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语文教学非常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逐步把目光投向到更多教研领域,所谓“快乐教学、成功教育”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多种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情感品质。
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这是因为:
1、情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有丰富的情感,这是人的本能。没有情感,人就脱离了社会,无法正常生活。人的情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正是有了爱、恨、情、仇,喜、怒、爱、乐这些复杂的情感,我们才觉得人生的绚丽,生活的壮美。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健康完美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尊重人的情感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为两类:一是智力,如感知、理解、想象、记忆、思维等;二是非智力,如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学过程既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交流活动。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学生才能认同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乐于服从要求、乐于学习交流,使教学行为成为意愿活动。情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浓烈的情感能促进知识的传递。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求知欲;能促进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能促进学生深刻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能促进思维发展。“情感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刺激”,就是情感对思维的正面影响、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人的思维过程也会引起情感活动,而伴随着思维出现的情感将会更有深度和广度。
2、情感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并列的三维目标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情感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牢记情感教育目标,这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创新教学的崭新步伐。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学作品,含有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些文学作品和情感因素具有“以情感人”和“以情育人”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是大量的教师情感释放、学生情感反应的交流活动。情感活动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比如:我们在理解文学作品时就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有丰富的情感,读者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深刻理解作品,读者就必须了解作者心路历程,体会作者的情感。只有触及心灵产生共鸣时,学生才能完全了解作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再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取的“以情激趣”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学活动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又一例证。因此,语文教学与情感密切相关。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应该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应富有情感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较高的情商水平,这样才能更具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情感品质用情商来表述。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受挫力等方面的品质。此前人们总是认为,学生智商越高,成就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的高低对人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要提高情商水平就要时刻认识自己当前情感,把握好情感的正确方向;要锻炼情感自控能力,摆脱不良情感对工作学习的影响;时刻激励自己,坚持始终,克服时间干扰;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培养丰富的情感,增强情感深刻度;要了解和关注学生需要,要善于与学生交往互动,具有引导学生情感和行为能力。
二、教学语言应富有情感
语文教学要感染学生,教学语言就必须富有情感,就必须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水平,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要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和兴趣爱好。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认真范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声调变化,要饱含激情,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要积极开展朗读表演、演讲等课内活动,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情感品质。二是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积累词汇,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准确生动、情感充沛、幽默风趣,让学生能精神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除了口头表达外,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备课要把握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思想感情的课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因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时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样就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为了使学生入境动情,对每篇课文我们都要深入钻研,要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对重点词句的推敲把握,对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究,来把握教材的基本情感基调。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亲自体验,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感染。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要塑造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要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要研究学生情感发展状况,分析学生情感发展与教师与教材情感之间存在的差异,寻求差异间潜存的共性问题;寻求解决差异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四、要重视课外情感教育。大千世界、天上人间,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最神秘的创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处处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所有的认知都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反映。我们可以拿起书本,打开电脑,也可以身临其境走近自然、深入到人类社会中去积累人生的的经历,更准确的认识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健康的情趣、养成高尚的情感。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表述的主体,也是作者写作的主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我们在学习语文时才能读出真情,写出真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多种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情感品质。
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这是因为:
1、情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人有丰富的情感,这是人的本能。没有情感,人就脱离了社会,无法正常生活。人的情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正是有了爱、恨、情、仇,喜、怒、爱、乐这些复杂的情感,我们才觉得人生的绚丽,生活的壮美。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培养健康完美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尊重人的情感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分为两类:一是智力,如感知、理解、想象、记忆、思维等;二是非智力,如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教学过程既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交流活动。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学生才能认同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乐于服从要求、乐于学习交流,使教学行为成为意愿活动。情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浓烈的情感能促进知识的传递。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求知欲;能促进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能促进学生深刻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能促进思维发展。“情感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刺激”,就是情感对思维的正面影响、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人的思维过程也会引起情感活动,而伴随着思维出现的情感将会更有深度和广度。
2、情感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并列的三维目标之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情感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牢记情感教育目标,这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创新教学的崭新步伐。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学作品,含有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些文学作品和情感因素具有“以情感人”和“以情育人”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是大量的教师情感释放、学生情感反应的交流活动。情感活动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比如:我们在理解文学作品时就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有丰富的情感,读者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深刻理解作品,读者就必须了解作者心路历程,体会作者的情感。只有触及心灵产生共鸣时,学生才能完全了解作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从而达到学习目的。再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取的“以情激趣”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学活动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又一例证。因此,语文教学与情感密切相关。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应该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应富有情感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较高的情商水平,这样才能更具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情感品质用情商来表述。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受挫力等方面的品质。此前人们总是认为,学生智商越高,成就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的高低对人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要提高情商水平就要时刻认识自己当前情感,把握好情感的正确方向;要锻炼情感自控能力,摆脱不良情感对工作学习的影响;时刻激励自己,坚持始终,克服时间干扰;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培养丰富的情感,增强情感深刻度;要了解和关注学生需要,要善于与学生交往互动,具有引导学生情感和行为能力。
二、教学语言应富有情感
语文教学要感染学生,教学语言就必须富有情感,就必须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水平,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要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和兴趣爱好。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要借助多媒体认真范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声调变化,要饱含激情,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要积极开展朗读表演、演讲等课内活动,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情感品质。二是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积累词汇,教学语言要丰富多彩、准确生动、情感充沛、幽默风趣,让学生能精神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除了口头表达外,教师还要通过适当得体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备课要把握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思想感情的课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因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时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样就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为了使学生入境动情,对每篇课文我们都要深入钻研,要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对重点词句的推敲把握,对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究,来把握教材的基本情感基调。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亲自体验,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感染。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要塑造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要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要研究学生情感发展状况,分析学生情感发展与教师与教材情感之间存在的差异,寻求差异间潜存的共性问题;寻求解决差异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四、要重视课外情感教育。大千世界、天上人间,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最神秘的创造,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处处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所有的认知都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反映。我们可以拿起书本,打开电脑,也可以身临其境走近自然、深入到人类社会中去积累人生的的经历,更准确的认识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健康的情趣、养成高尚的情感。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表述的主体,也是作者写作的主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我们在学习语文时才能读出真情,写出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