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从轻松愉快的假期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适应,较为突出的表现为晚上睡不好,白天想睡觉,上课没精神,学习少动力。
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睡眠令”),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的每日睡眠时间远未达标,存在“越睡越晚,越睡越困”的现象。
●睡眠时间不足
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普遍表现为上学日入睡晚、起床早。最新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显示:2020年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小时,比2009年减少了0.3小时;中小学生在上学日的睡眠时长≥8小时的比例由2009年的47.4%下降至2020年的46.4%。其中,小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为8.7小时,初中生的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为7.6小时,高中生的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为7.2小时。
●睡眠质量不佳
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规律的现象,表现为上学日睡眠时间不足,周末及假期沦为“补觉日”,周末睡眠时间延长,导致睡眠节律紊乱。此外,中小学生常出现失眠、打鼾等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
睡不好,后果很嚴重
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否则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影响学习和认知能力
睡眠时长与青少年认知功能水平密切相关,且在一定时间的学习后,适当入睡有助于改善记忆及提高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程度。睡眠不足使大脑无法对白天遇到的新刺激、新知识进行再加工及巩固,导致“新的知识记不住,老的知识想不起来”。睡眠不足还可导致白天上课时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晚上无法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而熬夜,形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情绪管理
睡眠不足不仅会降低中小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增加对负面刺激的敏感性,还会影响人际交往。
●阻碍体格健全发展
①影响生长发育。约75%的生长激素在睡眠中分泌,过晚入睡或睡眠节律紊乱均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长此以往可能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②诱发肥胖和糖尿病。睡眠不佳可导致饮食结构变化、热量摄入增加及糖脂代谢紊乱,是引起中小学生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③影响免疫功能。不少中小学生常在考试前出现咳嗽、感冒、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与睡眠不足、睡眠节律紊乱所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除关注睡眠时长外,家长若发现孩子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甚至出现呼吸不畅、憋气等情况,应警惕孩子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
选对方法,还孩子健康睡眠
快速适应学习生活,找回良好睡眠,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
●保持规律作息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作息安排,提高学习效率,改掉拖延习惯,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娱乐及课外补习时间;尽量避免在考试前熬夜复习;有条件者可以适当午睡(应控制在半小时内);周末及假期应保持与上学日一致的作息,避免熬夜及过度补觉。
●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首先,为孩子创造舒适、干净的睡眠环境,勤通风,定期更换被褥,入睡前保持安静,避免开灯睡觉。其次,晚餐不宜吃得过晚、过饱,睡前不喝可乐等兴奋性饮料,用温水泡脚或洗热水澡有利于睡眠。第三,入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不在床上使用电子产品。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应以身作则,改正不良睡眠习惯。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
白天适当体育锻炼及接触阳光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中小学生可在课间及课后休息时间进行跑步、打球等户外活动。
●积极应对负面情绪
若孩子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长可教其尝试深呼吸,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以促进睡眠。考前有焦虑、紧张情绪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上床半小时仍无法入睡,可以让孩子走出卧室稍微活动,待有睡意时再上床睡觉。
专家寄语:睡眠有质量,成长更健康;作息需规律,环境要保障;手机合理用,家长做榜样;劳逸相结合,考试勿紧张;心情常放松,睡前少思量;打鼾需重视,用药问端详。
李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