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教师应当立足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立足课堂 初中化学 思维能力
化学的学习既要勤动手,又要会动脑,二者缺一不可。苏科版教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课堂,从不同维度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三个不同维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一题多解。提升思维灵活性
知识本身是灵活的,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常常依赖于课堂学习,因此思维灵活性也有所欠缺。而一题多解可以有效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例题:600c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80 g,将其温度降低到200c,问有多少克硝酸钾晶体析出?(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600c时为110 g,20~C时为32 g)。这道题涉及的知识:当溶液剂量不变,饱和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要使溶液变成另一状态下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溶质析出或加入。这道题一般有两种解法。解法一:设60~C时8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硝酸钾z克,列得比例等式:110:(100 110)=x:80,解得x=41.9,其中水为38.1 g。再通过列比例式,算得20℃时,38.1克水能溶硝酸钾12.2 g。那么析出的硝酸钾就是41.9-12.2=29.7g。解法二: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20℃时溶解度为32 g,(100 110)g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到20℃时有(110-32)g硝酸钾析出,本题设有x g硝酸钾析出。(110-32):(100 110)=x:80,解得x=29.7。本题解法一是很容易想到的,很多学生也是采用解法一。但是很明显解法二比较简单,只要坚持在解题上再“多想一步”,付出点时间,那么获得的回报将是节省更多时间。
灵活思維就是要绕过解题的烦琐过程,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直击解题关键。当然,这是所有学生都想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思维训练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化学中灵活思维的训练,就是不断寻找“解法二”,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灵活的解题思维。
二、触类旁通。深化思维敏捷性
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因此在考试时,在运用化学知识方面会表现得有一些生疏。而对于考试来说,思维的敏捷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所有考试都是限时的。敏捷性不同于追求速度,而是通过长期训练、总结获得的一种思维能力。
例题:在下面几种含氧化合物中,哪种化合物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NO、N2O3、N2O、NO2)这道题最常规的解法就是直接求出每个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比较大小。一般来说,选择题最容易出快速解法,这道题也不例外。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四种化合物都是氮氧化合物,那么我们可以将这四种化合物的分子式统一写成N2O2、N2O3、N2O、N2O4。经过这样一个转化,每个分子式里的氮原子数目相同,那么很容易观察出N2O4里的氧原子数目最多,也就是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因此,答案就是变形前的N2O4即NO2。对于选择题,学生还是比较敏感的,一般都会想到通过类比寻找快速解法。这种想法很好,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导,力求做了这道氮氧质量分数的题,其他的质量分数题也就“拿下”了。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思维敏捷性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我们不要只针对某个题目、某个知识点的所谓快速解法,而是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式,触类旁通,建立头脑中的“高速公路”,让思想畅行无阻。
三、由表及里。培养思维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学生接触到的实验现象是表象,而从现象看到本质,体现的则是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化学实验中有各式各样的实验现象,其中显色反应是极其常见的一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其表面会逐渐变褐色。对于这个表象,大家往往熟视无睹,不明就里。为什么会变色?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深刻性的形成过程。学生都知道二价铁离子溶液显绿色,三价铁离子显红色。铁离子的颜色变化就是苹果变色的原理,其中需要补充的知识就是苹果汁中含有铁离子。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实验现象和原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思维是否深刻,我们仅仅从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是无法看出来的。可以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并不能让学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恰恰是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化学思维很有必要。化学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罗艳)
[关键词]立足课堂 初中化学 思维能力
化学的学习既要勤动手,又要会动脑,二者缺一不可。苏科版教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课堂,从不同维度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三个不同维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一题多解。提升思维灵活性
知识本身是灵活的,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常常依赖于课堂学习,因此思维灵活性也有所欠缺。而一题多解可以有效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例题:600c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80 g,将其温度降低到200c,问有多少克硝酸钾晶体析出?(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600c时为110 g,20~C时为32 g)。这道题涉及的知识:当溶液剂量不变,饱和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要使溶液变成另一状态下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溶质析出或加入。这道题一般有两种解法。解法一:设60~C时8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硝酸钾z克,列得比例等式:110:(100 110)=x:80,解得x=41.9,其中水为38.1 g。再通过列比例式,算得20℃时,38.1克水能溶硝酸钾12.2 g。那么析出的硝酸钾就是41.9-12.2=29.7g。解法二: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20℃时溶解度为32 g,(100 110)g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到20℃时有(110-32)g硝酸钾析出,本题设有x g硝酸钾析出。(110-32):(100 110)=x:80,解得x=29.7。本题解法一是很容易想到的,很多学生也是采用解法一。但是很明显解法二比较简单,只要坚持在解题上再“多想一步”,付出点时间,那么获得的回报将是节省更多时间。
灵活思維就是要绕过解题的烦琐过程,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直击解题关键。当然,这是所有学生都想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思维训练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化学中灵活思维的训练,就是不断寻找“解法二”,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灵活的解题思维。
二、触类旁通。深化思维敏捷性
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因此在考试时,在运用化学知识方面会表现得有一些生疏。而对于考试来说,思维的敏捷性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所有考试都是限时的。敏捷性不同于追求速度,而是通过长期训练、总结获得的一种思维能力。
例题:在下面几种含氧化合物中,哪种化合物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NO、N2O3、N2O、NO2)这道题最常规的解法就是直接求出每个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再比较大小。一般来说,选择题最容易出快速解法,这道题也不例外。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四种化合物都是氮氧化合物,那么我们可以将这四种化合物的分子式统一写成N2O2、N2O3、N2O、N2O4。经过这样一个转化,每个分子式里的氮原子数目相同,那么很容易观察出N2O4里的氧原子数目最多,也就是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因此,答案就是变形前的N2O4即NO2。对于选择题,学生还是比较敏感的,一般都会想到通过类比寻找快速解法。这种想法很好,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导,力求做了这道氮氧质量分数的题,其他的质量分数题也就“拿下”了。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思维敏捷性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我们不要只针对某个题目、某个知识点的所谓快速解法,而是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式,触类旁通,建立头脑中的“高速公路”,让思想畅行无阻。
三、由表及里。培养思维深刻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学生接触到的实验现象是表象,而从现象看到本质,体现的则是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化学实验中有各式各样的实验现象,其中显色反应是极其常见的一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苹果切开后放置一段时间,其表面会逐渐变褐色。对于这个表象,大家往往熟视无睹,不明就里。为什么会变色?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深刻性的形成过程。学生都知道二价铁离子溶液显绿色,三价铁离子显红色。铁离子的颜色变化就是苹果变色的原理,其中需要补充的知识就是苹果汁中含有铁离子。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实验现象和原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思维是否深刻,我们仅仅从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面是无法看出来的。可以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并不能让学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恰恰是教师师德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化学思维很有必要。化学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