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事实如此,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大语文观”也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就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语文学习;生活化;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在生活中快乐学习语文
曾幾何时,语文教学过重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说教,也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老师带领着学生在真真实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快乐学习语文,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这样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广。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好教材。
(一)利用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在这里,孩子可获得很多知识,因此,教师可抓住每个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开展的“向你介绍我的家”的活动,孩子们可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家中最具特色或最温馨的人、事、物,通过此活动,孩子们不仅更热爱自己的家,而且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为这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
我们还诚邀孩子的家长也参与到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中来,让他们与孩子一道关注生活,一道感悟家庭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让他们分享孩子学习的快乐,所以在我们班上,孩子们写的日记、随笔、作文都成了家长们的精神大餐,家长们很是乐意赏读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分享快乐!
(二)利用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在这座舞台上每时每刻发生着的许多故事都可引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来。学校的校门变了、我班窗台上的花开了、小明今天迟到了、×××老师今天化妆了、水槽被堵了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们语文课中经常谈论的话题。为此,在我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风气,许多孩子每天回家都会把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向家长讲述,家长们也习惯并乐意听着孩子们的娓娓道来。久而久之,孩子们关注生活的习惯越来越好,口语表达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作文素材也是取之不尽了。
(三)利用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融入社会。所以,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比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语故意偷换同音字这一类不规范的用字现象,以及一些商家乱用简化字或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学校号召孩子们开展了“啄木鸟行动”的活动,孩子们像一个个的文字小卫士,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懂得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重要性,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二、在学习中愉悦地生活
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尝试:
(一)通过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学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学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我们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课文本身情节跌宕起伏,教学时都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的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我们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就让学生分组学习并分角色表演,还评出最佳角色。通过这生动的表演,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和人物的理解。
(二)通过实践,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同样,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应如此。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实践,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讲述了一位好奇心特强的小男孩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事。教学本文时,我们不妨让学生都拿来一个苹果试一试,还启发他们也换几种方法切一切,由此再去试试其他的水果。通过实践,学生获取了知识,感受到了打破常规、求异思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还明白了什么叫创造!这种亲自实践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生活的诸多方法。
(三)引导思考,感悟生活
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蕴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有的感情浓烈,让人震撼;有的虽轻描淡写却教你做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应好好找准切入点,抓住锲机,要给学生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他们从中感悟到生活中的一些真谛。
我们学习了课文《慈母情深》之后,我便组织学生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的系列活动。首先我向孩子们推荐了好多有关母爱、父爱的文章,如《我的油布伞》《看不见的爱》《秋天的怀念》等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母亲平时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体会母亲对家庭、对孩子的辛勤付出,接着再组织大家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此时,老师再提议让每个孩子亲自为母亲做一件平时没做过的事。之后再作交流,再反思,最后每个孩子把在这一活动中的点滴认识、片言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母亲作表达:献给母亲的歌!
由于在教学中习惯于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我注意带领他们通过一个片断、一段文字、一篇短文去与生活相联,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所以学生也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好习惯。
总之,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真正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结出胜利的硕果!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学习;生活化;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在生活中快乐学习语文
曾幾何时,语文教学过重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为枯燥、乏味的说教,也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老师带领着学生在真真实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快乐学习语文,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这样无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广。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好教材。
(一)利用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在这里,孩子可获得很多知识,因此,教师可抓住每个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开展的“向你介绍我的家”的活动,孩子们可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家中最具特色或最温馨的人、事、物,通过此活动,孩子们不仅更热爱自己的家,而且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为这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自己的身边!
我们还诚邀孩子的家长也参与到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中来,让他们与孩子一道关注生活,一道感悟家庭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让他们分享孩子学习的快乐,所以在我们班上,孩子们写的日记、随笔、作文都成了家长们的精神大餐,家长们很是乐意赏读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分享快乐!
(二)利用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在这座舞台上每时每刻发生着的许多故事都可引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来。学校的校门变了、我班窗台上的花开了、小明今天迟到了、×××老师今天化妆了、水槽被堵了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们语文课中经常谈论的话题。为此,在我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风气,许多孩子每天回家都会把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向家长讲述,家长们也习惯并乐意听着孩子们的娓娓道来。久而久之,孩子们关注生活的习惯越来越好,口语表达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作文素材也是取之不尽了。
(三)利用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融入社会。所以,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
比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语故意偷换同音字这一类不规范的用字现象,以及一些商家乱用简化字或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学校号召孩子们开展了“啄木鸟行动”的活动,孩子们像一个个的文字小卫士,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懂得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重要性,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二、在学习中愉悦地生活
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教学中,我有这样的尝试:
(一)通过表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学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学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我们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课文本身情节跌宕起伏,教学时都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的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如我们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就让学生分组学习并分角色表演,还评出最佳角色。通过这生动的表演,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和人物的理解。
(二)通过实践,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同样,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应如此。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实践,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如《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讲述了一位好奇心特强的小男孩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事。教学本文时,我们不妨让学生都拿来一个苹果试一试,还启发他们也换几种方法切一切,由此再去试试其他的水果。通过实践,学生获取了知识,感受到了打破常规、求异思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还明白了什么叫创造!这种亲自实践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生活的诸多方法。
(三)引导思考,感悟生活
语文课本中,有的文章蕴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有的感情浓烈,让人震撼;有的虽轻描淡写却教你做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应好好找准切入点,抓住锲机,要给学生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他们从中感悟到生活中的一些真谛。
我们学习了课文《慈母情深》之后,我便组织学生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的系列活动。首先我向孩子们推荐了好多有关母爱、父爱的文章,如《我的油布伞》《看不见的爱》《秋天的怀念》等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母亲平时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体会母亲对家庭、对孩子的辛勤付出,接着再组织大家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此时,老师再提议让每个孩子亲自为母亲做一件平时没做过的事。之后再作交流,再反思,最后每个孩子把在这一活动中的点滴认识、片言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母亲作表达:献给母亲的歌!
由于在教学中习惯于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我注意带领他们通过一个片断、一段文字、一篇短文去与生活相联,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所以学生也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好习惯。
总之,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真正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结出胜利的硕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