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疫情时期,小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势在必行。这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后疫情时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随着国内的疫情发展得到了控制,学校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科学评估疫情防控形势,学生回到久违的学校,如何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来学习呢?《人文法治》指出:要总结各地疫情防控经验做法,重视发挥基层单位基础性作用,以新技术新手段为支撑,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做好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工作。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学生心理状态
心理学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正常、不平衡与亚健康状态。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与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但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的事件,如出现疫情、受到挫折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第三种状态是亚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往往发生异常行为。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二、常见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紧张情绪
紧张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高年级学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学习、人际关系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 等。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最初的状态为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冰凉等;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
造成自弃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性格内向又遭集体遗弃。有些学生不善人际交往,不会表现自我。他们看见别的同学与老师亲热交谈;娱乐活动中,别的同学大方活泼,深得别人的青睐,心中十分羡慕,但又没有勇气也这样活跃。不论大事小事,长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集体中。如果老师忽略他,同学疏远他,不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萌发自卑感。
2.身体残疾或智力低下者极易自卑。这样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命运多舛,注定不如别人,是别人嘲笑的对象。他们只有退缩,退到自己的狭小天地,拒绝合群,拒绝竞争。
3.教育方式的偏差。学生遇到失败和挫折,失去奋斗的力量时,如果教育者不是耐心地指点帮助,积极鼓励引导,而是极简单地一锤定音: “这学生真令人失望”“他只能这样了,就这块料”,学生真的会受到暗示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愿放弃机会,因为那个声音时时告诉他“你无能,如果你想试一试的话,那么结果只能失败,而且别人会更瞧不起你”。这类学生还没有去竞争已经首先输给了自己。
三、干预策略
(一)理清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
当前社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健全的心理素质,要善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中小学真正成为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二)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
定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提高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人而异的,团体辅导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要进行个别辅导。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升国旗、少先队活动和课外活动等一系列非常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三)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要与问题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庭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异常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这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教育者需要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
[2]钱志亮.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后疫情时期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以M县小学生为例》课题立项号:DX[2020]GHB449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后疫情时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随着国内的疫情发展得到了控制,学校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科学评估疫情防控形势,学生回到久违的学校,如何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来学习呢?《人文法治》指出:要总结各地疫情防控经验做法,重视发挥基层单位基础性作用,以新技术新手段为支撑,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做好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工作。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学生心理状态
心理学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正常、不平衡与亚健康状态。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与价值观、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但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的事件,如出现疫情、受到挫折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第三种状态是亚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往往发生异常行为。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二、常见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紧张情绪
紧张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高年级学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学习、人际关系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二)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 等。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最初的状态为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冰凉等;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
造成自弃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性格内向又遭集体遗弃。有些学生不善人际交往,不会表现自我。他们看见别的同学与老师亲热交谈;娱乐活动中,别的同学大方活泼,深得别人的青睐,心中十分羡慕,但又没有勇气也这样活跃。不论大事小事,长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集体中。如果老师忽略他,同学疏远他,不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萌发自卑感。
2.身体残疾或智力低下者极易自卑。这样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命运多舛,注定不如别人,是别人嘲笑的对象。他们只有退缩,退到自己的狭小天地,拒绝合群,拒绝竞争。
3.教育方式的偏差。学生遇到失败和挫折,失去奋斗的力量时,如果教育者不是耐心地指点帮助,积极鼓励引导,而是极简单地一锤定音: “这学生真令人失望”“他只能这样了,就这块料”,学生真的会受到暗示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愿放弃机会,因为那个声音时时告诉他“你无能,如果你想试一试的话,那么结果只能失败,而且别人会更瞧不起你”。这类学生还没有去竞争已经首先输给了自己。
三、干预策略
(一)理清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
当前社会形势,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健全的心理素质,要善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中小学真正成为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二)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
定期开展学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提高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人而异的,团体辅导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要进行个别辅导。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升国旗、少先队活动和课外活动等一系列非常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三)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要与问题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庭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异常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这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教育者需要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
[2]钱志亮.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后疫情时期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以M县小学生为例》课题立项号:DX[2020]GHB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