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剖析了如何在中低年级阅读课堂活动贴近语用训练,进一步优化阅读课堂导学策略;详细地阐述了中低年级语用培养的五种导学策略,让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形成个性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与语言表达的训练,夯实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基础,为学生提升语用能力拓宽途径。
关键词:语用;导学;训练;策略
阅读课堂文本研读活动是语用能力培养的基础、出发点,教师应基于文本语言品读、训练活动,优化小学中低年级的文本语言研读与语用实践导学环节,把文本语言研读与语用实践活动相互贯通,贴近阅读课堂研读文本语言过程,为语用能力的培养,逐步打下坚实的语用基础,凸显小学中低年级的阅读课堂语用能力培养活动策略,提升阅读课堂文本语言品读教与学活动实效,也为教师提供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指明阅读导学活动策略。
一、 优化识字导学,夯实语用基础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文本语言阅读活动的拓展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识字活动,在字音认读、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与识字活动相结合教与学预案,把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与表达相互融合,让学生熟练地识记生字的各个要素,能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遣词造句,融入了学生对生活事物的体验,深化学生对生字含义的理解,也进一步领悟生字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意义,为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场景歌》识字导学时,在“图文对照,识字识词”环节,学生掌握了课文生字词读音、字形和字义,以及正确的书写方式。接着,在“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读法指导,让学生运用课文中一些量词和生字词,一边品读一边想象,可以运用这些量词和生字词修饰什么事物,能仿写一下,并把仿写作品相互交流,进行说与读;同时,运用课文插图或媒体影像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如,出示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这组文字、插图,让学生仿写短语:①一(畦)菜苗;②一(块)红布;③一(方)山水;④一(座)大山等等。在“开放课堂,语言实践”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各自从文中确定一个含有生字词的数量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描绘四季的场景,然后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也可以要求学生同时运用两至三个含有生字词的数量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教师还可以出示3至5幅场景画,要求学生运用文中一些与画面内容相符合的生字词,按照观察顺序说一说,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把画面内容叙述得更加具体、生动。这些导学活动,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解读画面内容,训练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说话能力,夯实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基础。
二、 优化朗读导学,熏陶语用情感
加强文本语言的朗读训练,可以引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语言内涵,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语言表达意蕴相互共鸣,学生对文本语言体会自然更为深刻,个性化感悟文本语言表达的含义和方式,朗读语调就会随着文本作者预设的表达方式,抑扬顿挫且充满激情进行诵读。教师只有深入研究中低年段文本教材语言内涵和表达特点,创造性地优化文本语句朗读导学策略,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语言情感,促使学生在朗读文本语句的过程中,能够个性化、创造性地进行表达,语用情感因素获得逐步提升,为进入高年级建构扎实的语用基础,提供工具性与人文性共发展的必要辅助作用。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阅读导学时,教师针对课文第一自然段语句特点:作者从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描绘出色、态和形的特点,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时,应对语句中“乌黑”“剪刀似的”“轻快有力”“凑成”读重音,并且在这一自然段的语句朗读上,语速上要欢快,把小燕子那种外形美、活泼机灵的特点充分表达出来,抒发出学生自身喜爱燕子的情感。进行课文第二部分语句研读导学时,由于这部分语言描写了“轻风”“细雨”“柳丝”“各色鲜花”“青草”“绿叶”“小燕子”这些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师依据文中语言表达特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语句时,运用轻松而又欢快的语气,语速要根据课文语句表达的内容变化,时而缓慢,时而轻快,语速稍微加快,充分地凸显春天的美,从而衬托出燕子,使春天的美丽与活泼可爱的燕子相互增添色彩。进行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3、4、5自然段)的语句研读导学时,这三个自然段的语句内容,描绘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以及燕子停歇的静态美。朗读燕子飞行动态美的语句时,学生运用语气应欢快,语速稍快,突出抑扬顿挫的语调,把燕子飞行时欢快的心情表达出来;朗读燕子停歇静态美的语句时,语气语速应平缓,把燕子悠闲、自乐的情调表达出来。
三、 优化品文导学,开展语用训练
学生品读文本语言内涵及其表达形式,是建构语用能力最为基本的基点。教师要借助文本语言研读导学活动,设计系列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遣词造句活动,进行阅读对话交流活动,在这些品文导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语言的基本内涵,了解文本遣词造句、构筑篇章层次结构特点。教师并以此为导引,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同时,紧扣文本中语言的训练点,通过学生的对话表达、语言训练展示等方式,扎实开展语用训练活动,逐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语用能力。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阅读导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语句间语用训练特点,融入品文导学开展语用训练:学生初读课文语句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边朗读课文语句,一边发挥阅读思维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课文语句描写的画面,同时,并用笔在文中的语句中画一画,把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读后与同桌相互交流;研读与品味课文每部分语句内容和表达方式后,掌握了课文语言描述这所学校特点,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学生在说话中把“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进行想象、讲述,教师还可着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情况进行想象补充,对比自己上课的情况,凸显民族小学的学生是怎样认真上课的,而自己今后在课堂上要怎样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与说话的活动中,学生更进一步领悟课文语言描述的深刻内涵,也体会出课文语言表达的特色,训练了学生阅读、说话与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学完课文语句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阅读练习3,设计与品文导学相结合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利用介绍自己学校的特點、身边同学在学校里的活动情况,进一步深化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和提升语用训练的目的。 四、 优化仿写导学,沉淀语用积累
文本中语言表达形式是学生仿写的典范,而文本语言仿写训练更是沉淀语用积累和提升语用能力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要善于研究文本字里行间的表达特色,指导学生品悟文本语言的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升语用能力的仿写训练题型,学生仿照文本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运用等表达形式,通过反复仿写训练,让学生领悟遣词造句进行表达的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组织段落篇章的结构方式,以及如何让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而生动。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阅读导学时,学生朗读课文语句,解读课文语句内容后,了解了花的学校那些花美丽、欢快的情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的描述,想象花的学校中的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那种激动的情景,说一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仿照文中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写一写下课了,自己学校的同学在操场上如何欢快地度过课间时间。研读课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即可创设仿写训练题目:请同学们仿照文中这句话的表达方法,照样子写一写:①温暖的春风一吹,他们 ;②蜻蜓飞来,他们 ;③蝴蝶一来,他们 。通过仿写文中语句表达方式的训练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基本方法,领悟课文描绘的画面和意境,逐步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语用运用能力。
五、 优化写话导学,拓展语用实践
小学阶段每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学生整体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藉此教学契机,引导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写话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拓展语用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中低年级课文课后的写话训练,或专题写话的训练活动,延伸文本语言解读,拓展语言训练活动,有利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获得进一步建构和巩固,从中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阅读导学时,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导读下解读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后习题2创设说话、写话训练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课后习题2,了解习题要求。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根据习题中提示,即描述“角”和“腿”特点的几个词语,结合自己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在深入思考与反复回顾课文内容后,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畅所欲言,复述了这个故事,小组中的同学再相互加以补充,完善和丰富故事内容;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尝试动笔写一写故事,再进行作品展示、交流。又如,习作专题《我的植物朋友》导学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和了解这种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其他外形特点,做好记录卡片;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观察记录卡,再次仔细观察一下,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方式,是否还会有新的发现?再次观察后,教师要求学生动笔写一写这种植物朋友,做到把自己观察到和感受到的描述得清楚、具体。习作完成后,把各自的作品在小组里相互展示、品赏,相互进行评价、补充,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完善,运用语言更加贴切,更能个性化地表达真情实感,抒发对植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参考文献:
[1]丁有宽.语文单元分组导练设计与教例教学参考书——第五册[BD].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窦慧敏.语文课堂中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二年级语文“自主识字—多法再现—积累运用”课题阶段研究小结[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
[3]张桂邻.优化阅读导学建构个性品悟[J].考试周刊,2018(61).
作者簡介:周文炉,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分校。
关键词:语用;导学;训练;策略
阅读课堂文本研读活动是语用能力培养的基础、出发点,教师应基于文本语言品读、训练活动,优化小学中低年级的文本语言研读与语用实践导学环节,把文本语言研读与语用实践活动相互贯通,贴近阅读课堂研读文本语言过程,为语用能力的培养,逐步打下坚实的语用基础,凸显小学中低年级的阅读课堂语用能力培养活动策略,提升阅读课堂文本语言品读教与学活动实效,也为教师提供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指明阅读导学活动策略。
一、 优化识字导学,夯实语用基础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文本语言阅读活动的拓展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的识字活动,在字音认读、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与识字活动相结合教与学预案,把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与表达相互融合,让学生熟练地识记生字的各个要素,能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遣词造句,融入了学生对生活事物的体验,深化学生对生字含义的理解,也进一步领悟生字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意义,为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场景歌》识字导学时,在“图文对照,识字识词”环节,学生掌握了课文生字词读音、字形和字义,以及正确的书写方式。接着,在“读中悟情,读中积累”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读法指导,让学生运用课文中一些量词和生字词,一边品读一边想象,可以运用这些量词和生字词修饰什么事物,能仿写一下,并把仿写作品相互交流,进行说与读;同时,运用课文插图或媒体影像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如,出示描写美丽的田园风光这组文字、插图,让学生仿写短语:①一(畦)菜苗;②一(块)红布;③一(方)山水;④一(座)大山等等。在“开放课堂,语言实践”导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各自从文中确定一个含有生字词的数量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描绘四季的场景,然后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也可以要求学生同时运用两至三个含有生字词的数量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教师还可以出示3至5幅场景画,要求学生运用文中一些与画面内容相符合的生字词,按照观察顺序说一说,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把画面内容叙述得更加具体、生动。这些导学活动,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解读画面内容,训练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说话能力,夯实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基础。
二、 优化朗读导学,熏陶语用情感
加强文本语言的朗读训练,可以引发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语言内涵,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语言表达意蕴相互共鸣,学生对文本语言体会自然更为深刻,个性化感悟文本语言表达的含义和方式,朗读语调就会随着文本作者预设的表达方式,抑扬顿挫且充满激情进行诵读。教师只有深入研究中低年段文本教材语言内涵和表达特点,创造性地优化文本语句朗读导学策略,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语言情感,促使学生在朗读文本语句的过程中,能够个性化、创造性地进行表达,语用情感因素获得逐步提升,为进入高年级建构扎实的语用基础,提供工具性与人文性共发展的必要辅助作用。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阅读导学时,教师针对课文第一自然段语句特点:作者从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描绘出色、态和形的特点,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时,应对语句中“乌黑”“剪刀似的”“轻快有力”“凑成”读重音,并且在这一自然段的语句朗读上,语速上要欢快,把小燕子那种外形美、活泼机灵的特点充分表达出来,抒发出学生自身喜爱燕子的情感。进行课文第二部分语句研读导学时,由于这部分语言描写了“轻风”“细雨”“柳丝”“各色鲜花”“青草”“绿叶”“小燕子”这些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师依据文中语言表达特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语句时,运用轻松而又欢快的语气,语速要根据课文语句表达的内容变化,时而缓慢,时而轻快,语速稍微加快,充分地凸显春天的美,从而衬托出燕子,使春天的美丽与活泼可爱的燕子相互增添色彩。进行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3、4、5自然段)的语句研读导学时,这三个自然段的语句内容,描绘了燕子飞行的动态美,以及燕子停歇的静态美。朗读燕子飞行动态美的语句时,学生运用语气应欢快,语速稍快,突出抑扬顿挫的语调,把燕子飞行时欢快的心情表达出来;朗读燕子停歇静态美的语句时,语气语速应平缓,把燕子悠闲、自乐的情调表达出来。
三、 优化品文导学,开展语用训练
学生品读文本语言内涵及其表达形式,是建构语用能力最为基本的基点。教师要借助文本语言研读导学活动,设计系列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遣词造句活动,进行阅读对话交流活动,在这些品文导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语言的基本内涵,了解文本遣词造句、构筑篇章层次结构特点。教师并以此为导引,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同时,紧扣文本中语言的训练点,通过学生的对话表达、语言训练展示等方式,扎实开展语用训练活动,逐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语用能力。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阅读导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语句间语用训练特点,融入品文导学开展语用训练:学生初读课文语句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边朗读课文语句,一边发挥阅读思维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课文语句描写的画面,同时,并用笔在文中的语句中画一画,把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画出来,读后与同桌相互交流;研读与品味课文每部分语句内容和表达方式后,掌握了课文语言描述这所学校特点,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学生在说话中把“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进行想象、讲述,教师还可着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情况进行想象补充,对比自己上课的情况,凸显民族小学的学生是怎样认真上课的,而自己今后在课堂上要怎样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与说话的活动中,学生更进一步领悟课文语言描述的深刻内涵,也体会出课文语言表达的特色,训练了学生阅读、说话与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学完课文语句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阅读练习3,设计与品文导学相结合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利用介绍自己学校的特點、身边同学在学校里的活动情况,进一步深化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和提升语用训练的目的。 四、 优化仿写导学,沉淀语用积累
文本中语言表达形式是学生仿写的典范,而文本语言仿写训练更是沉淀语用积累和提升语用能力重要的方式之一。教师要善于研究文本字里行间的表达特色,指导学生品悟文本语言的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升语用能力的仿写训练题型,学生仿照文本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运用等表达形式,通过反复仿写训练,让学生领悟遣词造句进行表达的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组织段落篇章的结构方式,以及如何让语言表达具体、形象而生动。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阅读导学时,学生朗读课文语句,解读课文语句内容后,了解了花的学校那些花美丽、欢快的情景,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句的描述,想象花的学校中的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那种激动的情景,说一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仿照文中的描写方法,说一说、写一写下课了,自己学校的同学在操场上如何欢快地度过课间时间。研读课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即可创设仿写训练题目:请同学们仿照文中这句话的表达方法,照样子写一写:①温暖的春风一吹,他们 ;②蜻蜓飞来,他们 ;③蝴蝶一来,他们 。通过仿写文中语句表达方式的训练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基本方法,领悟课文描绘的画面和意境,逐步帮助学生积累和提升语用运用能力。
五、 优化写话导学,拓展语用实践
小学阶段每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范文,学生整体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藉此教学契机,引导中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写话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拓展语用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中低年级课文课后的写话训练,或专题写话的训练活动,延伸文本语言解读,拓展语言训练活动,有利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语用能力获得进一步建构和巩固,从中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鹿角》阅读导学时,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导读下解读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后习题2创设说话、写话训练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课后习题2,了解习题要求。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根据习题中提示,即描述“角”和“腿”特点的几个词语,结合自己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在深入思考与反复回顾课文内容后,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畅所欲言,复述了这个故事,小组中的同学再相互加以补充,完善和丰富故事内容;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尝试动笔写一写故事,再进行作品展示、交流。又如,习作专题《我的植物朋友》导学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和了解这种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其他外形特点,做好记录卡片;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观察记录卡,再次仔细观察一下,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方式,是否还会有新的发现?再次观察后,教师要求学生动笔写一写这种植物朋友,做到把自己观察到和感受到的描述得清楚、具体。习作完成后,把各自的作品在小组里相互展示、品赏,相互进行评价、补充,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完善,运用语言更加贴切,更能个性化地表达真情实感,抒发对植物朋友的喜爱之情。
参考文献:
[1]丁有宽.语文单元分组导练设计与教例教学参考书——第五册[BD].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窦慧敏.语文课堂中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二年级语文“自主识字—多法再现—积累运用”课题阶段研究小结[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0).
[3]张桂邻.优化阅读导学建构个性品悟[J].考试周刊,2018(61).
作者簡介:周文炉,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