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诱发蛋白尿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治疗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诱发蛋白尿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为45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24h尿蛋白显著减少(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尿蛋白排泄,保护肾脏功能,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42-01
  在临床上,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发病几率较高,而蛋白尿就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表现之一。蛋白尿的病变机制在临床上极其复杂,多种因素均可参与蛋白尿的诱发。在临床上,蛋白尿的严重程度直接正关联于肾小管间质的损伤程度,甚至蛋白尿本身即可诱发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单位损伤[1],而这一病变细节如今在临床上也广为重视。随着药物制剂科技的发展,诸多降低尿蛋白的药物争先恐后问世,而该类药物能够通过遏制尿蛋白水平而缓解肾脏病变的进程,这一点已被诸多临床学者广泛而确切地证实。而该类药物之一便是缬沙坦。缬沙坦作为非肽类、高度选择性的口服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但其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蛋白尿诱发进行性肾单位损伤中的药理保护作用确切疗效尚不十分明确。为此,我院特开展了慢性肾小球肾炎诱发蛋白尿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治疗的临床专项研究,试验药剂即为ARB类代表药缬沙坦,观察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保护作用,成果喜人,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慢性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合计45人。其中男性21人、女性24人。年龄在21-63岁间,平均43.1±12.6岁。患者的病程在6-49个月之间。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妊娠及和哺乳期妇女,影响研究的药物史、高血钾、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
  1.2研究方法研究期间患者禁用抑制血管紧张素类药剂,如服过应先停药2个月。为所有患者使用缬沙坦口服,每日50mg,连续服药12周计入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其低盐饮食但不限制其蛋白摄入。
  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为所有患者化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做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测定其平均动脉血压(MBp),公式为:舒张压+1/3脉压。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以x2检验,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两组24h尿蛋白显著减少(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见表1。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若是不加以干预,最终可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而蛋白尿即公认为肾脏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2],而且蛋白尿反过来还能使肾脏病变加剧,因此尿蛋白的不断加剧可直接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进程缩短。
  肾脏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主要靶器官[2],其病变进展与RAS系统活性的不断攀升呈必然而重要的病理学关联。血管紧张素是RAS系统中其重要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激素,它不但可以扰乱肾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还能够将单核细胞大量激活,使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黏附分子等大量促炎性介质迅速释放[3],最终诱发肾脏肥大、肾单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且降解减少等病理变化。由此可知,若是能将血管紧张素进行药理性阻断,肾脏纤维化的进程即可得到有效的缓解和遏制。缬沙坦其结合AT受体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可有效地将血管紧张素参与介导的生物学效应阻断[4],积极地干预RAS系统受体水平,遏制血管紧张素遏制血管收缩作用,进而使体循环高压及肾小球内部血液循环存在的局部高压得到有效降低,优化肾脏内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其通透性降低,最终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蛋白减少。此外,其能将系膜细胞增殖进程有效遏止,并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最终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進程。
  本次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体循环血压降低、使其尿蛋白排泄量大大降低。同时,该类药物在短期内并不影响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的水平,提示其不存在短期肾脏毒性。最后,该药物引发不良反应几率极低。故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
  参考文献
  [1]祝军,刘雪梅.缬沙坦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4(06):1862-1863.
  [2]张道友,杨沿浪,杨利才,徐海红,汪裕伟.血管紧张素Ⅱ阻断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TNF-α和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03):332-335.
  [3]何川.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3(30):13-14.
  [4]朱秀宝,裴宁,王晓瑛,邵明,葛宏宇,金德斌.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代谢、血液流变学和肾结构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09,14(06):458-4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儿术前、术后听力及中耳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病因是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的OSAHS患儿48例,术前做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了解患儿听力状态。全麻下切除双侧扁桃体,同期在鼻内镜下用切吸器切除腺样体;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静脉激素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术后门诊随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4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别按35mg/kg、45mg/kg、55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造模后继续高脂高糖喂养4周,期间观察成模大鼠各阶段体重、食量、饮水量、尿量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比较各组大鼠模型的稳定性。结果45mg/kg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联合超声观察自拟消胚止孕汤联合米非司酮+MTX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10——2013.10明确诊断子宫切口妊娠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自拟消胚止孕汤联合米非司酮+MTX)22例和對照组(米非司酮+MTX)20例。结果治疗组成功例数高于对照组,病灶处包块缩小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消胚止孕汤联合西药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芬在小儿小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经超声确诊的69例小肠套叠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肌肉注射间苯三酚注射液2mg/kg;对照组34例,肌肉注射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2mg/kg。然后动态观察患儿肠套叠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69例小肠套叠患儿均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实验组35例患儿34例自行复位(复位率97.1%),对照组34例患儿28例自行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的病理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IgA患者45例,肾穿刺后分析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结果病理类型轻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好;而病理类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肾病综合征伴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疗效差,预后差,提示病理与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有明显相关。结论早期肾穿刺活检及早治疗,可以延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术后随访3-6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治愈36例,好转1例,复发1例。结论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鼻内镜;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18-01  上颌窦囊肿是鼻科
期刊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探讨其对减少脑出血后遗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术后给患者使用尿激酶溶血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例再出血,占3.1%;恢复良好62例,占96.9%;致残14例,占21.9%。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此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微创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术后发生后遗症少,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残疾和死亡几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并加以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致病组,检测致病组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情况;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像学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后将伴颈动脉斑块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伴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
期刊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17-0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会迅速进展,出现多种并发症,发生死亡[1]。但多可通过及时准确的抗菌治疗而得到控制。本文总结了5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8例肝硬化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1.5TMRI对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已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1.5TMRI扫描技术,分析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的影像特征。结果RN增强呈“缓慢上升型”为主,DN呈“速升缓降型”为主,可有“结中结”特征表现,对比增强有强化,提示有癌变可能;SHCC呈“速升速降型”为主,结节边缘可见假包膜。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小肝癌;核磁共振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