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水平还是教育能力方面都在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入门课程,语文课程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很多教育意义,包含历史文化、人文主义、爱国精神等内容都对现阶段的小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思政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小学教学的必然之势。文章首先分析了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性,然后提出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小学语文;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和家长热议的话题,小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小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思想品德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具有很多教育意义,大部分语文教师通常以语文教材作为思政教育的思路和方向,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政教育一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和优秀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点结合教材内容将思政教育提上日程,全面促进小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一: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思想不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帮助,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思政教育包含内容较多,其中思想教育、做人道理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都对小学生健全人格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其中包括历史文化题材、爱国主义题材以及思想教育等题材都可作为小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学科优势再加上思政教育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价值,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接收课本知识,还能从多方面进行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认知不足,其处于心智发育阶段,思政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周边人或事的影响养成不良行为。学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可以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学校也包含了社会发展的特点,其中交流沟通、终身学习、做人处事等行为都是以后走向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如果要将小学生思政教育进行细致划分,需要教育的内容太多,可以体现在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为人处世等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正好与教师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不谋而合,小学语文教学是集文化修养、素质教育等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认真编排的学习内容,其符合新时代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教育优势,有利于教师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品德。
二、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现途径
(一)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
随着互联网的冲击,使得更多的洋文化流入中国,造成部分小学生对于洋文化了解众多,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导致越来越多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薄弱,这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的题材,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文化题材来对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基本上是让小学生识字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为小学生讲述汉字的由来,让小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次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时,中国有百家姓,每个姓氏的由来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姓氏由来的故事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让小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再比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传统的节日,引导小学生自主搜索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让小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一种自觉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行为。
(二)以革命题材为载体,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处在新时代的小学生不管是在生活条件还是学习环境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可能体会到以前的艰苦条件,对于革命烈士了解甚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爱国意识越来越淡薄,语文教材中不缺乏革命题材内容,教师可以利用革命题材来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小学生民族自信。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英雄雨来》、《七律 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题材的文章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政教育。教師在开展革命题材教学时,可以多为小学生播放革命题材的视频,现在有很多关于革命故事都被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开国大典》以及当下最流行的《觉醒年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播放一些革命题材的片段,让小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革命先烈的伟大,因为有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小学生感受那个年代的不易,从而反观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三)以行为品德教育题材为载体,培养小学生高尚思想品德
俗话说: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语文教材中也包含很多德行教育的题材,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突出德行教育的重点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来展现,才能培养小学生高尚思想品德。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时,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小时候的宋庆龄为了履行对朋友小珍的承诺,放弃了随父母外出探亲的活动,虽然最后也没能等来小珍,但是为自己诚实守信而感到骄傲自豪。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题材来教育小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信守承诺的好学生。再例如,在部编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的教学中,让小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小学生懂得感恩的优秀品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来实现小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帮助教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提取历史文化题材、革命题材以及行为品德教育题材来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优秀品德,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锦霞.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1(3):280.
[2]成永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上),2021(1):52-53.
牡丹江市西苑小学 157099
关键词:思政教育;小学语文;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和家长热议的话题,小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小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思想品德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具有很多教育意义,大部分语文教师通常以语文教材作为思政教育的思路和方向,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政教育一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和优秀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一点结合教材内容将思政教育提上日程,全面促进小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一: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思想不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帮助,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思政教育包含内容较多,其中思想教育、做人道理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都对小学生健全人格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其中包括历史文化题材、爱国主义题材以及思想教育等题材都可作为小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学科优势再加上思政教育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价值,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接收课本知识,还能从多方面进行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认知不足,其处于心智发育阶段,思政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周边人或事的影响养成不良行为。学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可以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学校也包含了社会发展的特点,其中交流沟通、终身学习、做人处事等行为都是以后走向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如果要将小学生思政教育进行细致划分,需要教育的内容太多,可以体现在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为人处世等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正好与教师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不谋而合,小学语文教学是集文化修养、素质教育等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认真编排的学习内容,其符合新时代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教育优势,有利于教师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品德。
二、思政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体现途径
(一)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
随着互联网的冲击,使得更多的洋文化流入中国,造成部分小学生对于洋文化了解众多,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导致越来越多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薄弱,这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历史文化的题材,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文化题材来对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基本上是让小学生识字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为小学生讲述汉字的由来,让小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次在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时,中国有百家姓,每个姓氏的由来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姓氏由来的故事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让小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再比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传统的节日,引导小学生自主搜索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让小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的内涵,形成一种自觉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行为。
(二)以革命题材为载体,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处在新时代的小学生不管是在生活条件还是学习环境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可能体会到以前的艰苦条件,对于革命烈士了解甚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小学生爱国意识越来越淡薄,语文教材中不缺乏革命题材内容,教师可以利用革命题材来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小学生民族自信。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英雄雨来》、《七律 长征》、《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题材的文章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政教育。教師在开展革命题材教学时,可以多为小学生播放革命题材的视频,现在有很多关于革命故事都被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开国大典》以及当下最流行的《觉醒年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播放一些革命题材的片段,让小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革命先烈的伟大,因为有他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小学生感受那个年代的不易,从而反观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三)以行为品德教育题材为载体,培养小学生高尚思想品德
俗话说: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语文教材中也包含很多德行教育的题材,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突出德行教育的重点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来展现,才能培养小学生高尚思想品德。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我不能失信》教学时,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小时候的宋庆龄为了履行对朋友小珍的承诺,放弃了随父母外出探亲的活动,虽然最后也没能等来小珍,但是为自己诚实守信而感到骄傲自豪。教师可以利用这一题材来教育小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信守承诺的好学生。再例如,在部编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的教学中,让小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培养小学生懂得感恩的优秀品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来实现小学生思政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帮助教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提取历史文化题材、革命题材以及行为品德教育题材来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小学生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优秀品德,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锦霞.试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1(3):280.
[2]成永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外语文(上),2021(1):52-53.
牡丹江市西苑小学 15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