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未来的教育将是“人脑+电脑+网络”,要求“以人机之结合,集智慧之大成”。在信息化时代里,在课改背景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突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传统的说教性和呆板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注入激情,激发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巧妙导入,开端激趣。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巧妙导人开端,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如:教授九年级“我们的社会主义”一课时,课的伊始我播放了歌曲《走进新时代》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地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歌曲播放完之后,我不失时机地提问“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三句歌词各有什么含义。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在课堂中注入时尚元素。明星是时尚的代言人,明星效应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毋庸置疑,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不能低估。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中注入时尚元素。如在九年级“传承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夺冠镜头,并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的话语的字幕“谁说黄种人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学生看完片子后我让他们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从刘翔的言行上体现了奥运健儿的什么精神?谈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怎样发扬这种精神?因为刘翔是他们大多数人心中的偶像,所以讨论异常活跃,收到了良好效果。很快他们得出了答案:体现了奥运健儿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学习上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谦虚谨慎;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
(三)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呆板性等特点,如果空洞说教,教学将枯燥无味,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将抽象的知识原理以具体化、形象化、动感化展现给学生,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八荣八耻”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漫画,学生一下就领悟了漫画的含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显得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提供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敢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
现代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主体性,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资源的利用也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网络资源也不是唯一和最好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利用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新闻报纸、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有时是最直接且有效的途径和资源。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巧妙导入,开端激趣。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巧妙导人开端,能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可以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如:教授九年级“我们的社会主义”一课时,课的伊始我播放了歌曲《走进新时代》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地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歌曲播放完之后,我不失时机地提问“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三句歌词各有什么含义。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在课堂中注入时尚元素。明星是时尚的代言人,明星效应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毋庸置疑,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不能低估。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中注入时尚元素。如在九年级“传承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夺冠镜头,并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的话语的字幕“谁说黄种人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学生看完片子后我让他们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从刘翔的言行上体现了奥运健儿的什么精神?谈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怎样发扬这种精神?因为刘翔是他们大多数人心中的偶像,所以讨论异常活跃,收到了良好效果。很快他们得出了答案:体现了奥运健儿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学习上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谦虚谨慎;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
(三)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呆板性等特点,如果空洞说教,教学将枯燥无味,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将抽象的知识原理以具体化、形象化、动感化展现给学生,将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八荣八耻”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漫画,学生一下就领悟了漫画的含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显得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而提供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敢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
现代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主体性,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资源的利用也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网络资源也不是唯一和最好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利用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新闻报纸、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有时是最直接且有效的途径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