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
探索与研究行之有效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事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未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二、 理论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奉送者,而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只有在主体的活动中才能确认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到罗杰斯的“沉浸说”、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不处处闪耀着“学生主体参与”的光辉。“教为学服务”。教师只有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活动舞台,搭建学生主体参与、勇于创新的脚手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主要做法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模式,并因地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新授课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建构知识,能动参与—拓展运用,创造参与—反思归纳,提高参与。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
(5)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
(6)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
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 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
(1)一题多问式。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作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2)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
(3)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结构教学模式”及“导练建构模式”结合起来。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悟会和做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探索与研究行之有效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事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未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二、 理论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奉送者,而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只有在主体的活动中才能确认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到罗杰斯的“沉浸说”、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不处处闪耀着“学生主体参与”的光辉。“教为学服务”。教师只有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活动舞台,搭建学生主体参与、勇于创新的脚手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主要做法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模式,并因地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新授课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建构知识,能动参与—拓展运用,创造参与—反思归纳,提高参与。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
(5)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
(6)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
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换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 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教学采用“导练建构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变式导练→应用建构→归纳提炼→完善建构。
提高习题课质量关键是精选习题和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使学生通过自己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
(1)一题多问式。这种题型能使学生系统地对本单元基本知识点作归纳,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
(2)一题多解式。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
(3)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多题一解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教学采用“导学模式”。
基本程序是:复习→交流→概括→练习。
“导学模式”强调把系统归纳的责任还给学生,其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复习时重在类化、系统化、概括化,并且可以和“结构教学模式”及“导练建构模式”结合起来。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己悟会和做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