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与灵魂,课程思政以人为本,在课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通过课程的导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统一。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课程思政;知识教育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从“教书育人”出发,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升华。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传统做法,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实现职业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了解各专业课程之间关联性与系统性的同时,融入思政内容和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深度,课堂氛围更热烈、思政教育更具力度,从而实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统一。
1 中国古建筑史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关键在于如何将政治思想内涵付之于教学实践当中,充分彰显教书育人的内在价值。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应首先考虑育德与育才统筹兼顾,树立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其次,教授课程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最终,立足教书育人,将政治思想教育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构建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本课程设置理念是培养满足古建筑设计、施工职业岗位需要,既具有较高的社会素养,又具体实际设计施工能力的“能工巧匠”型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是:以古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确定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古建筑的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以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为重点,按完成任务的操作程序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为此,组建了以课程负责人和古建筑系统等相关行业专家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团队,以他们工作实践中关注的问题、遇到的难点为教学重点,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典型案例,以岗位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指标。对应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按照职业养成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确定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1 课程建设培养目标
《中国古建筑史》课程系古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掌握建筑发生和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存在密不分的关系;懂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掌握典型传统建筑实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建筑设计创作活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增强爱国敬业精神,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施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在《中国古建筑史》课程建设过程中,构建系列化思政素材,结合课程专业内容,在讲授中国古建筑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联系实际,渗透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
(1)“三观”引导:通过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本课程中,融入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案例隐性融于专业教学中。紧紧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的鉴定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工作业务和职业环境,逐渐进入职业角色,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其在学习项目中感受职业环境、职业素养的熏陶;再根据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配合相关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知识潜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自身能力提高、自身价值实现的愉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专业的认同感。
2.3 教学方法
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难点是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授课时辅以一定案例,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3)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建筑发展变化规律。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 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指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从重在思政课程建设向重在思政教学体系转变,培养大学生的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引导大学生求真、向善、求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董勇.論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5).
[2]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
[3] 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作者单位: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课程思政;知识教育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从“教书育人”出发,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升华。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中心的传统做法,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教学,实现职业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了解各专业课程之间关联性与系统性的同时,融入思政内容和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深度,课堂氛围更热烈、思政教育更具力度,从而实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的统一。
1 中国古建筑史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关键在于如何将政治思想内涵付之于教学实践当中,充分彰显教书育人的内在价值。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应首先考虑育德与育才统筹兼顾,树立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其次,教授课程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最终,立足教书育人,将政治思想教育覆盖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构建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本课程设置理念是培养满足古建筑设计、施工职业岗位需要,既具有较高的社会素养,又具体实际设计施工能力的“能工巧匠”型高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是:以古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确定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古建筑的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以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为重点,按完成任务的操作程序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为此,组建了以课程负责人和古建筑系统等相关行业专家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团队,以他们工作实践中关注的问题、遇到的难点为教学重点,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典型案例,以岗位员工的技能素质要求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指标。对应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按照职业养成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确定学习路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1 课程建设培养目标
《中国古建筑史》课程系古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掌握建筑发生和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存在密不分的关系;懂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掌握典型传统建筑实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学生的建筑修养和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建筑设计创作活动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增强爱国敬业精神,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施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在《中国古建筑史》课程建设过程中,构建系列化思政素材,结合课程专业内容,在讲授中国古建筑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联系实际,渗透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
(1)“三观”引导:通过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本课程中,融入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案例隐性融于专业教学中。紧紧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的鉴定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工作业务和职业环境,逐渐进入职业角色,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使其在学习项目中感受职业环境、职业素养的熏陶;再根据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配合相关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知识潜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自身能力提高、自身价值实现的愉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专业的认同感。
2.3 教学方法
以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1)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难点是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在课堂上授课时辅以一定案例,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3)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建筑发展变化规律。
(4)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 结论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指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从重在思政课程建设向重在思政教学体系转变,培养大学生的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引导大学生求真、向善、求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董勇.論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5).
[2]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
[3] 刘欣.“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作者单位: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