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大学生性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及对策探究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19791013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在大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快速演变,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冲击,性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性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并探究了性教育难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法,希望本研究能为我国的性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性教育;伦理难题;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296
  一、大学生性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一)性教育的含义及目的
  性具有社会属性。它是生物界自然的生理需要,也是作为“人”的本质需要。性行为的发生与一定的经济利益有关,但也同时调节着人们的基本道德。从广义上看,性教育涉及的面十分之广,不仅包括身体健康的教育、相关知识的传授,也包括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大学生性教育在中国推行现状
  1.学校的性教育——性是教育课程的边缘存在
  1990年鲁迅先生在杭州师范学堂第一次开展关于性教育的知识讲座,为当时封建沉闷的社会带去了一丝甘霖和雨露。1912年,性教育的概念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谭嗣同称,性教育应该走进大众视线。1946年,潘光旦翻译出版了《性自理学》一书,受到许多青年读者的喜爱。总之,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专家学者,他们带头参与研究性学,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57年,毛主席在党中央会议上提出,中学生的课堂应该增加一门关于性教育的学科,周恩来总理也是性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他明确提出要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性教育。
  2001年我国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形式规定了各大高校都应该实施性健康教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依旧有不少学校都未真正执行。哪怕有个别学校进行了性知识的讲解,但其出发层面也仅仅是医学健康上。根据国家艾滋病预防行为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有近8层的公众支持大学开设相关课堂,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大学教学模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性教育往往作为选修课被很多老师和同学们边缘化。
  2.家庭的性教育——性是家庭教育的禁忌存在
  孩子從出生开始,接触到的一个社会人便是爸爸和妈妈,父母在孩子性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应当给予最正确的性观念引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羞于谈论性话题。他们认为,性不应该拿在大庭广众之下,应该被禁忌。也有一些家长考虑到过早地向孩子传授性教育知识,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导致孩子还未到达适婚年龄就过早地发生性行为。2018年,我国性教育学者潘缓铭与黄盈盈对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采用搜集信息,结果发现一个家庭中,父亲几乎很少向女儿谈论性话题,这部分家庭的人数占比达到了80%以上,而母亲对儿子,也很少有过深入交谈,但也有近一半的母亲,会向自己的女儿主动讲述性方面的话题。
  二、当前中国大学生性教育面临的伦理问题
  (一)性教育多元化的冲突
  1.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限制
  (1)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下表现为突出的集体主义,也就是主张个人是社会的附属,个人利益应该以集体利益为前提的国家至上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侧重于社会关系的强调,而把人在性方面的表现看做了与社会的对立面,强调了性问题的严重性,认为性方面人类的诸多表现和社会和谐之间是冲突的。在传统中国的婚姻关系中,涉及到双方的亲朋好友以及父母和儿女等亲情方面的压力,这在社会关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越轨行为的拒绝并不全部来自于人的愧疚与罪恶,而更多的是迫于行政处罚以及道德谴责等外部环境的压力,在社会舆论以及家庭伦理的约束下而产生的畏惧感。
  (2)西方的性价值观中,将性的核心定位在快乐上。认为在夫妻关系中性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而追求感官上的性享受也是正常行为。康德对婚姻的解释是,男女彼此间相互利用性的法律协定。
  2.性道德在传统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精神文化层面也出现了转变。关于性观念,近代以来产生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人们对于爱情,婚姻以及性三者的认识上。旧有道德并没有完全的被新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所取代,在社会利益的调节中还发挥一定作用,部分腐朽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生活仍然有着影响。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之间矛盾和冲突仍然剧烈,在追求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暴力和强制仍然是主手段。
  (二)大学性知识教育与传统性道德教育的冲突
  当前的大学生性知识教育与中国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在如下几个方面产生了冲突:
  1.大学性知识教育与“谈性为耻”的传统性道德观念的冲突
  性知识教育侧重于从理性的角度,帮助人们正确科学地去解读性的神秘感,将信息充分的了解,从而避免因为对于性的无知而造成的不可弥补的伤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谈论性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将性类比成为鬼魅之气,是不能放到台面上和公开去谈论的。传统社会中人们在性的表达上总是含蓄和模糊的,认为公开提起来性知识是下流人士所为,特别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性知识教育主张无师自通,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掌握性知识,不需要传授与教导。
  2.大学性知识教育与婚前禁欲观之间的冲突
  性知识教育主要包括性疾病预防和避孕知识,进行性知识教育并不是为了避免婚前的性活动,而是为了从生理和心理上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减少性疾病的传播和发生等,提高人们的性健康,实现人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进行性知识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对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不要进行性放纵也不要性压抑,从而进行正确的性行为。在传统性道德观念中,要求婚前禁欲,但步入近代以来这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然而与西方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性观念还是较为闭塞严苛的。   3.大学性知识教育与传统生殖观念的冲突
  关于性价值观,儒家文化中采取了统一专制的管理,把性功能仅仅放在了人类的繁衍上进行考虑,认为除此之外的性活动都是违背伦理道德的。性知识教育对人们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理解性欲与性冲动,同时正确认识自慰行为,降低自我性行为的罪恶感和内心愧疚,在进行亲密动作诸如拥抱或接吻时,为性行为的发生做好卫生工作,同时了解性行为中同性上如何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以及如何同老年人或残疾人进行独处时调试心理与生理。
  (三)单一的性教育与多元性行为的冲突
  1.性行为的多元化现状
  中国社会性行为多元化的表现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分析:
  (1)性取向多元化。性取向指的是性指向,也就是说除了大多数异性恋之外,还存在部分的双性恋、无性恋以及同性恋。截止到2018年,在同性恋的年龄分布上,6%的初中生和11%的高中生以及16%的大学生和剩下的18%在报告中显示对同性感兴趣且有身体接触的欲望,5%、5%和8%,发生过性行为的占比1.6%、1.7%、1.7%和5.1%。
  (2)性尝试的低龄化发展。截止到2018年,年龄在14到17岁的青少年中有过性行为的少男占到了12.6%到15.4%,而女性占比8.3%到11.9%,同时有关数据表明,14至17岁的少男有过自慰行为的占比20.3%,少女占比7.3%。
  (3)婚前性行为上升趋势明显。婚前性行为是正常的,但要正确引导,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避免一系列的性违法犯罪和性疾病。在接受调查的16到61岁成年人中,从2000年婚前性行为的占比是38.9%,发展到2018年上升为57%。尽管说自2000年起,婚前性行为者占比已不在少数,但是同居比例却并不高,仅占比6.9%。有15%到23%的青少年认为,不太熟悉的男女之间也可以发生性行为。
  2.大学性教育的单一化和表面化现象
  性教育单一化的问题在我国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1)单一的教材。当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性教育出版的教材,同时有关教育大纲也处在缺失的状态。近年来,尽管性教育已经纳入到学生学习的部分章节中,但是面向学生所出版的专门性教育材料还是较为缺乏的。当前关于大学生性教育教材,我国投入使用的仅有《性科學概论》和《性伦理学新论》两本。
  (2)形式过于单一。目前我国专门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此外因为教育方式的单一化,使得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教育与教学多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性知识传授往往是采取人体解剖图的形式或者播放相关教育教学片段,很少有老师进行细致的辅助性解答。
  (3)表面化现象严重,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与性教育相关的课程及活动,但是很多没有落到实处。
  3.单一性教育与多元性行为的对抗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在16到24岁的大学生中,除却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外,很多高校学生对于避孕和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均没有较为充分的了解,因此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进行性行为时,很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容易导致意外怀孕,不得不采取人工流产。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首次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的仅仅占比49%,年龄在24岁左右的人群,约有48%的人令自己或者他人怀孕。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虽然人们在性教育观念上已经有所转变,不再停留在旧有的性道德观念上,但是在高校学生的性教育知识普及上,我国还需要从形式上做出多元化的提升,此外,性知识教育的实际性传播效果也需要增强。
  三、 当前中国大学生性教育面临伦理难题的原因
  (一)性道德与性行为的脱节
  现阶段人们从生活方式以及性行为上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但是在性道德上还存在滞后性。有半数的公众认为传统性道德有本身的合理性,但是和当今开放的社会形势呈现出矛盾的情况。伴随社会观念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青少年身心方面都表现出提前成熟化,所以性行为的发生比例也不断上升,不安全性也在增加,人工流产以及非意愿妊娠比例不断上升,性暴力和性疾病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一大社会严重威胁,人们在性道德规范上往往存在多种标准,导致人们性行为还缺乏规范性的合理引导。
  (二)西方性解放的冲击
  1.性自由的观念
  性自由观念在提出的最开始是为了让两性在婚姻当中保持平衡状态。但是伴随着性自由观念的不断发展,逐渐表现成身体和性都成为人的完全支配物,性道德被忽视和排斥在外,否定由社会来管理人的性。西方社会所推崇的性自由观念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在特定时期起到了和专制主义相抗衡,抨击封建教会的积极作用。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推崇的性道德,只是单纯讲究性自由,这种性自由指的是将性和爱与婚姻生育之间相脱离,符合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扩大的要求。
  2.家庭结构的变化
  伴随着西方革命的进行,性观念的解放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做出了改变,这突出表现在家庭结构上,让很多家庭形式出现在新时代中,比如说再婚家庭和同性恋家庭,以及非法同居关系等。同性恋在很多西方国家是拥有合法地位的,同时堕胎合法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和接受新型的家庭模式。对于婚外生子,西方相关方面法律也在做出不断的完善,政府通过福利的提供,使女性单亲家庭得到了来自社会层面的多种支持,传统模式下建立在婚姻关系中的一夫一妻制也出现了变化,很多年轻人开始接受婚前同居,然而很多人看到的是西方性自由观念下的轻松生活方式,认为体现出了对于个人权利的充分尊重,实现了个人生活的自由化,但是却忽视了在这样性自由观念下所导致的社会弊端。
  (三)传统性道德观念的影响
  性道德的封建社会时期,男性掌握着各类资源并享有资源产生的利益,所以稳定男性的社会地位是当时的设定礼法的初衷,而礼法中对道德的限制注定不能使男女平等,反而纵容男性;两性之中,性权利是单向的,而权利的单向承载者多是男性,女性却单向承担着义务,以至于男尊女卑的反道德观念在我国古代愈演愈烈。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以及社会都用传统的性别观引导幼童,将男女的区别扩大化,把性别差异认作强弱有别,从而强化男尊女卑的反道德性别歧视观。   四、 解决中国大学生性教育难题的对策研究
  (一)更新性教育的概念
  1.大学生的性教育应树立平等的教育理念
  (1)构建开放而理性的性教育观点。构建开放而理性的性教育观点,开放不意味着放开,而是表示教育从业人员应坦诚的和受教育者展开用心的沟通,尊重 的同时要接纳受教育者的不同;表示应正确看待性欲望,客观认识性,用正面的心态看待性;同时,开放表示不贬低、逃避性,应破除旧观点的限制,更科学理性地面对性。
  (2)教育从业者必须认可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认可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尊严,尊重受教育者的各项权利,有性表达权、性教育权、性健康权,应由受教育者的不同现况以及需求进行判断,开展教育活动要因人而异;教育从业者不能由自身好恶来讲述性知识,要理智讲授性知识、性道德。
  (3)充分打开性教育还应把握平等的尺度。平等意味着打破歧视。第一要打破性别歧视。教育者个人应拥有正确观点,教育过程中要弱化传统观念中对性别的看法。受教育者弱化男强女弱的观点,要注意使受教育者心中认可男女平等的观点。
  2.大力发展质性型研究
  构建全民终身的性教育观符合人体生长发育的所需。性是与生俱来的所需,它随着年龄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情况。人类都需要性行为,它是人的生命力表达的地方,它也为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助力,丰富人的生活。所以性教育要贯穿终身。当前高校的范围不再只是大学生,也包括成人大学、老年大学等等,这就使得构建终身的性教育观日趋重要,开展性教育过程中应“瞻前顾后”,始终把性教育的展开基于受教育者的性健康观念及美好生活上,在重视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道德观、人格理念的同时也要注重受教育者日后的改变。
  (二)重建性道德
  1.树立大学生有底线的性道德
  所谓性道德的底线,应是一切完全处于双方自愿,是由自然的相互吸引的,在过程中彼此保持愉悦,而不对别人或对彼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的性行为。古往今来,性交易一直存在,虽然披着不同的防护衣,但其本质都是相同的,以金钱换取性交,也就
  是卖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有提到两性关系,公妻制是只属于资产阶级社会的,建立在私有制之上,卖淫就是公妻制的体现,共产主义是要消灭公妻制的。
  2.教育大学生提高性道德的包容性
  教育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针对男学生,要让他们懂得责任、真诚和关愛,对于女学生而言,让她们懂得自尊、自爱和自重,让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他们心中。荀子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性、情与欲三者联系密切,但大学生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处理好情与欲与性的问题。负责。
  (三)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和谐的教育模式
  性教育的成功开展,不仅需要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家长、社会和有关部门的付出也十分重要,四方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做好性教育。四方中,以政府和家庭和学校为主体,社会为辅,共同努力,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性观念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祖国青年。
  1.政府调控
  我国政府对于性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有不小的权力可以来控制它,昔日,政府一度把性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出现了性两极分化的现象 ,后来随着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国家渐渐松开了对性的掌控权,即便如此,国家对于性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主要推动了的作用,同时也占据主导地位。性教育事业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开展的,国家的政策是该事业强有力的后盾与保障。
  2.家庭影响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在性教育路上,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会深深烙在孩子的心中,会影响他今后的对性的认知以及性行为,这种影响几乎是伴随终身的,且难以改变。如果孩子的父母不愿意做孩子的性教育启蒙师,那么孩子性知识将会从各种带着偏见甚至是畸形观念的社交媒体或者是同样对性一知半解、鱼龙混杂的同辈中获得,这是非常危险的。父母还应强调一些原则,比如不要过早恋爱,对待感情要有责任心等,让孩子知道在性问题的处理上是有原则的。
  3.学校教育
  性教育的主要开展场所就是学校,因为学校聚集了大批年岁相差不多的青少年,学校相较于家庭和社会而言,有强大的师资资源和相关教材,最适合开展性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校提供一些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因为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性一直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持与保护,学校在进行性教育时会更合乎常规。(2)按照大学生的现实性需求来配备相关的课程,解决大学生在性上的一系列问题。学校应有的放矢的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
  结论
  针对性教育的研究,即可治标又可治本,不过需要时间的沉淀。短期内,性教育可以撕开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羞涩面纱,改变人们传统观念,减少类似于AIDS这种性疾病的发生率,还能减少性交易、性犯罪的发生率。长期来看,性教育可以让人们优生优育,避免人口泛滥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会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数;研究性教育滞后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对性教育事业的成长意义非凡。要想使我国性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教育大学生时,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为目的。此外,要认识到性教育伦理难题的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传统文化,经济水平等,所以在解决性教育难题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蓉,刘婷婷.中国教育经费配置结构分析——基于历史趋势和国际视野的双重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6):46-61.
  [2]王雪婷.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性教育内容演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0(016).
  [3]谢莹. 当前中国性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4]黄盈盈,潘绥铭.中国少年的多元社会性别与性取向——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06):57-63.
  [5]陈文联,杨秋华.近代中国“性教育”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73-78.
  [6]夏明亮.中国性教育之父张竞生[J].文史春秋,2007(06):39-4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有菊 ,云南工商学院,文学系,本科生;通讯作者:彭小娟,云南工商学院,文学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修养,塑造良好的科学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也产生了一定变化。基于此,以下就将重点探讨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81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开展有效教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92  一、现代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弱化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教学中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辅助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是却不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经过软件加工出来的图像已经失真,并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实物时却不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所以老师要在“学生为主题”的思想指导下,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将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自主管理;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63  哲学家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
期刊
摘要:城市与贫困山区的巨大发展差异,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确认知到的。但是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设施上的差异都不允许扩大教育上的差异,教育应该是更加公平,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应该获得更好的教育,出于这一目的,本文基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献言献策。  关键词:贫困山区;互联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79  当有人提及城市
期刊
摘要:数学有着逻辑性、系统性强的特点,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课前对旧知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学生可利用微课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又引发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本文基于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91  引言  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关注科学课程教学革新与发展,让学生在全新授课环境下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拓展自身的科学思维,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探究素养。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授课方法上进行创新,积极践行生活化理念,对具体的授课活动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针对科学课教学实施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思想有效贯彻途径进行合理分析。  关键词:小
期刊
摘要:生长在贫困山区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父母不在身旁的问题,还有继而衍生的教育学习问题。在分析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时,笔者发现以下三种问题,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管力度不够,性格两极分化,学习效果总体较差。解决上述问题,对贫困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科学可执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特殊问
期刊
摘要:从小到大体育课程都是我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科目。在注重学习理论的同时,身体的锻炼也更加重要。本文则给大家进行分析体育老师应该怎样去引起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制定一些方案,让学生们喜欢体育,从而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95  针对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体育课程,一般教学方式都比较老套,并且学
期刊
摘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依靠着中华儿女采取各种方法与途径进行传承与发扬。其中新探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新时代,国家号召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道德的,体质强壮的人才,所以现在小学生需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开始了体育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课堂内外渗透数学史教学的三种方法,以期借此拓展学生视野,丰富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史;兴趣激励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4-277  一、渗透数学史料的必要性  1、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一线教师未重视数学史在教育中的价值和地位,教学中,忙于赶进度,把讲述数学史认为是浪费时间的多余之举[1]。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