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又叫后进生,俗称“差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而由于其他主客观原因使之与该生所在学校达到的学习水平,以及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然而不同地区的“学困生”的处境以及所形成的因素都是不尽相同的。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初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探究出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构建;农村学校;学困生;有效教育模式
当前的农村地区,部分农民热衷于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加上部分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致使农村初中学困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教育模式。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在学困生问题上,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
1.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是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造成的。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
2.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他们也有“闪光点”。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
3.学困生是现在差将来不一定差。
4.学困生是表面差实质不一定差。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克服偏见,消除成见。在教育过程中方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对优等生、中等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困生也要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并竭尽全力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在学习上多给辅导,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在精神上多付爱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全面关心、了解学困生,建立其成长档案
要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及时、主动地去亲近他们,拉近彼此间的感情,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他们。不能只局限于学习,要从生活、交友、饮食起居等全方位观察、分析、了解;也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展到他们的家庭和社区,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判断他们的发展动向,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掌握了具体情况,才能对他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并做好转化记录,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便于及时实施补救,提高转化效果。
三、与家长取得联系、观念一致统一
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教师和学生家长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教育好学生。因此,主动、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对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情况都能够深入的了解,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向家长介绍,让家庭与学校进行有效配合,步调一致,共同研究教育转化学生的方法,其教育策略采用因地制宜,家校的教育合力有效形成。这样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得到较好的促进。
四、正确引导学困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需要得到学困生本人的积极配合。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困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达到教育转化目的。
1.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首先,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可运用“大目标、小步走”的办法,把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细化为几个小目标,分步进行,逐渐达标。这样的安排,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能够实现的目标,学生才会对学习抱有积极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肯定,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一旦有了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表扬。表扬能使学困生拥有愉快的心情,也证明他们的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自然而然,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使他们成功实现已定目标。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下工夫。情境的创设,除了依靠教师的语言、表情外,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游戏表演、音乐渲染、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方式创设,教学更直观、更形象、通俗易懂,学困生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加强方法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除了需要教会学生知识以外,尤为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切实可行的以学证教的“教案”与“学案”相统一的“课案”。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种教学构想,都要立足于为促进学生的学而服务。其次,要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做出一定的指导。主要分为指导他们怎样思考、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如何集中精力、怎样巧妙地记忆、如何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要教会后进生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进而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學习方法。
五、转变评价方式是学困生得以转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基于学生的分数展开的,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评价的好坏。这严重阻碍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同时,也在更新自身的教学价值观念。在评价学困生是否有所进步时,需要把他们当下的成绩与自己过去的成绩作比较,只要有进步,就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或者鼓励。对学困生的评价,一定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评价的标准,需要随着学困生的进步而有所提高,让他们既可以看到希望,又能够感受学习的压力。研究表明,教师合理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提供一种无形的支持,有助于学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是光靠一个人孤身奋战就可以做好的,而是靠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和教师的齐心协力,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有效配合,方可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玉海.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91.
[2]胡立文.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3):18.
[3]张明平,张礼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成因浅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1):165-165.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中学)
关键词:构建;农村学校;学困生;有效教育模式
当前的农村地区,部分农民热衷于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加上部分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致使农村初中学困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有效教育模式。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在学困生问题上,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
1.学困生不是天生就差,是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所造成的。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
2.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他们也有“闪光点”。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
3.学困生是现在差将来不一定差。
4.学困生是表面差实质不一定差。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克服偏见,消除成见。在教育过程中方能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对优等生、中等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困生也要充满信心。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并竭尽全力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在学习上多给辅导,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在精神上多付爱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全面关心、了解学困生,建立其成长档案
要转化学困生,教师要及时、主动地去亲近他们,拉近彼此间的感情,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他们。不能只局限于学习,要从生活、交友、饮食起居等全方位观察、分析、了解;也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展到他们的家庭和社区,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判断他们的发展动向,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只有掌握了具体情况,才能对他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并做好转化记录,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便于及时实施补救,提高转化效果。
三、与家长取得联系、观念一致统一
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与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教师和学生家长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教育好学生。因此,主动、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对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情况都能够深入的了解,并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向家长介绍,让家庭与学校进行有效配合,步调一致,共同研究教育转化学生的方法,其教育策略采用因地制宜,家校的教育合力有效形成。这样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得到较好的促进。
四、正确引导学困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需要得到学困生本人的积极配合。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困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达到教育转化目的。
1.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首先,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可运用“大目标、小步走”的办法,把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细化为几个小目标,分步进行,逐渐达标。这样的安排,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能够实现的目标,学生才会对学习抱有积极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肯定,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一旦有了进步,哪怕很微小也要及时表扬。表扬能使学困生拥有愉快的心情,也证明他们的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自然而然,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使他们成功实现已定目标。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对学习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下工夫。情境的创设,除了依靠教师的语言、表情外,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模型、游戏表演、音乐渲染、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方式创设,教学更直观、更形象、通俗易懂,学困生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加强方法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除了需要教会学生知识以外,尤为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切实可行的以学证教的“教案”与“学案”相统一的“课案”。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种教学构想,都要立足于为促进学生的学而服务。其次,要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做出一定的指导。主要分为指导他们怎样思考、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如何集中精力、怎样巧妙地记忆、如何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最后,要教会后进生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进而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學习方法。
五、转变评价方式是学困生得以转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基于学生的分数展开的,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评价的好坏。这严重阻碍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同时,也在更新自身的教学价值观念。在评价学困生是否有所进步时,需要把他们当下的成绩与自己过去的成绩作比较,只要有进步,就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或者鼓励。对学困生的评价,一定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评价的标准,需要随着学困生的进步而有所提高,让他们既可以看到希望,又能够感受学习的压力。研究表明,教师合理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提供一种无形的支持,有助于学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是光靠一个人孤身奋战就可以做好的,而是靠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和教师的齐心协力,同时也离不开学生的有效配合,方可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玉海.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91.
[2]胡立文.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3):18.
[3]张明平,张礼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成因浅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1):165-165.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金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