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13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
  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感悟性如何对语文学习的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低年级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本文对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理解、联想、想象的内心感知活动,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要较快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认知层次,应从以下几点加强引导。
  一、教师示范,体验语感
  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后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生动的讲解、范读中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课文由于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很难感受到语感。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范读,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而又整体的了解。有人向台湾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请教教好语文的诀窍,他的回答很简单——“跟我读”。“跟我读”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深刻的教育艺术。一是“跟我读”,能激发学生“我要读”,且能够读好的愿望;二是“跟我读”,本身就是一个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在一些学生不太容易把握具有重要表现力的语段,教师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文本中蕴含的意思读出来,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在诵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读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至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如读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学生看到的不仅是天门山、长江、漩涡,还有从“断”想到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从“回”想到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境界,也可联想到祖国山河壮丽,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三、引导利用生活情景,品味语言
  1、调动生活情景。课文是作者生活和审美体验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意蕴,感受作者的审美体验,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景。应在教学中能创设出浓郁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自己的生活情景,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观潮》一课“潮来之时”一段,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潮来时的壮观,读出潮水的气势。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为积极地营造课堂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语感训练。
  2、调动理解语言情景。理解是朗读的目的,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教师应在紧要处注重点拨,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如:在《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如提出作者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心里多么想马上看到瀑布的心情时,让学生读诗句,又提出诗人为什么用“望见”而不用“看见”的问题来理解诗的意境,启发学生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两个“!”中体验作者突然看到瀑布的美丽时的惊讶心理,使学生顺利理解诗人观察点的转移。而重点指导两个感叹号的朗读,则让学生通过理解体验对语调的轻重缓急的处理,在理解语言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引导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语言
  1、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通过多种感官,使语言文字有机的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联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景,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课件及实验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感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同样,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
  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其他文献
必要时还应死记硬背,因为识记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意义识记,二是机械识记。有些最基本的知识必须靠背诵之后才能记住,进而得以应用。  (一)理解记忆  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语言精炼,但富含知识的信息,所以必须经过深刻的理解才能强化记忆,比如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言简意赅,如不全面理解就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若要记忆这些基本概念,必须理解化学概念中揭示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又能说明概念所反映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高年级的语篇教学主要以对话教学为主,并配有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插图,符合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学习特点以及这个阶段儿童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插图这一优质资源从直观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辅助语篇教学。但如需要深入的理解文章意思,则需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条理清晰的图表形式,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图”与“表”的结合将有效地提高了语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插图 图表 语篇教学   
期刊
摘要:中学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许多同仁尽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类似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在探究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学习,逐步提高,总结了一些经验,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机就成了关键。如果拿一种超乎想象、不可企及的手段去搞一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思想,产生的后果不言自明。基于此,“堵”是最愚蠢的做法,“导”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个性差异
期刊
摘要:笔者对金坛市城区四所初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新课程试行六年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知、信、行的情况,并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91.5%的初中学生对体育感兴趣,76.3%的学生喜欢现在的体育课,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还不够积极,课程太多和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的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差异非常显著,各年级段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本人根据多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教改试验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这门课程的教学。由于“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计算机实例活
期刊
近年来,有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试验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这是小学数学教法改革的一项新的尝试。随着教法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区别。为了便于教师进行研究,现根据所了解的一些材料,对发现法的特点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一、发现法的特点  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
期刊
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在各类考试中都有大量的相关知识的考查,所以学习时一定要准确的掌握它的特性。我们知道,动量守恒定律在应用时具有“四性”,即系统性、矢量性,瞬时性、同参考系性,但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理解不到位,忽视了这几个方面,造成解题的错误。那么,怎样在解题的过程中整体把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呢?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对动量守恒定律四性的理解。  例题:如图,质量
期刊
音乐欣赏是一门审美教育课程,是学生通过听觉上对音乐的感受引发一系列的思维、想象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体验。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是主体从自身独特感受的角度出发赋予音乐以及音乐活动意义的过程。因而作为音乐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去寻找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真实感受,用以构成师生音乐活动中审美体验充分交流的基础。如果按照传统的“听——说——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精辟分析,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学生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怎样教,而不考虑学生怎样学。在教学设计中,详尽地描述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学生认知过程就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地接受观点。在如此设计的课堂上,堂上毫无生气,学生毫无灵气,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使得我们教师开始审慎地思考如何从“重知识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而发生转变。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这是值得考虑的大问题。尤其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订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