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法唐将军的西藏往事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iany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之初的1950年12月,中共西藏工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解放西藏只是我军的第一步任务,而长期建设西藏则是党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军的长期任务。当年进军西藏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8军和西北、青海、云南、新疆等几路进藏部队的许多老革命,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共同进步,自觉地献身西藏的建设事业。
  
  口述实录
  阴法唐:1922年出生,山东肥城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50年,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的阴法唐随部接受了进军西藏的任务,当年10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解放了西藏昌都。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后,他先后任中共西藏江孜分工委书记兼西藏江孜军分区政委、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1980年,他第二次进藏工作,出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前后连续在西藏工作22年。他在主持西藏工作期间,成功抵制了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对西藏的渗透和破坏,维护了西藏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艰苦的十八军进藏路
  
  西藏工作60年的历史可以简单分为这么几个时期:第一是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第二就是签订协议和平进军,实现十七条协议的其他部分,和平进军也是其中一条,在那时,维护执行协议是最重要的;第三个时期就是平叛和改革,平定西藏叛乱和西藏民主改革;第四,就是改革开放,西藏的改革开放应该从1980年算起。
  先说第一个时期,争取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解放了大陆其他地方,就必然要解放西藏。但是,要解放西藏难度比较大。难度大在哪里呢?气候那就不用说了,冰天雪地,冻得你半夜里哭。手伸出来一拿钢钎,可以把皮粘下来。其次就是交通不便。交通不便,大军行动就困难,给养供应就很麻烦。人要吃不饱饭就很难作战。
  另一个就是民族宗教问题了,特别是受宗教控制的地方,困难更大。所以工作不能盲目,要慢慢来,不能像解放其他地方那样。当时中央非常慎重, 1949年10月13日,中央就把解放西藏的任务交给第二野战军,就是西南军区了。二野解放云贵川康藏,这些地区都是最晚解放的,西北解放早,西南解放晚。毛主席本来打算让一野来承担(解放西南任务),后来彭德怀调查后觉得困难很大,光准备工作也得两年。于是毛主席决策,既然西北(野战军)进藏困难,那还是西南(野战军)进藏。1950年1月2号,正式定下来由西南(野战军)进藏,主要是18军。
  进藏确定了,那用什么方式解放西藏呢?当时就想用和平方式,就是想办法派人去西藏劝和,那时候走几条路线,一个是中央直接做工作,当时是外交部,那时候印度在北京建使馆,我们去做他们的工作。在印度的大使馆直接找西藏的代表团谈。部队在前进过程中直接做工作,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办法就是派人去拉萨,总共派了4次。从青海两次,从西康两次。他们不但不来谈,还训练部队,买武器,调兵遣将,把部队调到金沙江阻止解放军。我们忍无可忍,已经没有办法和平解决了。所以不得不以战求和,以战求进,就进行了昌都战役。
  1950年10月6号发起战役,24号结束,差不多十九天的样子。我带一团,一个骑兵侦察连、一个炮兵连。从西康过金沙江到西藏,到了西藏再往北走,出西藏到青海,又带上青海的一个骑兵支队,那是属于一军的,专打圈子,从青海转到昌都以西,这不就堵住他们了吗?昌都的部队比较多,都是主力,只有昌都以南的一个团起义了,有的往西跑,让咱们堵住了。咱们正面和侧面的部队19号进入昌都,在城内俘虏两百来人。整个昌都战役消灭敌军主力5700多人。
  
  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
  
  有人问,你们在西藏八年都没有搞改革,你们在干什么呢?那事情可多了,协议是纲领,必须执行。具体工作,一个是统战工作,上层统战,尤以达赖为主。反帝爱国统战,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主要敌人,是西藏人民的敌人,这是大工作。第二就是影响群众工作,为什么叫“影响群众工作”呢? 一般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启发教育群众。而当时西藏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封建主义。《白毛女》的电影,我们带的有,但不放。放了,大家都要抓黄世仁,这怎么行呢?暂不进行阶级教育,更不进行阶级斗争。我们放布施给喇嘛尼姑,免费看病,办学校,救灾,修路,放农贷,让农奴有种子下地。开始全是无偿的,后来是很低的利息。其实,当时大的工作还是要经过上层,先要让上层同意,他们不同意不能搞。有农奴白天得了农贷,晚上就给农奴主送去了,觉悟没起来,还在人家控制下。但是,慢慢就变化了。
  我们52师进到拉萨以东地区后,我和副师长陈子植率领一个访问团在拉萨东南,沿尼泽河和雅鲁藏布江畔入乡问俗,体察民情,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和十七条协议,加强和群众的联系。可群众一听说部队来了就跑了,因为群众也不知道共产党、解放军是怎么回事。虽然他们跑了,可我们的文工队还是郑重其事地化好妆,敲锣打鼓地演节目。一会儿,个别胆子大的先来了,站在周围看节目,发现解放军并不像西藏反动政府宣传的“共产党吃小孩,黄头发,绿眼睛,像鬼一样”,而是待人很亲,就打消了顾虑。这样群众慢慢地都回来了。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个机会拜访宗本(县长)、贵族、头人,到群众家走访,给他们看病,帮助群众做事,很快就同藏族群众打成了一片,搞好了关系。就这样,我们一共走了九个宗溪,也就是九个县。经过这些工作,藏族群众了解了共产党和解放军,对我们的态度也慢慢地转变过来:从害怕到不害怕,从对汉族隔阂很深到慢慢地消除隔阂,从对汉族歧视、另眼看待到称“新汉人”,多数上中层人士还积极对部队进行支援。最后,他们认为解放军是亲人,是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
  正是我们党和部队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让饱受压迫剥削的农奴、奴隶以及其他贫苦农牧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牲畜和其他财产,有了自己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开辟了西藏社会发展的新篇章。直到现在,西藏的老人们还特别怀念18军,对18军的官兵们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懂藏文,群众真正把你当亲人
  
  1982年,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欢迎有志青年到西藏来》的文章,很多大学生、大专生甚至已经参加工作的人都纷纷来到西藏工作,有的至今仍然留在了西藏。但是这个办法还是不够,于是又从内地调人才。我任第一书记的时候,西藏就已经有三四千大学生了,他们中间现在都有人任市委书记了。
  援藏干部为西藏带来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思想。另外,他们可以起到搭桥的作用,比如西藏的日喀则地区,就是由上海和山东两省援助的,援助干部在其中就起到了搭桥的作用。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援藏干部的思想中,会觉得我们是来援助你们的。过去的长期建藏干部,则是抱着共同建设的想法。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思想很好的援藏干部,肯吃苦,想在三年五年内为西藏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实从说藏文也可以看出差别。以前学藏文都是一项必修的课程,现在专门学习藏文的援藏干部已经很少了。因为援藏干部只有三年,而且机关中的藏族干部大部分会说汉语,因此很多援藏干部觉得不学也没什么。如果懂藏文,那就不同了,那样群众会更加把你当亲人,会跟你说心里话。
  刚开始的建藏干部有很多后顾之忧,比如回来如何安家,还有孩子的教育和工作问题等,第一批建藏干部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过得很苦。而现在的援藏干部基本上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什么都给你安排好了。所以希望新时期的援藏干部还是要多发扬“老西藏精神”,对比前人,多克服些困难。(人民论坛后方编采组)
其他文献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温家宝总理通过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这样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在大唐电信12年的发展中,读书学习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企业创造力的提升,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大唐电信打造学习型企业的经验以及对于网络时代如何提高“全民阅读”的思考。    打造学习型企业的经验之谈    曾有哈佛大学
期刊
人民论坛杂志“援藏干部特别报道”组成员:  组长:贾立政  赴西藏采访:贾立政、王慧、杨轲  后方编采:陈阳波、杜凤娇、杨昀贇、高源、刘新圣、杜美丽  特别鸣谢: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社西藏分社、西藏日报社、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人民网、中国西藏网、新浪网等部门及单位    西藏,美丽的高原,旷远的天空,巍峨的布达拉宫,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
期刊
【作者简介】  作为刘少奇的幼子,刘源是刘家后人中唯一从政的。他1951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当过知青、做过铆焊工。他的从政生涯自公社副主任起步,历任副县长、县长、副市长,36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进入不惑之年后,他步入军界,现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上将军衔。    张木生,从青少年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到80年代初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调查研究,从
期刊
2010年7月,第五批援藏干部(2007年7月-2010年7月)将带着各自的成就业绩、酸甜苦辣,告别西藏。而在西藏这三年的特殊历练,或许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2007年7月,中央及17个省市的850多名援藏干部告别单位、家乡和亲人,从繁华的都市奔赴祖国边疆,被分配至西藏的市、区、县,满怀一腔热血与激情,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  时势造英雄、苦难历人生。与1994年以来的前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11日  采访地点 _ 拉萨     典型人物:  人民日报援藏干部、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 崔士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雪域高原已将近3年了。这是自己人生际遇中,极其难忘的3年。  迎考高与寒——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严峻考验,在雪域高原坚持长期夜班  西藏处于反分裂斗争第一线,新闻媒体肩负着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守舆论制高点的重任。西藏日报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责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11日  采访地点 _ 拉萨    典型人物:  第五批援藏干部总领队、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许鹏    维护西藏安全稳定,是这批援藏干部一个很大的亮点  第五批援藏干部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3年来,这批援藏干部为西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干部援藏不仅是来人,而且是和经济援藏、技术援藏、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5日  采访地点 _ 林芝地区八一镇    典型人物:  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领队 陈秋雄    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  援藏干部要做到“六有”,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有智慧、有形象、有作为。我们援藏干部不是来镀金的,而是要建功雪域,报效祖国,用智慧开展工作,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如果要用小钱做大事,就要求我们援藏干部付出多倍的努力。在援藏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所为有所
期刊
典型人物:  国家发改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 金世洵    在西藏做任何工作都要注意讲政治    从条件舒适的内地机关到西藏高原工作,这是对每一个援藏干部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执行力的严峻考验。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曾对我说,在西藏,做任何事都要注意讲政治。他的话我至今仍记忆深刻。  来到西藏,我对新时期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有力开展反分裂斗争打牢了
期刊
我来林芝与这里的第五批援藏干部一起共事,已经两年多了。以前在阿里工作时,也接触过第三批、第四批的援藏干部,对这个群体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    贡献很大牺牲很多    不论是整个西藏,还是某一个地区,大规模对口支援这15年,都可以说是西藏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林芝是西藏的江南,可以说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有广东、福建两个强大的省来对口支援我们。15年来, 300多名援藏干部来到林芝,带来资金26亿,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8日  采访地点 _ 山南地区乃东县    典型人物:  武汉援藏干部、乃东县县委书记 苏霓斌    乃东曾是一个非常落后的边疆封闭小县,15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先后派出五批35名优秀干部,从人力、智力、经济、资源、市场等等方面支援乃东,并做出了很多“创举”。比如突破了以往援藏基本上只在县级以上地方的限制,实行市街道与乃东县乡镇对口帮扶、援藏资金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形成了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