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抽象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面的特征、棱的特征及顶点的特征)
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搭建探究长方体的体积
①学生动手操作(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
活动要求:1.利用手中的一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动手搭建一个长方体。
2.说出该长方体的体积及如何得出这一结果。
3.说出该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汇报交流。(利用实物投影)
师:你们小组所搭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生1:24立方厘米。
师:如何得出的?
生1:我们摆这个长方体一共去了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
师:能验证一下共用了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
生1:上面一层每行有4个正方体,有3行,一层是(4×3)个,即12个小正方体。共有2层,也就有(12×2)个,即24个。
师:该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生1: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师:你们是如何得出的?
生1:我们是测量出来的。
师:其他学生有不同得出结果的办法吗?
生2:可以不用测量,因为每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棱长都是1厘米,所以这个长方体每行有4个正方体长就是4厘米,有3行宽就是3厘米,有2层高就是2厘米。
师:同意该同学的发言吗?
全班齐说:同意。
③再请1~2组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验证的方法说出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过程。
(二)从具体到抽象再探长方体的体积
①对用若干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进行变换。
师:把所搭成的长方体每行增加3个正方体,每层增加2行,层数增加1层,求出变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如果遇到问题可请求老师的帮助。
(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老师所提供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个数不够)
生3:原来我们的长方体每行有3个正方体增加2个正方体后变为每行5个正方体,原长方体每层2行再增加1行后变为每层3行,原长方体有2层再增加1层后变为3层,变后的长方体一层是(5×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3层共有(5×3×3)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
师:搭建的过程中会遇到老师所提供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个数不够的小组,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4:我们发现求正方体的个数时,只需知道每行的个数,有几行及共几层就可以求出正方体的个数了。
师:如何求?
生4: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②老师给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求出体积。
师:利用刚才的所得能否求出老师为你们提供的长方体框架的体积。
师生交流
生5:我们组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填充,看用去多少立方厘米。
生6:我们组没有填满,只延着长,宽,高的边填满了,因为要求正方体的个数只需知道每行的个数,有几行及共几层就可以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师:还有别的办法的吗?
生7:我们小组用的是测量的办法。测量出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说明每行能摆5个,测量出长方体的宽是3厘米说明能摆3行,测量出长方体的高是2厘米说明能摆2层。最后用5×3×2得到体积是30立方厘米。
(三)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总结
师:每行所摆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所摆的行数就是长方体的宽,所摆的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高。因此要想知道每行能摆的个数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要想知道能摆几行通过测量出长方体的宽,要想知道摆几层通过测量出长方体的高。
师:长方体的体积用测量的办法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练习:给出几个长方体的图形分别标出它们的长、宽、高让学生计算体积
师:长×宽能得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三、解决疑难,运用拓展
(一)解决橡皮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师提供测量数据,让学生求体积。
(二)自己求数学书的体积。
(三)出示:某纸箱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8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小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四、反思提升、全课总结
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运用本节课解决生活中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抽象过程,体会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面的特征、棱的特征及顶点的特征)
2.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搭建探究长方体的体积
①学生动手操作(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
活动要求:1.利用手中的一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动手搭建一个长方体。
2.说出该长方体的体积及如何得出这一结果。
3.说出该长方体的长、宽、高。
②汇报交流。(利用实物投影)
师:你们小组所搭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生1:24立方厘米。
师:如何得出的?
生1:我们摆这个长方体一共去了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所以它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
师:能验证一下共用了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
生1:上面一层每行有4个正方体,有3行,一层是(4×3)个,即12个小正方体。共有2层,也就有(12×2)个,即24个。
师:该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
生1: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师:你们是如何得出的?
生1:我们是测量出来的。
师:其他学生有不同得出结果的办法吗?
生2:可以不用测量,因为每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棱长都是1厘米,所以这个长方体每行有4个正方体长就是4厘米,有3行宽就是3厘米,有2层高就是2厘米。
师:同意该同学的发言吗?
全班齐说:同意。
③再请1~2组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验证的方法说出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过程。
(二)从具体到抽象再探长方体的体积
①对用若干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进行变换。
师:把所搭成的长方体每行增加3个正方体,每层增加2行,层数增加1层,求出变化后的长方体的体积。如果遇到问题可请求老师的帮助。
(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老师所提供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个数不够)
生3:原来我们的长方体每行有3个正方体增加2个正方体后变为每行5个正方体,原长方体每层2行再增加1行后变为每层3行,原长方体有2层再增加1层后变为3层,变后的长方体一层是(5×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3层共有(5×3×3)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
师:搭建的过程中会遇到老师所提供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个数不够的小组,你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4:我们发现求正方体的个数时,只需知道每行的个数,有几行及共几层就可以求出正方体的个数了。
师:如何求?
生4: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②老师给出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让学生求出体积。
师:利用刚才的所得能否求出老师为你们提供的长方体框架的体积。
师生交流
生5:我们组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填充,看用去多少立方厘米。
生6:我们组没有填满,只延着长,宽,高的边填满了,因为要求正方体的个数只需知道每行的个数,有几行及共几层就可以用(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师:还有别的办法的吗?
生7:我们小组用的是测量的办法。测量出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说明每行能摆5个,测量出长方体的宽是3厘米说明能摆3行,测量出长方体的高是2厘米说明能摆2层。最后用5×3×2得到体积是30立方厘米。
(三)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总结
师:每行所摆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长,所摆的行数就是长方体的宽,所摆的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高。因此要想知道每行能摆的个数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要想知道能摆几行通过测量出长方体的宽,要想知道摆几层通过测量出长方体的高。
师:长方体的体积用测量的办法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练习:给出几个长方体的图形分别标出它们的长、宽、高让学生计算体积
师:长×宽能得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三、解决疑难,运用拓展
(一)解决橡皮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师提供测量数据,让学生求体积。
(二)自己求数学书的体积。
(三)出示:某纸箱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8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小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四、反思提升、全课总结
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运用本节课解决生活中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