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推动人文教育活动的开展。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在学生人格塑造、情操陶冶以及文化素养培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古诗词教学,从激趣入手,让学生感受古诗词学习的乐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激趣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课堂 激趣策略
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内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古诗词内容,可由于古今語言存在着差异,并且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难以体会诗人情感。同时,古诗词内容较为抽象、精练、含蓄,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一、引入典故,利用故事激趣
以往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单一的讲解方式,或者单纯的问答方式,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单调,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影响古诗词学习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层次分析古诗词,引入相应的典故,借助故事激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保证古诗词学习效果。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古时候,白居易在洛阳担任太子的老师,一天他外出游玩,在香山寺的白莲池旁边,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头上扎着两个发髻,穿着红色衣裤,蹦跳着从家里出来,左右看了看,发现并没有人,高兴地撑起一只小船,向池塘的深处划去。小孩子一边欣赏着荷花,一边摘几个莲蓬,品尝着甘甜美味的莲子。他意识到不能在池塘待得太久,于是偷偷划船到岸边,快速地溜回家,心想着自己隐藏得非常好。随后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孩子隐藏得好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诗词中小孩子的可爱、可亲。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做出相应的解释,虽然他偷偷地划船出去,但是,会留下划船经过的痕迹,这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小孩子的踪迹。作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写下了《池上》这首诗。通过这样的方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联系音乐,通过旋律激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是文学思想的延伸和拓展。古诗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词句非常优美,并且其韵律和谐,有着比较强的节奏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深层次发掘古诗词的情感,引入优美悦耳的音乐,将古诗词和音乐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古诗词文字的美妙,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山居岁月》的钢琴独奏曲进行教学,该乐曲非常欢快,将山间虫语鸟鸣、小溪流水和钢琴曲结合起来。通过聆听舒缓错落的琴声,仿佛可以看到一条溪流,微风吹拂树叶,鲜花盛开,天空蔚蓝,以及白云变换的场景。同时,乐曲可将人带入美好的回忆,有夏日的瓜棚豆架,围绕树木和草丛旋转的人,捕捉蝴蝶、蜻蜓的场景,显得更加美好宁静。优美的节奏能拨动学生内心的旋律,唤醒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古诗词展开想象,深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想象,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描写的环境和画面,感受诗句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感受作者对农村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构建情境,借助表演激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少的古诗词,很多古诗词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切身体验情境,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借助表演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创设具体情境时,需要深入分析古诗词内容,在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做好角色分配,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教学中,此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场景,首句汇总描写了劳动场面,村中的男男女女做着各自的劳动。白天男人在水稻田里插秧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活之后,晚上就搓麻绳、织布。诗句的后两句则是描写小孩子的童趣,小孩子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在耳濡目染下,在茂盛的桑树下学习种瓜。整首诗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现出紧张的初夏劳动氛围,使得诗意更加妙趣横生。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想象,展示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如:小孩子在学习种瓜的时候,会说些什么?会向大人问些什么?会怎样去种瓜?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表演活动,结合学生表演给予评价,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四、利用画面,开展绘画激趣
在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诗人更加注重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读者通过文字可以想象其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古诗词内容,让学生阅读和朗诵诗句,全面了解其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相应的绘画活动。通过绘画将自己感受的画面展现出来,借助绘画形式,将凝练抽象的语言转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结合学生绘画活动能加深诗句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教学,此诗主要描写了初夏晚春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和菜花稀,呈现出江南农村景色的特点,有花朵和果实,有颜色和形状。在学生阅读之后,通过诵读。学生可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如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一棵棵梅子树上,梅子开始变得金黄,杏子树上挂满了大大的杏子,一片片雪白的荞麦花,加上稀稀落落的油菜花,太阳在高空悬挂着,映照出短短的篱笆影,一只只蝴蝶和蜻蜓在篱笆旁翩翩起舞。在这样的描述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开展绘画活动。在实际的绘画中,有些学生则会在画面中添加房屋,也有学生会添加一些劳作的人。学生对色彩的应用,使得诗词意境更好地展示出来,呈现出景色各异的初夏江南农村景色。在绘画中,学生不仅可以全面理解诗句,而且会适当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借助绘画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古诗词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古诗词内容特点,深入发掘古诗词内容,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活动有效性,借助多样化的激趣方式,活跃古诗词课堂,展现出古诗词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晓会.小学语文中古诗的激趣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7(33):63-64.
[2]陈胜良.巧选激趣方法,激活诗词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5(12):5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词课堂 激趣策略
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内化,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古诗词内容,可由于古今語言存在着差异,并且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难以体会诗人情感。同时,古诗词内容较为抽象、精练、含蓄,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一、引入典故,利用故事激趣
以往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单一的讲解方式,或者单纯的问答方式,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单调,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影响古诗词学习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层次分析古诗词,引入相应的典故,借助故事激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保证古诗词学习效果。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古时候,白居易在洛阳担任太子的老师,一天他外出游玩,在香山寺的白莲池旁边,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头上扎着两个发髻,穿着红色衣裤,蹦跳着从家里出来,左右看了看,发现并没有人,高兴地撑起一只小船,向池塘的深处划去。小孩子一边欣赏着荷花,一边摘几个莲蓬,品尝着甘甜美味的莲子。他意识到不能在池塘待得太久,于是偷偷划船到岸边,快速地溜回家,心想着自己隐藏得非常好。随后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孩子隐藏得好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诗词中小孩子的可爱、可亲。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做出相应的解释,虽然他偷偷地划船出去,但是,会留下划船经过的痕迹,这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小孩子的踪迹。作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写下了《池上》这首诗。通过这样的方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联系音乐,通过旋律激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是文学思想的延伸和拓展。古诗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词句非常优美,并且其韵律和谐,有着比较强的节奏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深层次发掘古诗词的情感,引入优美悦耳的音乐,将古诗词和音乐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古诗词文字的美妙,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活跃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山居岁月》的钢琴独奏曲进行教学,该乐曲非常欢快,将山间虫语鸟鸣、小溪流水和钢琴曲结合起来。通过聆听舒缓错落的琴声,仿佛可以看到一条溪流,微风吹拂树叶,鲜花盛开,天空蔚蓝,以及白云变换的场景。同时,乐曲可将人带入美好的回忆,有夏日的瓜棚豆架,围绕树木和草丛旋转的人,捕捉蝴蝶、蜻蜓的场景,显得更加美好宁静。优美的节奏能拨动学生内心的旋律,唤醒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古诗词展开想象,深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想象,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古诗词描写的环境和画面,感受诗句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感受作者对农村宁静生活的喜爱。
三、构建情境,借助表演激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少的古诗词,很多古诗词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切身体验情境,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借助表演激发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创设具体情境时,需要深入分析古诗词内容,在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做好角色分配,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教学中,此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场景,首句汇总描写了劳动场面,村中的男男女女做着各自的劳动。白天男人在水稻田里插秧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活之后,晚上就搓麻绳、织布。诗句的后两句则是描写小孩子的童趣,小孩子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在耳濡目染下,在茂盛的桑树下学习种瓜。整首诗表现出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现出紧张的初夏劳动氛围,使得诗意更加妙趣横生。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想象,展示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如:小孩子在学习种瓜的时候,会说些什么?会向大人问些什么?会怎样去种瓜?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表演活动,结合学生表演给予评价,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四、利用画面,开展绘画激趣
在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诗人更加注重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读者通过文字可以想象其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古诗词内容,让学生阅读和朗诵诗句,全面了解其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相应的绘画活动。通过绘画将自己感受的画面展现出来,借助绘画形式,将凝练抽象的语言转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结合学生绘画活动能加深诗句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教学,此诗主要描写了初夏晚春时节江南的田园景色,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和菜花稀,呈现出江南农村景色的特点,有花朵和果实,有颜色和形状。在学生阅读之后,通过诵读。学生可描述出自己看到的画面,如有的学生这样描述:一棵棵梅子树上,梅子开始变得金黄,杏子树上挂满了大大的杏子,一片片雪白的荞麦花,加上稀稀落落的油菜花,太阳在高空悬挂着,映照出短短的篱笆影,一只只蝴蝶和蜻蜓在篱笆旁翩翩起舞。在这样的描述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开展绘画活动。在实际的绘画中,有些学生则会在画面中添加房屋,也有学生会添加一些劳作的人。学生对色彩的应用,使得诗词意境更好地展示出来,呈现出景色各异的初夏江南农村景色。在绘画中,学生不仅可以全面理解诗句,而且会适当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借助绘画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古诗词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古诗词内容特点,深入发掘古诗词内容,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活动有效性,借助多样化的激趣方式,活跃古诗词课堂,展现出古诗词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晓会.小学语文中古诗的激趣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7(33):63-64.
[2]陈胜良.巧选激趣方法,激活诗词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