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看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道德素养;渗透
德育位居“五育”之首,德育就像一列火车的车头,可见德育在“五育”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育点,把道德素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熏陶、教育和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感染,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个人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品词析句时渗透道德素养
一般来说,课文的教育点隐藏在字里行间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出来,加以利用。如我教学四年级上册的16课《女娲补天》时,这课有一句重点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我教学到这里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觉得女娲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品读、推敲,认为女娲有为人类作贡献的特点。这时我抓住这个教育点,追加一个问题:“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这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也要像女娲那样,要为人类着想;有的说要像女娲那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有的说像女娲那样乐于奉献,今后帮助有需要之人……此时,学生发言积极,良好的道德素养已在学生的心灵处“发芽”了,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时我也适时说:“我们要有大爱的精神,平时要帮助身边的人,这才配做一名少先队员。”学生点点头,闪亮的眼睛充满了善良之心,关爱之情,这说明了学生从这里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和熏陶。
二、习作教学时渗透道德素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家乡的一个好地方。我先让学生看清题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说,有的推荐游乐场,有的推荐家乡的公园,有的推荐村头的小树林……学生推荐的地方可多了。我赶紧又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说具体呢?”有的同学只说一两个方面,没能说具体,后来我再叫其他同学帮忙补充两三处,那就具体多了。这时我抓住这个教育点说:“同学们,只有我们平时多些细心观察家乡、亲近家乡、热爱家乡,才能把家乡写得好。”我这样说,无形帮助了同学们植根热爱家乡的情怀。确实,只要我们不断启发学生多关注身边的景物,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更多的“美好”和“爱意”留在心中。
三、口语交际时渗透道德素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目的是提升学生说话能力与道德素养。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向您致敬”: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赞歌,让我们行动起来,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我先让学生看清要求,再让他们思考、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人上台说,上来说的同学都说得有声有色,无不对伟人充满崇敬之情。最后我提了个问题:“怎样的人才能受万人尊敬呢?”学生纷纷说:“为国尽忠、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人着想……”我看时机成熟了,说:“我们今后要为国出力,为人着想,多做对国家和社会有利、对别人有用的事情,就会受人爱戴与尊重的。”学生听了有的说好,有的点头。通过这项活动,我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植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观察插图时渗透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教师可以根据插图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渗透,使学生被感化,受到良好的教育。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预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我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了,我们应到哪个星球去居住?”有的学生说:“我们别无去处了。”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还有的学生说:“地球是适合我们生存的唯一星球,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切实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又如教学《游子吟》这首诗前,我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观后感,学生看了,有的学生说:这是母亲给孩子缝衣服,母亲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不用多说,学生看图画就能感悟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我又说:“作为儿女,应该怎样做?”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们要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这样从插图中找好插入点,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课后练习时渗透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道德素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点,把知识能力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熏陶,一举多得。在备课时,我努力把“知识与能力”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学生看了题目,一筹莫展。后来我引导他们要抓住榕树的位置、形状、特点等方面,再配上导游语:大家好,现在我为大家介绍“鸟的天堂”。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顺势又问大家:“为什么这棵树的鸟会这么多?”有的同学说:“因为这棵树很大,很适合鸟生存栖息。”有的同学说:“因为当地的人都保护鸟,不许人捉鸟。”我赶紧说:“同学们,环境好了,鸟儿就会多起来;环境好了,动物才会有美好的家园,希望大家都是环境小卫士,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既解决了课后问题,又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兩者相得益彰。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道德素养;渗透
德育位居“五育”之首,德育就像一列火车的车头,可见德育在“五育”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育点,把道德素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熏陶、教育和影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感染,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个人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品词析句时渗透道德素养
一般来说,课文的教育点隐藏在字里行间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出来,加以利用。如我教学四年级上册的16课《女娲补天》时,这课有一句重点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看到这些,女娲难过极了,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我教学到这里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觉得女娲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品读、推敲,认为女娲有为人类作贡献的特点。这时我抓住这个教育点,追加一个问题:“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这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也要像女娲那样,要为人类着想;有的说要像女娲那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有的说像女娲那样乐于奉献,今后帮助有需要之人……此时,学生发言积极,良好的道德素养已在学生的心灵处“发芽”了,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时我也适时说:“我们要有大爱的精神,平时要帮助身边的人,这才配做一名少先队员。”学生点点头,闪亮的眼睛充满了善良之心,关爱之情,这说明了学生从这里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和熏陶。
二、习作教学时渗透道德素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家乡的一个好地方。我先让学生看清题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说,有的推荐游乐场,有的推荐家乡的公园,有的推荐村头的小树林……学生推荐的地方可多了。我赶紧又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说具体呢?”有的同学只说一两个方面,没能说具体,后来我再叫其他同学帮忙补充两三处,那就具体多了。这时我抓住这个教育点说:“同学们,只有我们平时多些细心观察家乡、亲近家乡、热爱家乡,才能把家乡写得好。”我这样说,无形帮助了同学们植根热爱家乡的情怀。确实,只要我们不断启发学生多关注身边的景物,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更多的“美好”和“爱意”留在心中。
三、口语交际时渗透道德素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目的是提升学生说话能力与道德素养。如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我们向您致敬”: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谱写了一首首感人的赞歌,让我们行动起来,表达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我先让学生看清要求,再让他们思考、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人上台说,上来说的同学都说得有声有色,无不对伟人充满崇敬之情。最后我提了个问题:“怎样的人才能受万人尊敬呢?”学生纷纷说:“为国尽忠、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人着想……”我看时机成熟了,说:“我们今后要为国出力,为人着想,多做对国家和社会有利、对别人有用的事情,就会受人爱戴与尊重的。”学生听了有的说好,有的点头。通过这项活动,我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植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观察插图时渗透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教师可以根据插图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渗透,使学生被感化,受到良好的教育。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预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我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不适合我们人类居住了,我们应到哪个星球去居住?”有的学生说:“我们别无去处了。”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还有的学生说:“地球是适合我们生存的唯一星球,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切实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又如教学《游子吟》这首诗前,我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观后感,学生看了,有的学生说:这是母亲给孩子缝衣服,母亲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不用多说,学生看图画就能感悟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我又说:“作为儿女,应该怎样做?”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们要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这样从插图中找好插入点,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课后练习时渗透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道德素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点,把知识能力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思想得到熏陶,一举多得。在备课时,我努力把“知识与能力”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同步进行。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课后有一道练习题: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学生看了题目,一筹莫展。后来我引导他们要抓住榕树的位置、形状、特点等方面,再配上导游语:大家好,现在我为大家介绍“鸟的天堂”。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顺势又问大家:“为什么这棵树的鸟会这么多?”有的同学说:“因为这棵树很大,很适合鸟生存栖息。”有的同学说:“因为当地的人都保护鸟,不许人捉鸟。”我赶紧说:“同学们,环境好了,鸟儿就会多起来;环境好了,动物才会有美好的家园,希望大家都是环境小卫士,使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既解决了课后问题,又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兩者相得益彰。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