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现象教育学的教育观点出发,分析当今中国社会钢琴教学模式中仍以目标模式为主导的现状,并根据其现有问题提出教学实施建议。
关键词:现象教育学 社会钢琴教育 目标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加强,多年来,无数家庭除了让孩子完成学校教育的必备课业以外,对于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社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生长起来,而良莠不齐的教育质量现状也是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大多艺术培训教师虽然是从专业艺术院校毕业,但主要依托的教学经验仍然取自是自己的教育经历,这也就往往造成这类毕业直接面向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教学实例常会手足无措,传统的棍棒教育思路成了主要手段。对于钢琴教育亦然。无数学习者从苦难般的长期练习中走过来,这也使得如何进行器乐教育成为长久不衰的话题。现象学教育学作为后现代教育学思潮中的主流,可以借此作为打开艺术教育思路的一种方向。
一、现代学教育学的观点
现象学是后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中的主流,他打破了事物意义的局限,让人的思维从支持事物的背后的知识回到了感受事物本身,以一种“还原”或者“悬置”的元思维式的认知方式理解事物。就像胡塞尔所说,人类被一层层知识所覆盖,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对于知识深度的累加,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在我们面前失真了。所以现象学更追求对于感官过程本身的体验与理解,将注意从外界回到人本身。对于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一直是哲学界永恒的话题,换到现象学中,即是质料与形式。而现象学则更注重与质料而非形式。
现象学教育学更注重“人”的培养,注重是事物本质和生活世界的探索。我们长期处于以知识目标为首要的教育理念下,从而产生分数至上的不良教育竞争,自然也与社会阶级分化相关,但更多的是教育理念的偏差为起因。
二、从现象学教育学看社会钢琴教育中的目标模式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是由“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所创立的,所以又称“泰勒模式”。他认为课程的设计对应四个步骤:教育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泰勒的目标模式在后现代教育哲学中颇受抨击,这主要跟其所体现的强烈的工具理性有关。
在社会钢琴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保持着以知识获取为首要目标的模式,强调练习的标准化。比如“手型”的学习,在手型稳定的基础上,孩子可以演奏出均匀有力的声音,但是,以强调“刺激——反应”为理念的教学手段,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
另外,虽然泰勒也强调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反对填鸭式教学,但其模式中过于一般化、简单化且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其教学往往违反孩子最重要的本能——创造。现在的教育理念多着重于孩子的即兴发挥,比如过程模式。在过程模式的理念中,知識是探索的目标,即强调学习中的学习思维,而非内容的对错。对于钢琴教育亦然。这也就是现象学教育学所强调的从经验去学习,同时也要摆脱先验的意定,即经验而非先验地去教学,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
三、从现象学教育学探讨社会钢琴教育的策略
(1)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培养
教师作为“教”的执行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虽然,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可以换学生为主导,但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对教学负主要的责任。所以,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观念和理解,将直接影响教学中对于钢琴作品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不同音乐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也往往会受到老师对其音乐观念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从之前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既不偏激地追求唯感受学习的地位,也不保守地拒绝打开新教学方式的可能性,而是要感受和理解结合教学,尤其以对音乐质料的感受为首要教学内容,之后再去谈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或文化,让学生沉浸在体会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学习。
(2)民族音乐环境的搭建
管建华先生曾说,要想寻找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必须认清当今社会文化哲学发展的方向,才能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确立新的音乐教育文化哲学方向。民族文化流动在血液中,是每个人的精神元素。钢琴老师不应该完全复制西方钢琴教育系统,停止思考在钢琴教学中探索民族化,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意识地加入了民族音乐的内容,如最基本的曲式与调式学习等等,当然,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让其真正理解民族音乐的美。
(3)即兴伴奏的练习
由于钢琴上手容易的特性,往往学生在面对钢琴时,会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去制造一些他们尝试寻找他们想要的声音。人对于音乐的表达往往注重于情绪的表达,而即兴的方式正是突出了这种需求。在钢琴的启蒙教学中,可以先教授学生五声调式,利用其和谐且稳固的调式特点,让学生进行即兴创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进行了乐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以感受为先,知识目标其后,把乐理知识的理解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强调感受与体验,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生成自己的判断,从而学会批判性的思考。
四、结语
中国当代钢琴教育模式仍依托传统的目标教育观念为指导,甚至在很多教师中没有反思到知识学习与感受体验之间的关系,将其视为整体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哲学,从元思维的角度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不仅能够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也要能够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这样作为钢琴教育上游的社会钢琴教育,才会培养起一批在“以人为本”的艺术环境中逐步成长起来的真正热爱音乐的孩子。
参考文献
硕博论文及期刊文献:
[1]张思齐. 管建华世界音乐教育观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
[2]朱玉江.管建华音乐教育思想探赜[J].音乐研究,2019(05):96-103.
[3]何娟.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中学音乐教育[J].神州印象,2019(04):241-242.
[4]唐德海,郭新伟,覃健荣.“泰勒模式”孕生历路的价值审读[J].高教论坛,2019(08):15-21.
作者简介:尚诚至(1992-),男,山西长治人,西安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关键词:现象教育学 社会钢琴教育 目标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加强,多年来,无数家庭除了让孩子完成学校教育的必备课业以外,对于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社会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生长起来,而良莠不齐的教育质量现状也是随之而来的主要问题。大多艺术培训教师虽然是从专业艺术院校毕业,但主要依托的教学经验仍然取自是自己的教育经历,这也就往往造成这类毕业直接面向教学工作的教师们,在面对各种类型的教学实例常会手足无措,传统的棍棒教育思路成了主要手段。对于钢琴教育亦然。无数学习者从苦难般的长期练习中走过来,这也使得如何进行器乐教育成为长久不衰的话题。现象学教育学作为后现代教育学思潮中的主流,可以借此作为打开艺术教育思路的一种方向。
一、现代学教育学的观点
现象学是后现代西方哲学进程中的主流,他打破了事物意义的局限,让人的思维从支持事物的背后的知识回到了感受事物本身,以一种“还原”或者“悬置”的元思维式的认知方式理解事物。就像胡塞尔所说,人类被一层层知识所覆盖,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对于知识深度的累加,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在我们面前失真了。所以现象学更追求对于感官过程本身的体验与理解,将注意从外界回到人本身。对于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的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一直是哲学界永恒的话题,换到现象学中,即是质料与形式。而现象学则更注重与质料而非形式。
现象学教育学更注重“人”的培养,注重是事物本质和生活世界的探索。我们长期处于以知识目标为首要的教育理念下,从而产生分数至上的不良教育竞争,自然也与社会阶级分化相关,但更多的是教育理念的偏差为起因。
二、从现象学教育学看社会钢琴教育中的目标模式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是由“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所创立的,所以又称“泰勒模式”。他认为课程的设计对应四个步骤:教育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泰勒的目标模式在后现代教育哲学中颇受抨击,这主要跟其所体现的强烈的工具理性有关。
在社会钢琴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保持着以知识获取为首要目标的模式,强调练习的标准化。比如“手型”的学习,在手型稳定的基础上,孩子可以演奏出均匀有力的声音,但是,以强调“刺激——反应”为理念的教学手段,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
另外,虽然泰勒也强调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反对填鸭式教学,但其模式中过于一般化、简单化且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其教学往往违反孩子最重要的本能——创造。现在的教育理念多着重于孩子的即兴发挥,比如过程模式。在过程模式的理念中,知識是探索的目标,即强调学习中的学习思维,而非内容的对错。对于钢琴教育亦然。这也就是现象学教育学所强调的从经验去学习,同时也要摆脱先验的意定,即经验而非先验地去教学,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
三、从现象学教育学探讨社会钢琴教育的策略
(1)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培养
教师作为“教”的执行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虽然,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可以换学生为主导,但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对教学负主要的责任。所以,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观念和理解,将直接影响教学中对于钢琴作品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不同音乐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也往往会受到老师对其音乐观念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从之前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来,既不偏激地追求唯感受学习的地位,也不保守地拒绝打开新教学方式的可能性,而是要感受和理解结合教学,尤其以对音乐质料的感受为首要教学内容,之后再去谈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或文化,让学生沉浸在体会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学习。
(2)民族音乐环境的搭建
管建华先生曾说,要想寻找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必须认清当今社会文化哲学发展的方向,才能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确立新的音乐教育文化哲学方向。民族文化流动在血液中,是每个人的精神元素。钢琴老师不应该完全复制西方钢琴教育系统,停止思考在钢琴教学中探索民族化,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意识地加入了民族音乐的内容,如最基本的曲式与调式学习等等,当然,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让其真正理解民族音乐的美。
(3)即兴伴奏的练习
由于钢琴上手容易的特性,往往学生在面对钢琴时,会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去制造一些他们尝试寻找他们想要的声音。人对于音乐的表达往往注重于情绪的表达,而即兴的方式正是突出了这种需求。在钢琴的启蒙教学中,可以先教授学生五声调式,利用其和谐且稳固的调式特点,让学生进行即兴创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进行了乐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以感受为先,知识目标其后,把乐理知识的理解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强调感受与体验,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生成自己的判断,从而学会批判性的思考。
四、结语
中国当代钢琴教育模式仍依托传统的目标教育观念为指导,甚至在很多教师中没有反思到知识学习与感受体验之间的关系,将其视为整体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哲学,从元思维的角度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不仅能够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也要能够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这样作为钢琴教育上游的社会钢琴教育,才会培养起一批在“以人为本”的艺术环境中逐步成长起来的真正热爱音乐的孩子。
参考文献
硕博论文及期刊文献:
[1]张思齐. 管建华世界音乐教育观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0.
[2]朱玉江.管建华音乐教育思想探赜[J].音乐研究,2019(05):96-103.
[3]何娟.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中学音乐教育[J].神州印象,2019(04):241-242.
[4]唐德海,郭新伟,覃健荣.“泰勒模式”孕生历路的价值审读[J].高教论坛,2019(08):15-21.
作者简介:尚诚至(1992-),男,山西长治人,西安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