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感知操纵法探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zz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心理战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作为心理战的重要方法,感知操纵成为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感知操纵的心理学原理及方法,并提出未来心理战的研究课题,展望了今后的心理战研究方向。
  关键词:心理战;感知操纵;心理学;方法
  1. 引言
  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人类的信息获取、传播、加工与利用技术正向着全方位、全时空、高智能领域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文明时期”[1],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战争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攻城掠地、全部或大部杀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征服对手,而是摧垮敌方的对抗意志,从而实现某种政治意图。克劳塞维茨说:“如果我们可以影响敌人的头脑,那么便不必去打击他的胳膊。”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决定了心理战将在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心理战是指利用敌人在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 有组织、有计划地综合运用各种心理作战手段和方法, 从心理上影响、打击和瓦解敌人的精神斗志, 争取不战而胜或小战而胜;同时,鼓舞本国军民的精神与斗志, 巩固己方防线。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交流行为,通过影响别人的知觉、态度和观点来影响其行为,使其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去行事[2]。
  感知操纵(perception management)是心理战的行动,旨在利用媒体对他人的感知进行影响,从而影响其情感、推理、决心,最终影响其行为[3]。它的特点在于可以利用任何媒体,采取多种手段,针对范围广泛,往往能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因此,如何运用感知操縱影响对手的心理活动,使其做出有利于己方的行为,是心理战研究的重点。
  2. 感知操纵的心理学原理
  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感知觉是基础,思维是核心部分。唯物辩证主义认为,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思维则是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上的,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两者的对象都是客观事物,但是活动过程却是受主观控制的。管理心理学称,人的认知行为易受主体情绪、认知对象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由此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知觉产生的先决条件是达到一定阈限值的客观刺激物[4]。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刺激物的强度、对比程度、活动性及新颖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太弱或太强的刺激都不易引起长时间的注意,只有与原来呈现的物质对比明显的、活动性强的、具有新颖性的刺激物更容易被人类的知觉所选择。另外,同样的刺激物多次重复出现,会使知觉印象深刻而又清晰。
  图式也对个体的认知结果产生影响。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5]。进行认知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如图1)。可见,个体更倾向于用已有的图式解释新的知觉对象。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结果。
  图1
  影响认知的因素还有知觉的程度、思维定势、暗示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等。在对敌方实施心理进攻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敌方施加心理影响,达到操纵敌方感知的目的。
  3. 感知操纵法
  3.1 宣传刺激法
  通过强有力的宣传迫使对方注意己方发出的信息,加深其对所宣传信息的知觉程度。根据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可知,在宣传中应注意研究对手惯有的图式特点,确保信息内容的合理性、趣味性,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样式的新颖性。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了信息优势,构筑多渠道信息发布网,在伊拉克境内抛撒了400多万份传单,还在5个电台波段对伊进行心战广播,宣称“萨达姆已经被炸死”、“美英地面部队没有遭到抵抗”等,这一系列心理攻势鼓舞了已方士气,造成了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3.2 理智作用法
  指战争中一方通过媒介向另一方有目的地传递信息,“楔入”对方的大脑思维这一理性认知过程,引导对方启动思维定势,作出传递信息方所希望对方做出的决策判断性行动[6]。
  定势是指人们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或事的固定印象[7]。我国古代战争中就有许多利用定势迷惑敌军,取得战争胜利的战例。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魏军求胜心切的弱点,佯装撤退,诱敌冒进。在撤退途中,有意利用庞涓“观营灶以知兵力”的心理定势,制造军力不断削弱的假相:第一天造了10万人吃饭的锅灶,第二天减为5万人用的锅灶,第三天则只剩下3万人用的锅灶了。庞涓看到齐军锅灶日减,以为齐军胆怯,三天中即逃亡了大半,下令丢下辎重和步兵,只领轻车锐骑日夜兼程猛追,结果正中齐军埋伏,兵败马陵。
  3.3 暗示诱导法
  利用间接、含蓄的信息传播特定的思想、观点,对人的心理状态实施迅速影响。这种影响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
  二战期间,为了破坏德国海军的征募计划,美国海军心理战部门精心设计了一张传单,对德国青年进行暗示性心理影响。在这张传单上,潜艇被画成“钢铁棺材”,并配有文字说明:在潜艇上工作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暗无天日,人的寿命很短等等。结果许多德国青年看到了这张传单,并接受了暗示,马上由潜艇联想到棺材,由棺材想到死亡,于是纷纷放弃了报名。一张施加心理暗示的传单,使美军成功地拖延了德国海军潜艇招募水手的计划。
  3.4 情感意志操纵法
  利用对方情感特点对其施加影响,促使敌方态度转变或意志瓦解,做出有利己方的认知判断。
  3.4.1 激将法
  激将法利用人在激动时思维会受到影响的心理学原理,采取让对方有情感激烈反应的措施,目的在于激怒敌人,使之丧失理智,做出错误的举措,为己方寻找可乘之机。采取激将法应注意隐蔽己方的真实意图,跟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激将方式。避免由于激将不当,反而鼓舞了对方士气。   3.4.2 笼络人心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心理战要研究的是敌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对其进行笼络。一旦需要得到满足,敌人就有可能改变态度。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针对美军等西方国家军人重视圣诞节、都希望在圣诞节时能得到圣诞礼物的心理需要,在圣诞节之际和敌人举行火线联欢,给他們送去圣诞礼品,大受敌军官兵欢迎。他们纷纷走出地堡,在阵地上自由地透透气,听听我军播放的美国音乐,欣赏我军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宣传品。
  这种心理战由于符合敌人心理需要,收到了非常奇妙的效果。不少美军改变了对我军的态度,从认为中国军人是“侵略者”、“不共戴天的仇人”变为“中国军队是热爱和平的”,都纷纷向我军官兵表示“今后不再和中国人作战了”。
  3.4.3 恐吓威慑
  通过一定手段对敌方进行恐吓胁迫,威逼利诱,提高我方在敌方心目中的威望,摧毁或动摇对方的行动意志,使对方政治敏感性降低,无法对战争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目的。
  发起对伊作战的前几周内,美国利用网络给伊军高级军事指挥官的私人信箱发电子邮件,给他们打私人电话,敦促他们推翻萨达姆。战斗打响后,美军又播放了很多先头部队快速挺进、攻城略地的场面,并频频发布萨达姆可能被炸死的报道,对伊军制造恐怖气氛。此外,美国还利用飞机作为它的“幽灵”电台,发出强烈无线电波,干扰伊拉克国家广播电台,为己方军队造势,给敌方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牢牢掌握战斗的主动权[8]。
  3.4.4 争取民众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众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战斗人员的士气,一个获得人民支持的军队有着无穷的战斗力。因此,取得民众支持也是感知操纵的方法任务之一。对伊战争中,美军通过谴责伊拉克军队暴行,夸大其词,将海湾战争描绘成一场要使世界秩序变得更新更美好的战争和将对手魔鬼化等方式操纵民众感知,以争取较大范围的支持。
  4. 总结与展望
  在现代军事斗争中,心理战已经上升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且作战区域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它不仅作用于参战的士兵和军官,还作用于敌对国家的全体人员,攻击和影响目标直指其战略决策的核心集团。心理战的作用范围甚至还包括整个国际社会,以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同时,它还担负着安抚本国民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任务。其次,心理战的作战时域也由战时渗透到了和平时期,出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这些扩展无一不将心理战研究推向更重要的战略地位。
  作为心理战的重要方法,感知操纵成为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感知操纵的心理学原理及方法。然而,由于心理战涉及的因素都与“人”密切相关,“人”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仅仅依靠定性描述来研究感知操纵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如何建立模型,对感知操纵方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模拟评估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心理战所发挥的效能是我们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占中.《信息化作战指挥》. 海潮出版社. 2008. P52
  [2]彭凤玲.《心理战:争夺心灵与思想的战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P7
  [3]Dorothy E. Denning, 吴汉平.《信息战与信息安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P149
  [4]程正方.《管理心理学》.2008. P83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二级》. 民族出版社. 2005. P118
  [6]胡迅,传媒在心理战中对人员三个心理攻击过程作用分析. 《军事记者》2011
  [7]程正方.《管理心理学》.2008. P103
  [8]肖占中.《信息化作战指挥》. 海潮出版社. 2008. P68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在各方面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未来发展。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文化教育的效果。巧妙的教学语言,直入学生的心灵,拉进师生的距离,使学校教育的效果得以最优化发挥。  关键词:语言艺术;小学教师;学习习惯  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
期刊
摘要: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和为贵。这种优良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外交思想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恩来汲取中庸之道之精髓,提出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将中庸之道的和合精神创造性地应用到外交实践中,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风格。  关键词:中庸之道;周恩来;外交思想;影响  周恩来和平外交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小时候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度过的。这些因素使他具有了极其
期刊
摘要:德莱塞长篇小说《珍妮姑娘》一经发表,便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本书在物质财富空前繁盛和男性话语仍处于强势的历史背景下横空出世,从而使得当时的人们对物质文明的价值意义产生了疑问,对精神文明的指归发出了质疑。德莱塞在小说中始终聚焦城市,关注农村的年轻女性,特别是苦命女子在城市文化圈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道德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引发的畸变。因此,本文试着从社会生态突变下的人物转变 、经济打压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湖南省城市居民体育服务性消费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為人们如何建立更为合理的消费结构,以及我省体育健身娱乐业和社区体育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湖南省;城市居民;消费需求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这种形式下体育消费需求成为社会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社会消费总需求水平有积极作用。人们对体育
期刊
网络公民社会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正在中国日益兴起和发展,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虽然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是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却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探究中国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无疑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成熟。  一、 网络公民社会产生的背景  (一) 互联网络飞速发展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
期刊
摘要:盘问、检查权是公安机关特有的一项权力,与老百姓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我国警察在启动当场盘问、检查时所依据的法律不完善, 呈现很大的任意性和随意性。警察盘问、检查时因超越权力、滥用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案(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通过对比国外盘查启动制度的研究,借鉴其做法用于完善我国的警察法和相关法规,对规范行使盘问、检查权的启动和保障正常警务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年級、专业学生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二以上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550名作为调研对象。运用秩和检验方法比较和分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在医学职业素养认知上的差异。 结果 学生较重视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技能,而对沟通能力、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重视度相对较低,将近一半的医学生对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预期不乐观,并且随着年级增长,医学生
期刊
摘要: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发展的社会符号学关注符号系统的功能及其在社会语境中的意義。符号的变化与社会语境的变化是动态、辩证的关系。商业图画广告属于用社会符号学来研究“视觉语法”。 “视觉语法”区别于主流语言学所探究的语法在于它“不是形式的、独立于意义之外的语法,而是将语法视为解释人类经验以及社会交往形式的资源的功能语法(丁建新,2003,视觉的语法:通话插图中情态的社会符号学研究)
期刊
摘要:武警审计质量是武警审计工作流程中各个阶段所做质量贡献的综合体现。与武警审计活动有关的各类因素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武警审计质量。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将为我们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基本途径和方向。  对武警审计质量制约因素的如何分类在于我们对其如何理解和评价。本文中,笔者以武警审计工作流程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不同阶段的重点制约因素,并且结合了哲学中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审计环境的重要
期刊
摘要:送別诗在大量创作中,交际功能逐渐加强,诗歌的功能得到了全面发挥,已不仅限于“传情言志”,充分发挥了“可以群”的社会交往功能。在集体送别的创作场合下,为了应酬的需要,文士们必须储存一套可供临时发挥、及时套用的模式。送别诗的模式化倾向在初盛唐已初露端倪,这为中晚唐送别诗创作走向模式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送别诗;模式化;岑参  一、形式的模式化  西方学者往往从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范型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