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民本位视角,运用调查、访问和观察的方法,对“摩的”存在的缘由进行探究。提出尽管“摩的”的出现和存在是不合规范的,但从摩的营运行业本身的属性、司机主体的特征和实际面临的困难、市场的需求以及管理留下的空间等方面来看,它又是合目的性的,从而为“摩的”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找寻最根本的原因,以期为以后的治理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民本位 “摩的” 合目的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摩的载客”为哪般?—— 一项关于南京城乡结合部农民生活现状的实证研究》,主持人:李燕丽,项目编号:2014SJD321。
作者简介:李燕丽、程秀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蒋昀洁,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187-02
一、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方法
“摩的”即摩托车的士,是以摩托车为工具拉客赚钱的一种方式,又叫“蹦蹦车”。它有两轮的,有三轮的,有加油的,有充电的,属于非法营运的“黑车”范畴。从CNKI收录的数据来看,关于“黑车”的研究很多,近20年与之相关的研究共有382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黑车”多指非法营运的私家车,90%是以管理者本位研究私家黑车带来的社会问题及治理对策,2%研究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其他为税费、行业竞争等问题,以司机本位进行相关研究的甚少,而以“摩的”司机立场研究“摩的”这类黑车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在本文中,笔者笔下的“摩的”特指三轮充电摩托车的士,并且以民本位视角对其存在的缘由进行探究。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调查访谈共30人,范围为江宁区HXY及周围小区一带的“摩的”司机。之所以选择该区域,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该小区地处大学城以内,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东,南京晓庄师范学院以南,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桥南村以北3.4公里,距南京药科大学地铁站5公里,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小区,借此希望能够代表城市边缘带小区普遍存在的“摩的”现象。其二,笔者住在HXY小区,便于观察,熟人熟面,有利于访谈和研究的开展。
二、“摩的”存在的合目的性理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边缘地带、交通不便、交通压力大的区域普遍存在着摩的穿梭的现象。那么“摩的”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呢?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主要从“摩的”司机是谁?乘客是谁?探究它存在的原因。
(一)“摩的”司机是谁,他们来自于哪里
摩的司机主要特征为:低学历高年龄,男性为主的农民群体。从我们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初中以下学历占60%,男性占71%,年龄在40岁到65岁之间的占70%。群体主要由农民、下岗职工和小区业主家属构成,主体为农民,占调查对象的80%。另外有20%来自于HXY及周围小区的业主家属。农民大多来自方圆5公里以内的村庄,其中距离桥南村最多。桥南村,地处江宁区南部,距离南京市26.1公里,距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仅仅1.9公里,方圆1公里之内拥有企业单位30家①,是离HXY最近的村子。
(二)他们为什么要开“摩的”
1.时间灵活、入行要求低、成本低、收入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开“摩的”的原因由主到次排序依次是工作时间灵活,入行要求低,投入本金少,来钱快,从众。从这个结果来看,农民们开“摩的”更多时候是根据自身条件做的一个职业选择。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工作时间灵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桥南村64岁的杨大叔说,“有时间了就跑跑,平时还修鞋,拉车的空档去小区修个鞋子”,山东60岁大叔也说,“想拉了就拉拉,不想拉就不拉了,这个我们自己说了算。”
好上手,不需要考取驾驶资格证。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摩的驾驶并没有强烈明确的驾驶资质的要求,农民们有个车就能上街拉客赚钱,而且成本低,收入还算可以。“其他的工作我也不会做,自己能赚一点就赚一点,替孩子减轻压力”大叔x说道。
成本低,收入可观。市场上的三轮摩的有多种规格, 拉客的摩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家敞篷农用车进行改装而成,在车厢搁一条板子,搭个布棚就可以拉客了,这种车的购车成本为2000左右。第二种是全封闭四门客运电动三轮车,同时又是老年代步车,这种车是专门载人的,购车成本大概9000左右。从调查数据来看,摩的每天收入不固定,最高可达300元,最低50多元。一次正在访谈山东大叔,另一大叔X插嘴讲到,“我有两个车呢,我那个车(四门)一天能拉两百多呢。”口气中充满了自豪。以此来计算,摩的司机们最多花半年时间就可以赚回购车成本。
2.土地拆迁、土地征收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所迫。近二十几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扩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失地、农民上楼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安置和持续性的扶持政策,那么给农民带来的必然是生活压力的增大。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 90%的摩的司机家中有土地,10%无土地,但经过我们进一步访问,所谓的“有地”,多为蔬菜地,而没有粮食地。64岁杨大叔说,“我们家的地收掉了,被DBG那个大酒店的老板收掉了,一亩地700,一次性的,总共也就两千多块钱,粮食地没了,就剩下蔬菜地,粮食都买着吃……”。拆迁上楼的农民们压力则更大,他们除了赚钱买粮食,还要维持楼房的住宿成本,50岁的摩的大姐说,“虽然政府每年有拆迁补贴,可是根本不够花销,以前住村里,喝水洗菜不用钱,但是现在用水都要钱,压力大了好多。”那么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摩的”司机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摩的”,占他们总收入的53%,当保安保洁保姆等工资收入占21%,其他如打零工、种地、孩子收入占26%。64岁杨大叔每天五点半出家门,晚上十二点回家,早出晚归,非常不易,他说,“小孩工作赚点钱,自己开个摩的,有空档还得到小区里修修鞋子,没办法,小孩今年要盖房子,花销大唉”。确实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市场化的影响,纯粹的农业生产入不敷出,再加上土地拆迁、征收,农民收入不得不多样化,非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与动力②。 3.城市管理漏洞留下可趁之机。不可否认,“摩的”的非法营运,不仅扰乱了营运秩序,而且对于城市公共安全和生活环境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政府出台“禁摩令”,不断对“摩的”的非法营运进行监管和治理。但由于管理部门治理的非常态性,突击性的巡逻检查行为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为“摩的”出现留下了一定的机会,在涉及出行拉客的时间问题时,大叔Y说,“我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半出来,八点多回去,中午十一点出来,两点半回去,下午四点多一直到晚上十二点。这样就能躲开城管了”。由此可见,管理者和被管者你出我伏,你伏我出形成了打游击的情况。而杨大叔出没的时间正好也是乘客高峰时段。
(三)乘客是谁
HXY小区1/3房屋对外出租,租户主体是学生。据笔者观察,除了个别出入时间随机灵活外,大多数出行的时间比较集中,一般集中于上下课前后,早晨七点半到八点半,中午十一点半到两点半,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主要的线路是HXY至南广学院教学楼,此段路程共1.5公里,笔者正常步行需要15分钟,如果乘坐摩的则只需两三分钟。很多情况下,为了省时间或者代步,学生往往选择“摩的”的便捷,而且,司机和乘客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默契,上车不问价,下车知多少。结合上述来看,乘客的出行时间段正好是管理空白的时候,也正好满足了“摩的”司机既能躲避管理者又能拉客赚钱的目的。
三、结论
我们常说存在即合理,言下之意,事物若是存在,那么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理由。“摩的”穿梭于城市边缘,而且非法营运,于理于法都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它是不合规范的,但是,于情,又是可以理解的。笔者通过对司机主体和乘客客体的调查、访问、观察,从而得知了它们存在的一些原因。市场有需求、有机会,并且司机们(农民)需要这样的需求和机会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合意。尽管如此,笔者并无大力支持“摩的”运营之意,反而倡导对其进行常态性的管制,与此同时,笔者还希望治理同时也要帮其找寻替代性的收入途径,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达到标本兼治,彻底解决问题,这也是笔者后续文章中要去研究的内容。
注释:
①http://ww.agri.com.cn/village/320115101200.htm(江宁区秣陵街道桥南村信息展示页面) 。
②汪远忠、孙少娟、农民收入构成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以河北W村调查为基础.生产力研究. 2009(12).
参考文献:
[1]付承伟、陈明星.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
[2]廉旭.城市“黑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公安研究.2006(12).
关键词 民本位 “摩的” 合目的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摩的载客”为哪般?—— 一项关于南京城乡结合部农民生活现状的实证研究》,主持人:李燕丽,项目编号:2014SJD321。
作者简介:李燕丽、程秀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蒋昀洁,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187-02
一、概念界定,研究视角,研究方法
“摩的”即摩托车的士,是以摩托车为工具拉客赚钱的一种方式,又叫“蹦蹦车”。它有两轮的,有三轮的,有加油的,有充电的,属于非法营运的“黑车”范畴。从CNKI收录的数据来看,关于“黑车”的研究很多,近20年与之相关的研究共有382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黑车”多指非法营运的私家车,90%是以管理者本位研究私家黑车带来的社会问题及治理对策,2%研究黑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其他为税费、行业竞争等问题,以司机本位进行相关研究的甚少,而以“摩的”司机立场研究“摩的”这类黑车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在本文中,笔者笔下的“摩的”特指三轮充电摩托车的士,并且以民本位视角对其存在的缘由进行探究。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调查访谈共30人,范围为江宁区HXY及周围小区一带的“摩的”司机。之所以选择该区域,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该小区地处大学城以内,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东,南京晓庄师范学院以南,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桥南村以北3.4公里,距南京药科大学地铁站5公里,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小区,借此希望能够代表城市边缘带小区普遍存在的“摩的”现象。其二,笔者住在HXY小区,便于观察,熟人熟面,有利于访谈和研究的开展。
二、“摩的”存在的合目的性理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边缘地带、交通不便、交通压力大的区域普遍存在着摩的穿梭的现象。那么“摩的”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呢?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主要从“摩的”司机是谁?乘客是谁?探究它存在的原因。
(一)“摩的”司机是谁,他们来自于哪里
摩的司机主要特征为:低学历高年龄,男性为主的农民群体。从我们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初中以下学历占60%,男性占71%,年龄在40岁到65岁之间的占70%。群体主要由农民、下岗职工和小区业主家属构成,主体为农民,占调查对象的80%。另外有20%来自于HXY及周围小区的业主家属。农民大多来自方圆5公里以内的村庄,其中距离桥南村最多。桥南村,地处江宁区南部,距离南京市26.1公里,距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仅仅1.9公里,方圆1公里之内拥有企业单位30家①,是离HXY最近的村子。
(二)他们为什么要开“摩的”
1.时间灵活、入行要求低、成本低、收入高。从调查情况来看,开“摩的”的原因由主到次排序依次是工作时间灵活,入行要求低,投入本金少,来钱快,从众。从这个结果来看,农民们开“摩的”更多时候是根据自身条件做的一个职业选择。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工作时间灵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桥南村64岁的杨大叔说,“有时间了就跑跑,平时还修鞋,拉车的空档去小区修个鞋子”,山东60岁大叔也说,“想拉了就拉拉,不想拉就不拉了,这个我们自己说了算。”
好上手,不需要考取驾驶资格证。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摩的驾驶并没有强烈明确的驾驶资质的要求,农民们有个车就能上街拉客赚钱,而且成本低,收入还算可以。“其他的工作我也不会做,自己能赚一点就赚一点,替孩子减轻压力”大叔x说道。
成本低,收入可观。市场上的三轮摩的有多种规格, 拉客的摩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家敞篷农用车进行改装而成,在车厢搁一条板子,搭个布棚就可以拉客了,这种车的购车成本为2000左右。第二种是全封闭四门客运电动三轮车,同时又是老年代步车,这种车是专门载人的,购车成本大概9000左右。从调查数据来看,摩的每天收入不固定,最高可达300元,最低50多元。一次正在访谈山东大叔,另一大叔X插嘴讲到,“我有两个车呢,我那个车(四门)一天能拉两百多呢。”口气中充满了自豪。以此来计算,摩的司机们最多花半年时间就可以赚回购车成本。
2.土地拆迁、土地征收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所迫。近二十几年来,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扩展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失地、农民上楼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安置和持续性的扶持政策,那么给农民带来的必然是生活压力的增大。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来看, 90%的摩的司机家中有土地,10%无土地,但经过我们进一步访问,所谓的“有地”,多为蔬菜地,而没有粮食地。64岁杨大叔说,“我们家的地收掉了,被DBG那个大酒店的老板收掉了,一亩地700,一次性的,总共也就两千多块钱,粮食地没了,就剩下蔬菜地,粮食都买着吃……”。拆迁上楼的农民们压力则更大,他们除了赚钱买粮食,还要维持楼房的住宿成本,50岁的摩的大姐说,“虽然政府每年有拆迁补贴,可是根本不够花销,以前住村里,喝水洗菜不用钱,但是现在用水都要钱,压力大了好多。”那么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摩的”司机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摩的”,占他们总收入的53%,当保安保洁保姆等工资收入占21%,其他如打零工、种地、孩子收入占26%。64岁杨大叔每天五点半出家门,晚上十二点回家,早出晚归,非常不易,他说,“小孩工作赚点钱,自己开个摩的,有空档还得到小区里修修鞋子,没办法,小孩今年要盖房子,花销大唉”。确实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市场化的影响,纯粹的农业生产入不敷出,再加上土地拆迁、征收,农民收入不得不多样化,非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与动力②。 3.城市管理漏洞留下可趁之机。不可否认,“摩的”的非法营运,不仅扰乱了营运秩序,而且对于城市公共安全和生活环境也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政府出台“禁摩令”,不断对“摩的”的非法营运进行监管和治理。但由于管理部门治理的非常态性,突击性的巡逻检查行为和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为“摩的”出现留下了一定的机会,在涉及出行拉客的时间问题时,大叔Y说,“我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半出来,八点多回去,中午十一点出来,两点半回去,下午四点多一直到晚上十二点。这样就能躲开城管了”。由此可见,管理者和被管者你出我伏,你伏我出形成了打游击的情况。而杨大叔出没的时间正好也是乘客高峰时段。
(三)乘客是谁
HXY小区1/3房屋对外出租,租户主体是学生。据笔者观察,除了个别出入时间随机灵活外,大多数出行的时间比较集中,一般集中于上下课前后,早晨七点半到八点半,中午十一点半到两点半,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主要的线路是HXY至南广学院教学楼,此段路程共1.5公里,笔者正常步行需要15分钟,如果乘坐摩的则只需两三分钟。很多情况下,为了省时间或者代步,学生往往选择“摩的”的便捷,而且,司机和乘客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默契,上车不问价,下车知多少。结合上述来看,乘客的出行时间段正好是管理空白的时候,也正好满足了“摩的”司机既能躲避管理者又能拉客赚钱的目的。
三、结论
我们常说存在即合理,言下之意,事物若是存在,那么必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理由。“摩的”穿梭于城市边缘,而且非法营运,于理于法都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它是不合规范的,但是,于情,又是可以理解的。笔者通过对司机主体和乘客客体的调查、访问、观察,从而得知了它们存在的一些原因。市场有需求、有机会,并且司机们(农民)需要这样的需求和机会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合意。尽管如此,笔者并无大力支持“摩的”运营之意,反而倡导对其进行常态性的管制,与此同时,笔者还希望治理同时也要帮其找寻替代性的收入途径,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达到标本兼治,彻底解决问题,这也是笔者后续文章中要去研究的内容。
注释:
①http://ww.agri.com.cn/village/320115101200.htm(江宁区秣陵街道桥南村信息展示页面) 。
②汪远忠、孙少娟、农民收入构成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以河北W村调查为基础.生产力研究. 2009(12).
参考文献:
[1]付承伟、陈明星.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
[2]廉旭.城市“黑车”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公安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