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文化建设能力,对于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主要有院(系)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实践創新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文化建设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贯穿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大学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学生置身于大学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并成为其追求真、善、美,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思想引领的需要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去影响大学生,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传承创新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并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来。[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高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是重要的知识库和创新源,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对于高校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服务社会的需要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世纪以来,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开放。高校的社会服务是全方位的,包括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包括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基层党支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走出校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服务社会。不仅要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告诉社会大众什么是先进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先进文化,从而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和规划设计,没有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随意性较强,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待文化建设工作和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日常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总认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文化建设属于意识范畴,是软任务,没有具体的指标,难以进行考核,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二)对文化建设认识片面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是党群部门的事,尤其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党支部关系不大”,造成精力投入不足,更没有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将高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认为“只要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就行了”,缺乏对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文化建设手段单一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报刊橱窗、党课教育等传统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缺乏对信息时代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学习的形式多,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的形式少;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缺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文化实践活动,师生员工参与率不高;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文化建设活动还局限于校园,缺乏融入社会的文化实践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提升“三种能力”,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提升文化建设认知力为出发点,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具有非常庞大、复杂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记载着人类丰富曲折的历史,承载着文明的丰硕成果,承载着社会价值理念和共同理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养分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3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要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相适应。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大学精神。缺乏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精神品质的高校,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要重视凝练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以提升文化建设执行力为着力点,增强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加强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校基层党支部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执行力,必须提高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上级布置的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离不开所处的文化环境。要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对文化建设科学定位,认清特性,把握规律,明确重点,整体推进。要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
3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各类人才汇聚密集的地方,要大力挖掘和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鼓励和扶持师生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泛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力为关键点,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多对矛盾关系。面对多元文化关系,必须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2精心设计,强化实践,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不同的党支部,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建设主体和文化历史传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建设内容上,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以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为重点;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紧紧围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紧紧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重点。在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采用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富有创意,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重视文化实践,鼓励师生参与,提高师生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积极走出校门,深入企业、社区、乡村,通过广大师生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科技服务、志愿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3加大投入,创新载体,打造坚实的文化建设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只有打造导向正确、形式多样、功能完备、数量充足、满足需求的各类文化建设阵地,才能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针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文化建设阵地。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文化活动硬件设施;要重视校训校歌、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活跃的文体活动,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平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04-25(3).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主要有院(系)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组织领导、示范引领、实践創新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文化建设作为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贯穿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大学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学生置身于大学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时刻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并成为其追求真、善、美,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思想引领的需要
高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去影响大学生,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传承创新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并明确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来。[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高校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是重要的知识库和创新源,担负着保存、传承和创造高深文化和专门知识的重要使命。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对于高校履行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能力是服务社会的需要
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既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世纪以来,高校逐步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开放。高校的社会服务是全方位的,包括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包括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基层党支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走出校门,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服务社会。不仅要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告诉社会大众什么是先进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先进文化,从而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思路和规划设计,没有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随意性较强,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待文化建设工作和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日常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总认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是硬指标,看得见抓得着,而文化建设属于意识范畴,是软任务,没有具体的指标,难以进行考核,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二)对文化建设认识片面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片面地认为“文化建设是党群部门的事,尤其是宣传部门的事,与党支部关系不大”,造成精力投入不足,更没有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将高校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认为“只要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就行了”,缺乏对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文化建设手段单一
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会议宣讲、报刊橱窗、党课教育等传统手段进行文化传播,缺乏对信息时代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学习的形式多,创造并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的形式少;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往往是记在纸上、贴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会议上,缺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文化实践活动,师生员工参与率不高;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文化建设活动还局限于校园,缺乏融入社会的文化实践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和导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提升“三种能力”,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提升文化建设认知力为出发点,增强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的产物,具有非常庞大、复杂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记载着人类丰富曲折的历史,承载着文明的丰硕成果,承载着社会价值理念和共同理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养分和活力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3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是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要与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需求相适应。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其核心是大学精神。缺乏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精神品质的高校,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要重视凝练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以提升文化建设执行力为着力点,增强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加强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高校基层党支部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提升高校基层党支部文化建设执行力,必须提高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上级布置的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2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文化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开展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长期的文化积淀,离不开所处的文化环境。要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对文化建设科学定位,认清特性,把握规律,明确重点,整体推进。要将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
3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校是各类人才汇聚密集的地方,要大力挖掘和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鼓励和扶持师生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尊重他们的创造性劳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广泛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提升文化建设创新力为关键点,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多对矛盾关系。面对多元文化关系,必须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满足人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2精心设计,强化实践,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
不同的党支部,其所在的部门或单位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建设主体和文化历史传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把握各自的文化特征,培育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建设内容上,不同类型的党支部侧重点各不相同,教师党支部要紧紧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业务工作,以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建设为重点;学生党支部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为重点;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要紧紧围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要紧紧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充分发挥离退休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重点。在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采用立意新颖、内涵丰富、富有创意,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要重视文化实践,鼓励师生参与,提高师生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积极走出校门,深入企业、社区、乡村,通过广大师生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科技服务、志愿活动,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3加大投入,创新载体,打造坚实的文化建设阵地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只有打造导向正确、形式多样、功能完备、数量充足、满足需求的各类文化建设阵地,才能不断增强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针对高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互联网等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要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打造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文化建设阵地。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师生需求的文化活动硬件设施;要重视校训校歌、主题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开展健康活跃的文体活动,形成对教师有凝聚作用、对学生有陶冶作用、对社会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平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