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焦点越来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力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是很容易塑造的,而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文中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内涵
作文即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来提高写作能力。而小学作文只是一种“习作,’或者说是‘练笔’,它并不是一种文学作品,是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的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练习,并且要做到内容真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而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已知信息,产生一种新颖、独特,并且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一种能力。
小学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小学作文的教学,让小学生進行练笔,让他们将所见所闻用一种新颖、独特、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小学生要结合着生活与活动来学习作文,使得作文的内容生动、有趣、有发现力,并且能通过各种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二、在作文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优势
首先,创造力的培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以及智力背景中,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作文就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发展性、知识性的特点,涉及到各个方面能力的锻炼,所以说,两者的关系密切,可以说相得益彰、形影相随。
其次,作文素材来源广,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不同的事物可以作文,相同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够作文,这样作文就包含了生动的生活画面,对社会、对人生也包含着深厚情感,这就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而激起他们的创造潜能。
再次,作文教学特点就是,比较偏重于展现形象,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会让学生根据语言想象画面,这样就很容易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的提高,其创造力也随之发展。
三、小学作文中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
创造力的发展应该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被激活后,创造力才能不断发展。例如,在作文教学《小雨点》中,教师即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画,画上面都画着哪些东西呢?”这样,小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被提起来了。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小雨点在说着什么呢?”这时,小学生们的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尽,情的想象着,很多富有童趣的话语也被激起。
(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想象
根据学生的心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作文要求,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打比方的能力。只有将一件事物比喻的很精确,在对它描写时才会达到一种惟妙陆肖的地步。例如说,学生看到一串红花,把他比喻成一串香甜的糖葫芦。另外,有的小学生将学校里的小树林比喻成一道绿色屏障。这样就能够激发起他们的欲望,使他们写出的作文栩栩如生。
其次,写假想式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与假设的习惯。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具有填空性质的一些作文题目,比如《假如我是……》、《如果那样……》等,这样来为他们提供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小学生们打开想象的翅膀,在这种想象中,心灵得到了释放,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再次,锻炼学生的虚写或扩写能力。对于一些余音未尽、耐人寻味的文章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点拨。比如说,在学习完《龟兔赛跑》之后,小兔子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它会做些什么呢,它会不会再次与乌龟进行赛跑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就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使想象更加富有情趣,培养了创造力。
(三)要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个性。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作文是一项富有个性创造的一种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将他们的个性优势发挥出来。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些教师还是过分注重作文的章法规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循规蹈矩的模式,甚至是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抹杀。
此外,要管理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参与到作文的全部过程。自己审题、自己写作、自己修改。在审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作文的要求分析的过分透彻,因为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式,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题目,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作文、习作,促进个性的发挥;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严格,不用要求他们一气呵成,他们也许会一两次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主动参与了,这从另外角度来看也是一种创新;最后就是在评改过程中,让他们自己进行评改,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然后再进行修改,促进了作文的第二次创造。
总结
总之,要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就是要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作文就具有一种个性倾向,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创新本质。所以,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全起,中国创造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8,(06)
[2]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7,(02).
[3]李桂萍,新课改呼唤建构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导向和写作取向启示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9(35).
[4]王小荣,作文教学点滴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造力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是很容易塑造的,而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文中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内涵
作文即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以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来提高写作能力。而小学作文只是一种“习作,’或者说是‘练笔’,它并不是一种文学作品,是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的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练习,并且要做到内容真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而创造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已知信息,产生一种新颖、独特,并且有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产品的一种能力。
小学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小学作文的教学,让小学生進行练笔,让他们将所见所闻用一种新颖、独特、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认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小学生要结合着生活与活动来学习作文,使得作文的内容生动、有趣、有发现力,并且能通过各种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二、在作文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优势
首先,创造力的培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以及智力背景中,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作文就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发展性、知识性的特点,涉及到各个方面能力的锻炼,所以说,两者的关系密切,可以说相得益彰、形影相随。
其次,作文素材来源广,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不同的事物可以作文,相同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能够作文,这样作文就包含了生动的生活画面,对社会、对人生也包含着深厚情感,这就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而激起他们的创造潜能。
再次,作文教学特点就是,比较偏重于展现形象,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会让学生根据语言想象画面,这样就很容易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的提高,其创造力也随之发展。
三、小学作文中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氛围
创造力的发展应该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会无拘无束,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被激活后,创造力才能不断发展。例如,在作文教学《小雨点》中,教师即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张非常有趣的图画,画上面都画着哪些东西呢?”这样,小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被提起来了。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小雨点在说着什么呢?”这时,小学生们的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尽,情的想象着,很多富有童趣的话语也被激起。
(二)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想象
根据学生的心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作文要求,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打比方的能力。只有将一件事物比喻的很精确,在对它描写时才会达到一种惟妙陆肖的地步。例如说,学生看到一串红花,把他比喻成一串香甜的糖葫芦。另外,有的小学生将学校里的小树林比喻成一道绿色屏障。这样就能够激发起他们的欲望,使他们写出的作文栩栩如生。
其次,写假想式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胆想象与假设的习惯。可以给学生出一些具有填空性质的一些作文题目,比如《假如我是……》、《如果那样……》等,这样来为他们提供一些想象的空间,让小学生们打开想象的翅膀,在这种想象中,心灵得到了释放,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再次,锻炼学生的虚写或扩写能力。对于一些余音未尽、耐人寻味的文章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点拨。比如说,在学习完《龟兔赛跑》之后,小兔子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它会做些什么呢,它会不会再次与乌龟进行赛跑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就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锻炼,使想象更加富有情趣,培养了创造力。
(三)要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个性。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作文是一项富有个性创造的一种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将他们的个性优势发挥出来。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些教师还是过分注重作文的章法规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循规蹈矩的模式,甚至是造成了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抹杀。
此外,要管理学生主动参与。要让他们参与到作文的全部过程。自己审题、自己写作、自己修改。在审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作文的要求分析的过分透彻,因为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思维定式,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题目,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作文、习作,促进个性的发挥;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严格,不用要求他们一气呵成,他们也许会一两次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主动参与了,这从另外角度来看也是一种创新;最后就是在评改过程中,让他们自己进行评改,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然后再进行修改,促进了作文的第二次创造。
总结
总之,要实现素质教育首先就是要进行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作文就具有一种个性倾向,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创新本质。所以,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全起,中国创造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8,(06)
[2]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7,(02).
[3]李桂萍,新课改呼唤建构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导向和写作取向启示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9(35).
[4]王小荣,作文教学点滴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