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事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一部部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搬上荧屏,向观众展示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在我们歌叹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之时,这些电视剧所反映的现代化给农村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也将深深引发我们的思考。本文通过以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轰动的几部电视剧为线路,展示了农村现代化的历程,同时希望引发我们对农村现代化道路健康发展的更多探索。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电视剧;现代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5-02
传统的农耕文明和农耕文化在古老的中国一直备受推崇,而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却抑制了中国内生式现代化萌芽的发展,给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打下了深深烙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经历了艰难的痛苦磨砺,中国随着“西学东渐”耳濡目染欧美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发生了缓慢的非内核的变化,步上了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百余年艰难前进的求索历程中,中国城市现代化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必然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曾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城市先进的生产力和现代文明将不断成长并向农村传播与扩散,最终将使农村被同化,达到城市与农村共享现代文明。在农村日益融入城市、与城市现代文明悄然接轨的今天,像《篱笆女人和狗》《刘老根》《乡村爱情》《圣水湖畔》等一部部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农村与城市日益融合色彩斑斓的故事,奏响了传统与现代几多碰撞跌宕起伏的篇章。
一、农村现代化的“悄然出现”
曾获1989年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的《篱笆女人和狗》是有韩志君、韩志晨兄弟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另外两部是《轱辘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之一,而这三部曲自然成为了反映农村现代化电视剧的领头羊。《篱笆女人和狗》是描述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景象:衰败的村庄、泥泞的道路、广阔的土地和贫困的农民。虽然改革开放已有十年有余,但整个乡村的气息都是凝滞不动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农村社会也形成了其固有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文化习俗。所有的景色折射出的是一副凝固的乡村神话。在传统乡村眼中,“城市”是陌生的事物,村民心存戒备。然而城市的到来不容抵挡,当剧中的村民由城市返村,带来电视机等各种城市物品以及城市生活趣事时,迎来的是村民渴望的目光,城市开始在物质和精神上洗礼整个“乡村”。而农村三部曲之二《轱辘女人和井》则是农村与城市的更近距离接触。在此剧中,农村与城市已不是全然隔绝,而是出现了频频奔波于两地的农村。并且农民开始在城市谋生发财,也渐渐步入城市原本陌生的这片土地,并在此生根发芽。原本乡村缓慢、停滞的景象转换成了快速、流动的图片,乡村开始出现新的面貌。草房变瓦房,衣装也变得更丰富,自行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事物频频亮相于农村。改革开放使静止的乡村与城市有了交流,整个农村向现代化进程缓缓流入。
二、农村现代化的“步履维艰”
2005年政府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中,出台了建设“新农村”政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背景下,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又一部部映入观众的眼帘。像《刘老根》讲述的是具有前瞻性农民创业的故事。而《乡村爱情》描述的则是农村青年的爱情、事业故事。《圣水湖畔》以保护耕地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这一部部演绎的是新时代农民用新思想武装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热烈场面。然而乡村的礼赞在“城市”的入侵下黯然失色。现在的作品中的“农村”与《篱笆女人和狗》中那些早期的农村已有迥然差别。曾经的乡村有着质朴的美感、肃穆的村庄、清凌凌的河水、悠然的古船、淳朴的农民,它们浑然天成,构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而富有诗意的乡村。而城市和现代化的到来,让这一切堕落了。“乡村”与“城市”在一体化进程的融合中,呈现出越来越多激烈的冲突,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描述19世纪中期德国乡村社会和城市资本主义之间的激烈冲突,他这样说道:“在古老文明国家的特殊条件下,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分歧,是以文化冲突的形式出现的。传统农村和都市资本主义这两种基础完全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因此相互纠缠、搏斗。”乡村在城市面前屈服。乡村中的爱情也不再是仅仅以感情为基础,而更多的着上了一些现实的色调。而刘老根在创业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乡村的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受市场经济的冲突正在发生变化。鄉村已不再由单纯的农民构成,而是一个由商人、学生、政府官员、城市人构成的多声部交响乐。但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却又深深支配和束缚农民。农民的一言一行体现出对于现代因素的拒绝又融入,每个人都是奇妙的混合。在这里,农村现代化的历程呈现出了曲折崎岖,农村与城市是一种步调不一致的失衡。
三、农村现代化的“痛彻反思”
自改革开放后,城市日益向农村渗入。农村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给农民更多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在城市逐渐同化农村的过程中,更多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在《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中,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圣水湖畔》一碧万顷的圣水湖险些成了人工度假村,在金钱与生态的单项选择中,更多的人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联系当前,农村的农耕地在越来越多的变成高楼大厦,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更多的成为度假村,我想问:“现代化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抛开“自然危机”,从道德层面,也不得不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在《乡村爱情》、《刘老根》、《圣水湖畔》中,村民为了权利、地位、金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传统道德渐渐消失殆尽。在现代化浪潮中,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浓缩,反而越来越大。这不禁让我想起马克思·韦伯在谈及德国资本主义与农村社会关系时,论述的“如果都市资产阶级已经牢牢掌握经济和政治的权利,扎根于农村的政治精英中心,是否就要没落?而都市是否就要成为政治、社会和审美文化的唯一载体,而唯我独尊呢?”
四、农村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中国的现代化,最关键还在于农村现代化。甚至可以说,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之日,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电视剧以视觉再现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农村几十年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变与裂变。在观看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后,留下了更多的对于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农村问题的复杂,农业问题的深刻,农民问题的尖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农村现代化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得不经历的历程。然而在农村日益现代化的脚步中,又该如何规避沈从文在《长河·题记》中描述的农村原本风貌消失殆尽的现象,又该如何避免农村应有的本色不被现代化浪潮瓦解……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电视剧;现代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15-02
传统的农耕文明和农耕文化在古老的中国一直备受推崇,而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却抑制了中国内生式现代化萌芽的发展,给有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打下了深深烙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经历了艰难的痛苦磨砺,中国随着“西学东渐”耳濡目染欧美的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发生了缓慢的非内核的变化,步上了现代化的艰难历程。在百余年艰难前进的求索历程中,中国城市现代化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必然性的推动作用。邓小平曾指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城市先进的生产力和现代文明将不断成长并向农村传播与扩散,最终将使农村被同化,达到城市与农村共享现代文明。在农村日益融入城市、与城市现代文明悄然接轨的今天,像《篱笆女人和狗》《刘老根》《乡村爱情》《圣水湖畔》等一部部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农村与城市日益融合色彩斑斓的故事,奏响了传统与现代几多碰撞跌宕起伏的篇章。
一、农村现代化的“悄然出现”
曾获1989年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的《篱笆女人和狗》是有韩志君、韩志晨兄弟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另外两部是《轱辘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之一,而这三部曲自然成为了反映农村现代化电视剧的领头羊。《篱笆女人和狗》是描述八十年代初农村的景象:衰败的村庄、泥泞的道路、广阔的土地和贫困的农民。虽然改革开放已有十年有余,但整个乡村的气息都是凝滞不动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农村社会也形成了其固有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和文化习俗。所有的景色折射出的是一副凝固的乡村神话。在传统乡村眼中,“城市”是陌生的事物,村民心存戒备。然而城市的到来不容抵挡,当剧中的村民由城市返村,带来电视机等各种城市物品以及城市生活趣事时,迎来的是村民渴望的目光,城市开始在物质和精神上洗礼整个“乡村”。而农村三部曲之二《轱辘女人和井》则是农村与城市的更近距离接触。在此剧中,农村与城市已不是全然隔绝,而是出现了频频奔波于两地的农村。并且农民开始在城市谋生发财,也渐渐步入城市原本陌生的这片土地,并在此生根发芽。原本乡村缓慢、停滞的景象转换成了快速、流动的图片,乡村开始出现新的面貌。草房变瓦房,衣装也变得更丰富,自行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事物频频亮相于农村。改革开放使静止的乡村与城市有了交流,整个农村向现代化进程缓缓流入。
二、农村现代化的“步履维艰”
2005年政府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中,出台了建设“新农村”政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背景下,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又一部部映入观众的眼帘。像《刘老根》讲述的是具有前瞻性农民创业的故事。而《乡村爱情》描述的则是农村青年的爱情、事业故事。《圣水湖畔》以保护耕地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这一部部演绎的是新时代农民用新思想武装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热烈场面。然而乡村的礼赞在“城市”的入侵下黯然失色。现在的作品中的“农村”与《篱笆女人和狗》中那些早期的农村已有迥然差别。曾经的乡村有着质朴的美感、肃穆的村庄、清凌凌的河水、悠然的古船、淳朴的农民,它们浑然天成,构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而富有诗意的乡村。而城市和现代化的到来,让这一切堕落了。“乡村”与“城市”在一体化进程的融合中,呈现出越来越多激烈的冲突,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描述19世纪中期德国乡村社会和城市资本主义之间的激烈冲突,他这样说道:“在古老文明国家的特殊条件下,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分歧,是以文化冲突的形式出现的。传统农村和都市资本主义这两种基础完全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因此相互纠缠、搏斗。”乡村在城市面前屈服。乡村中的爱情也不再是仅仅以感情为基础,而更多的着上了一些现实的色调。而刘老根在创业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乡村的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受市场经济的冲突正在发生变化。鄉村已不再由单纯的农民构成,而是一个由商人、学生、政府官员、城市人构成的多声部交响乐。但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却又深深支配和束缚农民。农民的一言一行体现出对于现代因素的拒绝又融入,每个人都是奇妙的混合。在这里,农村现代化的历程呈现出了曲折崎岖,农村与城市是一种步调不一致的失衡。
三、农村现代化的“痛彻反思”
自改革开放后,城市日益向农村渗入。农村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给农民更多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在城市逐渐同化农村的过程中,更多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至。在《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中,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圣水湖畔》一碧万顷的圣水湖险些成了人工度假村,在金钱与生态的单项选择中,更多的人毫无疑问会选择前者。联系当前,农村的农耕地在越来越多的变成高楼大厦,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更多的成为度假村,我想问:“现代化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抛开“自然危机”,从道德层面,也不得不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在《乡村爱情》、《刘老根》、《圣水湖畔》中,村民为了权利、地位、金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传统道德渐渐消失殆尽。在现代化浪潮中,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浓缩,反而越来越大。这不禁让我想起马克思·韦伯在谈及德国资本主义与农村社会关系时,论述的“如果都市资产阶级已经牢牢掌握经济和政治的权利,扎根于农村的政治精英中心,是否就要没落?而都市是否就要成为政治、社会和审美文化的唯一载体,而唯我独尊呢?”
四、农村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之一。中国的现代化,最关键还在于农村现代化。甚至可以说,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之日,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电视剧以视觉再现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农村几十年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变与裂变。在观看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后,留下了更多的对于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思考。农村问题的复杂,农业问题的深刻,农民问题的尖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我们这一代人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农村现代化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是人类文明进步不得不经历的历程。然而在农村日益现代化的脚步中,又该如何规避沈从文在《长河·题记》中描述的农村原本风貌消失殆尽的现象,又该如何避免农村应有的本色不被现代化浪潮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