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美”的引导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枯燥并不是小学数学的特征,在数字符号下也隐藏快乐和美。有些老师的数学课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而有些老师的数学课堂,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能把学生吸引得醉于其间的课堂,老师都有一套先进的教学技巧和教育理念。可以说,数学课上得成功的课堂,就是一节美的欣赏的课堂。通过对许多优秀教师课堂的观摩,再加上自己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彰显出来的美。
  一、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讲解例题一实际演练一学生练习”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如今思想意识高度活跃的孩子们了。要打破这种单调、乏味的说教,教师必须具有磁性的教学语言。磁性的教学语言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抑扬顿挫的音乐般的、沁人心脾的慈母般的温暖、振奋人心的严父般的威严。再加以生动的比喻,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描绘,恰当的比喻,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变得浅显,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丰富深奥的内涵在优美的语言中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本学期教学《三角形》这一章节中,可以这样设置优美的语言:同学们认识三角形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学生争着回答。然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加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瞧:鲜艳的红领巾,我们居住的房子,高耸的铁塔,天空中美丽的风筝……其实这些景物在年大自然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因有三角形变得如此美妙而又神奇,那么,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领略三角形中的奥妙好吗?经过图片、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不仅以绝妙的意景感染学生,更把知识的种子洒在学生的心田。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又自然而然产生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和热情。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握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其中蕴涵的美
  小学生的心理是好奇的,他们对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住这一心理特征,把他们所有的感知器官都调动起来。在数学教学中,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和知觉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受到数学美的熏淘。例如:在数学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小棒来围成三角形,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让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弄清任意两边和第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奇异性,对数学产生一种别样的深刻的体验,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究和发现。
  三、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后,有个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母亲节快到了,小红想买一束鲜花献给妈妈,花店里玫瑰每枝2元,康乃馨每枝1.5元,百合花每枝3元。小红只有15元钱,应该怎样配一束满意的鲜花,请你帮帮她?学生以小组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说出了很多种方案。有的侧重于鲜花的数量,认为应该把康乃馨配多一点;有的则说应该考虑各种鲜花的代表意义;有的说应该先看看妈妈喜欢什么鲜花……这样,学生不仅对题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了答案的多样性以及优化的思想。这样的题目,比让学生单纯地计算“4枝玫瑰和3枝百合花共多少钱?”之类的题目更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四、生活实践中感受数学的美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字,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体会数字所展现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感受的热爱生活的目的,对称美是数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称美体现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如:中心对称数也可以视为对称,从运算关系看,互逆运算也可以看着是对称关系,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处处都在利用对称关系。因为有了对称,世界才会如此的美。教学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物,如:手中的书本,我们的桌凳,漂亮的向日葵等。学生一边听着一边尽情的享受数学中的美。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精彩。
  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决定了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变枯燥为美的欣赏,让学生恰如走人风景如画的山水中一样,他们会主动去学,主动去发散思维,萌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造力来。
其他文献
一篇课文可讲内容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满堂问或碎问现象,“随流飘荡,任意东西”,最后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教师则出力不讨好。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与教师的改变,即教师要有主问题意识。  主问题即教师在备课中发现文本的核心东西——题眼,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通过这个问题来带动其他问题,它是进入文本的钥匙,它是贯穿文本教学的线索。如《天上的街市》一文,在通读诗歌后教师可抛出问题:“郭沫若笔下天上
期刊
数学实验是指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实验活动,或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展开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从而了解知识的发生、获得概念、发现规律、研究性质、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数学实验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一、数学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
期刊
新课程的到来,使每位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来轻车熟路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要更新,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地位要拉下来成为学生平等地位中的首席。在新课改面前,许多老师诚惶诚恐、畏手畏脚、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有的老师仍然是“新课程,旧模式,穿新鞋,走老路”。对此,我们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下面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
期刊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要精彩,唤起学习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
期刊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情境性。“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现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和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二)问题性。“问题”是探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根据本人通过这几年新课改实践探索,感觉到初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一、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  新课标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相联系,强调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使语文走出“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天地,重视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使语文知识与能力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避免了语文与实际的脱节。鉴于这一点,现今的课前预习不仅重要
期刊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我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合作学习”,能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语言产出的质量,有助于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将合作学习运用于语言文化的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目的语文化,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支柱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合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千方百计添设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多媒体辅助课件逐渐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均是全新的教学环境。在这个教学环境中,能够大大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接
期刊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由此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就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来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并不多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