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是一个过程,反思也是一个过程,而决定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教师能否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一、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展示反思的舞台,需要支持反思的需求,需要良好的反思氛围。因此,学校不能只是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主动为教师搭建“经验+反思”的舞台,指导教师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主动构建,突出个性与特点。立足于典型示范,行动先导,成果共享。
  首先,开设“经验+反思”沙龙。在平等的氛围中,教师畅所欲言教学中的得与失、预设与生成、学生的思考与问题、师生的互动、三维目标的实现等,再从中提取最关注的问题,开展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实践与反思。
  其次。注重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创设机会,引导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关注的不仅仅是上课与说课、交流经验的过程,重要的是让专家与老师们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专题,在讨论与争鸣中,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教育意义的领悟,提升专业能力。
  最后,学校要激励教师及时总结,巩固反思的成果,及时形成书面材料,进行交流提高。例如,可以坚持不懈地开展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甚至开展一系列教学反思、案例演讲比赛,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二、拥有明敏的反思心灵
  
  “明”就是明了、明净,“敏”就是敏感、敏锐。教育说到底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反思,就是触及心灵的思考。解剖自己的教育实践,然后不断超越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因此,拥有一颗明敏的反思心灵,不仅可以准确定位教育情境,而且可以捕捉到惯常教育情境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还可以令我们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保持敏感与激情,实现崇高理想与奋斗目标。因此,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1.静心思考。
  反思型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一个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保持个性的思想者。既然如此,静心思考,其一,就要站在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制高点去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对设计原点重新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发现与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与特点,并且找到适应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其二,带着对自己检讨、解剖、质疑的思考,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从对比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树立榜样,激励自己。
  
  2.用心读书。
  读书能使人心明眼亮,读书能拥有知识泉眼,读书能令反思底蕴丰厚。要成长为反思型教师,首先就必须成为终身读书的身体力行者。读书,一读教育名著,以丰润的思想来反思教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度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形象;二读学科书籍,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水平;三读文学名著,以陶冶性情,培养人文素养,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四读专业之外的杂志报纸,令自己的视野开阔,学识渊博;五读学生们的书。令自己拥有一颗童心,从而更能读懂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用心读书,不能断章取义或只读片言只语,要真正捧起书来读,理论联系实际去思考、对照、感悟。
  
  3.精神记录。
  记录,就是搜集积累自己与他人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教学智慧、艺术的过程。记录采用的形式:其一,写教学日记。这是教育反思的重要手段,就是每天上完课后,静下心来回忆课堂情形,把值得储存的教学现象、教学过程、教学感受,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汇成大观。这样的每日一反思一记录,可以令自己对教学保持清醒的头脑。其二,运用“叙事性”记录,就是原汁原味记录教育案例,叙述自己在教学中与孩子们发生的故事,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鲜活的气息。其三,“随笔”记录,就是看教学录像,听课,或者将自己的教学实况记录下来,然后以第三者的立场来观察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活动,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4.虚心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成长为反思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一切优点并虚心向他们学习。虚心学习,首先要向同行学习。善于观察同行的表现,从中寻找精神同伴和人生范例,深刻领会原来理解肤浅的教育理念,反思中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其次要向学生学习。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当你把自己也当成学生一员,融入他们的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儿童生与俱来的辨别力、理解力与接受能力是成人意想不到的。再次要向家长学习。家长是教学资源,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向家长学习,你将拥有一颗慈母严父之心,更好走进学生心灵,开发与利用好学生与家长资源,为教育教学添一级台阶。其四,要在交往中学习。人,无处不交往,做一个有心人,教育资源就无处不在。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要在外在环境引领与推动下,通过内化生成进行自我完善,在自我实践反思下意识觉醒,自觉去思考,去读书,去记录,去学习,从而主动达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
其他文献
案例:五年级男孩小森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母亲在他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离开了他,只有父亲和爷爷带着他。平时,父亲对他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森变得不再有欢笑,不再合群,在学校里,他当起了“黑老大”,看谁不顺眼就打谁,谁不听他使唤就对谜拳打脚踢。慑于他的暴力,班上的很多男同学都屈从了他,并成立了一支专门捣蛋搞破坏的队伍。甚至抢、偷同学的东西。  在社会上,小森也
我们在上体育课时,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玩”课,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教师的说教总是徒劳无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时总是很被动,缺乏积极性,即使在教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又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让学生在自学中思考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个体学习,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突出练习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描绘了一幅蓝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角色行为既能为理想蓝图的实施增添绚丽的光彩,也可能在宏伟的新课程蓝图上涂出不和谐的笔墨。因而,作为教材的运用者,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惟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发展。    一、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经广大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文本
校本培训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一观点已被我国广大基层学校普遍接受。但是,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和发展,也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培训与教师
目前,一些美术教师在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践行《美术课程标准》上,思想较为保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偏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对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应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南,努力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五性”。  一、体现媒体的时代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语言 静止图片 演示 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美术课程标准》中建议,“教
人人都喜欢成功,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学生在刚学某一学科时,不管什么条件他总是学不好,每次小测验,他总是不及格,那么老师会认为他这一门课程学不好,而他自己也这么想。也就是说,他不幸地遇上了失败的打击。这种遭遇会影响他的兴趣,影响他的信心,阻碍了他继续学下去的愿望,这样在这一门课程上他的的确确成了“差生”。相反,如果学生在第一次小测验中便取得了优秀成绩,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会增强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他学
“作文教师”是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学生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那么。“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训练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呢?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学生普遍对作文缺乏兴趣,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师首先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引领,
1994年11月,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等国际组织,在罗马召开了首届终身学习会议。会议提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将难以在21世纪生存。在体育教学活动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做了一些的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细化标准,场地多元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体育合格标准和各项体育考核要求,我利用学校大操场的主墙体地势明显,于是把各项达标标准用红漆写在墙上公示,学生一目了然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各科的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它作为美术学科中的一项专门内容,它所涉及的范围广,是美术课堂的主线乃至灵魂。    一、在言语活动中展开想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想象,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众所周知,想象是通过言语形式加以表现的。因此,言语发展对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言语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比不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对比品味不同的词义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理解词义是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单词仅从字面上看,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与汉语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例如;red——红色;white——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