导致无锡、镇江和盐城的差距的重要原因在于城乡差别
无锡的人均GDP分别是镇江的2.44倍,是盐城的5.69倍;但是根据城镇居民计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无锡为盐城的1.5倍,镇江为盐城的1.17倍;人均消费性支出无锡为盐城的1.47倍,镇江为盐城1.14倍;人均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无锡为盐城的1.5倍,镇江为盐城的1.34倍,差距并不大,由此可见,三市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准较为接近,巨大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各地农村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消除城乡差别是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三)落后地区的城市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盐城等地居民的收入水平虽然赶不上和发达的苏南地区,但是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城市建设、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苏南拉开了差距。由此可见,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虽然一直致力于提高当地的GDP、人均收入水平,并且颇有成效,但若不重视城市软、硬件的建设,落后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同样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障碍。
(四)要着力提高城市文化品质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裕,人们将会普遍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更舒适的消费生活方式和更大的自我实现的空间。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的那样,人的消费需要遵循着一个从低级层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之后,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和提升的方向将是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最终提高生活质量。
(五)无锡、镇江和盐城在环保、治安等方面成绩较为显著
由数据可知,无锡、镇江和盐城在环境保护及社会安全等方面成绩均较为显著,这两大类指标三地差距不大,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治安状况三地居民均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满意度,无锡、镇江、盐城分别为95%、98%、98%;这也说明2003年启动的构建“平安江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无锡市统计局.无锡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镇江市统计局.镇江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盐城市统计局.盐城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扬州职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