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教材,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
1 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积累活动经验,而这种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实物操作、借助图形、通过自然语言的描述或数字符号等多种方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的安排一些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如五年级上册“分饼”一课中为了解决“ 3 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 4 个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 9 张饼呢?”我让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把自已想像成书中情境里的馋嘴小八戒师徒四人,在小组内编一个小故事,并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形成有亲身的感受,并能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展示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这是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恰当融入生活素材
实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从原有的水平上展开数学学习,努力体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教学中实验教师要多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设计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实践活动: 1 搭配衣服 → 2 搭配菜谱 → 3 搭配路线 → 4 搭配各色的橡皮泥 → 5 做搭配数字卡片的游戏 → 6 搭配座位 → 7 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搭配问题。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已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都没有离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让课堂“活”起来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照片”及根据学生喜爱看照片和愿意结识新朋友的特点,我在导入新课时并没有依据书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对班同学的照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与以往有所不同?因为我把对班的同学也带来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到处找)你们想见他们吗?(学生兴致很高急呼“好”)那好,现在,我马上叫他们到前面来(学生都很惊奇)。(师出示对班学生的照片)师:(指照片)这就是对班的学生们。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王青”对班的班长,他不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在纪律、卫生各方面都是最棒的,尤其是他的“人缘”最好,同学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小青班长”,要是有什么事的时候就说“小青班长”快来帮帮忙。每次他都做的很出色。但美中不足的就是他的个头太小,这不,大家也看到了,老师在排座位的时候把他排到了前面。师引生(生齐答第三组,第二座)同学们很快就确定出了他的位置,那么,其它同学的位置你会确定吗?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确定位置。师板书“确定位置”。这样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拉进了学生与教材、数学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 补充或调整教材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积累活动经验,而这种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具体实物操作、借助图形、通过自然语言的描述或数字符号等多种方式,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的安排一些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如五年级上册“分饼”一课中为了解决“ 3 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 4 个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 9 张饼呢?”我让学生四个人为一小组,把自已想像成书中情境里的馋嘴小八戒师徒四人,在小组内编一个小故事,并用圆形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形成有亲身的感受,并能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展示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这是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恰当融入生活素材
实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从原有的水平上展开数学学习,努力体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教学中实验教师要多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的设计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导入――实践活动: 1 搭配衣服 → 2 搭配菜谱 → 3 搭配路线 → 4 搭配各色的橡皮泥 → 5 做搭配数字卡片的游戏 → 6 搭配座位 → 7 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搭配问题。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已每天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都没有离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让课堂“活”起来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智慧。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了身边的资源“照片”及根据学生喜爱看照片和愿意结识新朋友的特点,我在导入新课时并没有依据书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对班同学的照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与以往有所不同?因为我把对班的同学也带来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这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到处找)你们想见他们吗?(学生兴致很高急呼“好”)那好,现在,我马上叫他们到前面来(学生都很惊奇)。(师出示对班学生的照片)师:(指照片)这就是对班的学生们。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王青”对班的班长,他不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在纪律、卫生各方面都是最棒的,尤其是他的“人缘”最好,同学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小青班长”,要是有什么事的时候就说“小青班长”快来帮帮忙。每次他都做的很出色。但美中不足的就是他的个头太小,这不,大家也看到了,老师在排座位的时候把他排到了前面。师引生(生齐答第三组,第二座)同学们很快就确定出了他的位置,那么,其它同学的位置你会确定吗?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确定位置。师板书“确定位置”。这样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拉进了学生与教材、数学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