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IgM抗体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对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102例临床诊断MP感染住院患儿,随机选取临床诊断非MP感染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结果:MP感染组MP-IgM阳性率(81.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8%),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1岁组呼吸道感染MP-t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检测MP-IgM的结果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MP感染的早期诊断;且MP感染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关键词:IgM抗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多发生于冬春及夏秋之交。以往多见于青壮年,近年来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有时呈流行态势。本病不仅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导致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肾炎等。MP-IgM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指标,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主要检测方法有对抗体、抗原及核酸的检测。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本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和分析,以探讨MP-IgM在M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来自本院儿科病房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住院患儿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3个月~1岁21例,~3岁26例,~6岁25例,~12岁30例;均符合MP感染临床诊断标准:①发热38~39℃,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刺激性咳嗽,咳非脓性黏稠痰,偶带血丝。②年长儿常有咽痛、头痛、胸痛、口腔溃疡、鼻衄、皮疹;小婴儿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③肺部I罗音不典型,胸片x线表现显著。白细胞数正常或下降,分类正常,伴血沉增快。④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无效,经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满意。⑤MP特异性检查至少一项阳性。随机选取临床诊断非MP感染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作对照,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3个月~1岁20例,~3岁23例,~6岁28例。~12岁31例;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每例均于入院第2天抽血,静脉抽血后分离血清,置于4~8℃冰箱保存,并于24小时内测定。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使用深圳安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MP-IgM ELISA检测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前血清与吸附剂作用20分钟。用Rayto RT2100C型酶标仪判读结果,效价≥1:64为阳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M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MP-IgM检测结果比较:感染组MP-IgM阳性率(81.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MP-IgM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分布构成:3个月~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占小儿呼吸道疾病的30%以上,且仍有增加趋势。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及细菌感染难以区别,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早期易于误诊,而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缩短MP感染病程。发达国家已将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列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其诊断主要依靠支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和抗原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手段。培养分离MP虽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决定意义,是确定病原体最可靠的方法,但临床标本中病原体含量少,呼吸道污染的杂菌较多,阳性率低,且需时长,操作繁琐,检出率较低,在临床上难以推广。因此。MP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抗MP-IgM是机体受MP感染时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MP感染临床症状出现3天后血清中IgM可被检出,10~30天达高峰,12~26周消失,故发病lO天后检测MP-IgM为最佳时期。本文资料显示临床诊断MP感染组的MP-IgM阳性率为81.4%,而非MP感染组MP-IgM阳性率仅为8.8%,两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P-IgM的ELISA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从表2可以看出MP-IgM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分布,3个月~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P<0.05);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P>0.05)。表明MP感染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是MP-IgM的阳性率受到年龄、病程、敏感性、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感染MP病原体后抗体生成不足;初次感染MP时IgM抗体产生量小,效价不高,由于抗MP-IgM在发病后1周左右才开始上升,对于1周内处于窗口期的MP感染检测不出抗体;另外,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其免疫反应低,IgM升高幅度很小。因此,MP-IgM抗体阴性并不能否定MP感染。为了弥补抗MP-IgM检测的上述不足,对于有条件的实验室可进行MP的PCR法测定,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另外,MP-IgM的产生可因浆细胞受非相关抗原的刺激后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出现假阳性,而MP-IgA的产生并不受非特异性因素影响,对疑诊MP肺炎患儿作MP-IgA与MPIgM联合检测,提示IgA比IgM出现稍晚,但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强,并与IgM抗体滴度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故认为测定MP-IgA抗体更有价值,提高诊断特异性,两者同时测定,具有提高MP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目前尚未普及。
关键词:IgM抗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多发生于冬春及夏秋之交。以往多见于青壮年,近年来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有时呈流行态势。本病不仅可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导致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肾炎等。MP-IgM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指标,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主要检测方法有对抗体、抗原及核酸的检测。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本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和分析,以探讨MP-IgM在MP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标本来源:来自本院儿科病房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住院患儿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3个月~1岁21例,~3岁26例,~6岁25例,~12岁30例;均符合MP感染临床诊断标准:①发热38~39℃,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刺激性咳嗽,咳非脓性黏稠痰,偶带血丝。②年长儿常有咽痛、头痛、胸痛、口腔溃疡、鼻衄、皮疹;小婴儿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③肺部I罗音不典型,胸片x线表现显著。白细胞数正常或下降,分类正常,伴血沉增快。④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无效,经大环内酯类治疗效果满意。⑤MP特异性检查至少一项阳性。随机选取临床诊断非MP感染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作对照,其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3个月~1岁20例,~3岁23例,~6岁28例。~12岁31例;两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每例均于入院第2天抽血,静脉抽血后分离血清,置于4~8℃冰箱保存,并于24小时内测定。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使用深圳安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MP-IgM ELISA检测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前血清与吸附剂作用20分钟。用Rayto RT2100C型酶标仪判读结果,效价≥1:64为阳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M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MP-IgM检测结果比较:感染组MP-IgM阳性率(81.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MP-IgM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分布构成:3个月~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占小儿呼吸道疾病的30%以上,且仍有增加趋势。MP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及细菌感染难以区别,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早期易于误诊,而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缩短MP感染病程。发达国家已将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列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其诊断主要依靠支原体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和抗原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手段。培养分离MP虽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决定意义,是确定病原体最可靠的方法,但临床标本中病原体含量少,呼吸道污染的杂菌较多,阳性率低,且需时长,操作繁琐,检出率较低,在临床上难以推广。因此。MP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试验。抗MP-IgM是机体受MP感染时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MP感染临床症状出现3天后血清中IgM可被检出,10~30天达高峰,12~26周消失,故发病lO天后检测MP-IgM为最佳时期。本文资料显示临床诊断MP感染组的MP-IgM阳性率为81.4%,而非MP感染组MP-IgM阳性率仅为8.8%,两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P-IgM的ELISA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从表2可以看出MP-IgM阳性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分布,3个月~1岁组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P<0.05);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P>0.05)。表明MP感染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是MP-IgM的阳性率受到年龄、病程、敏感性、免疫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感染MP病原体后抗体生成不足;初次感染MP时IgM抗体产生量小,效价不高,由于抗MP-IgM在发病后1周左右才开始上升,对于1周内处于窗口期的MP感染检测不出抗体;另外,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其免疫反应低,IgM升高幅度很小。因此,MP-IgM抗体阴性并不能否定MP感染。为了弥补抗MP-IgM检测的上述不足,对于有条件的实验室可进行MP的PCR法测定,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另外,MP-IgM的产生可因浆细胞受非相关抗原的刺激后产生非特异性反应出现假阳性,而MP-IgA的产生并不受非特异性因素影响,对疑诊MP肺炎患儿作MP-IgA与MPIgM联合检测,提示IgA比IgM出现稍晚,但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强,并与IgM抗体滴度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故认为测定MP-IgA抗体更有价值,提高诊断特异性,两者同时测定,具有提高MP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目前尚未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