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方法,家有二宝也可很轻松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身边的二孩家庭越来越多,一家三口变一家四口,家里的欢乐增添了不少。但在享受家庭幸福时光的同时,也有不少家庭为二孩的家庭教育问题头疼:无尽的争抢纷争、手忙脚乱的日常生活、焦头烂额的学业辅导……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家有二孩的父母常常无奈又无助,也让一些准备生二胎的家庭陷入深深的纠结中。二胎时代,家庭教育该何去何从?这成为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
  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二孩家长,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在我的两个儿子成长经历中感悟出的一点教育拙见,希望能对所有二孩家庭,以及即将拥有二孩的家庭有所帮助。
  我的大儿子胡然就读于鲁能巴蜀小学六年级(4)班,小儿子胡珂瑞就读于鲁能巴蜀小学二年级(9)班。哥哥温文尔雅、谦逊有礼;弟弟阳光运动,搞怪呆萌。
  朋友见到我的两个儿子,总是投以羡慕的眼光。“哇,两个孩子好幸福啊!”“你们一家太有爱啦!”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知道。
  在有两个男孩的家庭,你追我赶、互相争抢的现象一天要上演无数次。可能会为一块饼干、一个玩具、一个遥控器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偶尔还会过上几招。
  记得有一次,在洗漱时,哥哥事先已挤好牙膏准备洗漱,但弟弟突然赖皮非得要插队先洗。这还得了?两人就像跳探戈一样,屁股顶来顶去,谁也不肯让。哥哥气坏了,把弟弟拉到卧室一顿教育。我以为俩人会因此闹得不开交,结果他俩打开门后却嘻嘻哈哈地来到卫生间,秩序井然地完成了洗漱。
  面对上述发生的情况,我想在大多数二孩家庭,家长会选择让哥哥做出退让,更不可能出现让哥哥教训弟弟这一幕。而在我家,我们从不要求哥哥让着弟弟,也不会特別关照弟弟,反而会故意“偏爱”哥哥,把教育弟弟的权利分享给他。
  这样的做法,是想让哥哥明白,虽然家里多了弟弟,但并不会瓜分父母对他的爱。通过分享教育弟弟的权利,也能让哥哥快速明白自己当哥哥的责任,进而更加疼爱弟弟。而弟弟通过哥哥特別的“教育之道”,更加懂得了谦让与分享。因此从那以后,弟弟变得特別乖巧,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等哥哥回家一起分享。
  众所周知,蒙氏教育中最显著的一个特色就是混龄教育,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年龄小的孩子总喜欢跟在大孩子屁股后面玩,这是因为极具模仿能力的小孩,总是喜欢将比自己大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学习榜样。而此时家有二孩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儿子胡珂瑞小时候刚学会爬,就在哥哥胡然的“引诱”下学习穿越障碍;刚学会走路,又被哥哥拉著满屋子玩“躲猫猫”。弟弟从小就被哥哥拉着看原版英文电影,虽然他在旁边看得懵懵懂懂,但偶尔也能蹦一两个单词。跟着哥哥长期耳濡目染,弟弟在英语学习方面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学过的英语课文,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其实混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家庭,也可以拓展到学校。如果你来到哥哥胡然的班级六年级(4)班,你会发现,这个班级的每个孩子都认识弟弟胡珂瑞。因为弟弟是六年级(4)班的小粉丝,无论是哥哥班的春游出行,还是篮、足球比赛,都能看到弟弟的小小身影。
  也正是由于跟他们一次次的玩耍,弟弟胡珂瑞很快就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规则意识和分享意识都得到好的发展。而哥哥也经常走进弟弟的朋友圈,带领小朋友们玩游戏、做运动,在做好榜样的同时,哥哥也学会看照顾他人。这就是混龄教育的力量。
  如今,兄弟俩的感情越来越融洽友爱。虽然他们也暗自较劲、时常“争宠”、偶尔斗嘴,但又希望对方可以更好!二孩生活中的种种温暖都在表明,我的教育法则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夜已深,蹑手蹑脚来到儿童房,看见睡在上下铺的兄弟俩,两张熟悉的小脸蛋,两个同节奏的呼吸,让我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其他文献
教师是什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是吐尽银丝赠他人的春蚕?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还是打开孩子迷茫心锁的钥匙?踏上教师岗位一年,“教师”于我,不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育是艺术,教师是匠人,是对教育的虔敬,对极致的追求,对教育始终如一的初心。作为一名新教师,站稳本岗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却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了别样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其中缘由,缘于学生,缘于同事,更缘于我的师
期刊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难以计数的财富。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他把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一学就上手,很快便着迷了。竟留着老人一连下了三天三夜。他对老人说道:‘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我现在决定,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老人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请国王下令在棋盘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麦,第二格上放两粒小麦,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依次每格增加一倍
期刊
编者按:  孩子的心灵就像稚嫩的花朵,只要你能够细心地去呵护和关爱,它就会赠予你美丽的风景。一次次有趣的玩闹,摆脱了课堂上的严肃和板正,和孩子做贴心的好朋友,这也是我们师生关系之外的友谊与情谊。  “夏天,你会好好练字吗?”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的班主任杨老师比我严格得多,时常在课间的时候拉着他练字。写字坐姿不端正,擦掉!笔画顺序不对,擦掉!写字时走神了,擦掉!一个课间,往往只能练习一两个字
期刊
师范毕业初登讲台那年,我刚刚19岁,担任初三年级的物理老师。感觉真是有点“滑稽”,学生个个都像“小大人”样,其中一个“老留”的生日也只比我晚几个月。可想而知,我这个小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就是个同年人,仅仅多了一个“老师”的名称而已。  次年的“五一”前夕的一次课堂上,我正对着挂图讲水力发电的原理:“同学们,水力是一种无污染可反复利用的能源,水力发电需要建成拦河大坝……拦河大坝(嗯——嗯——;哎——),
期刊
“陈老师,我们班孩子一下课就去排练,说是班级音乐会。”每到班级音乐会拉开序幕,我总能听到各班班主任对我的“小抱怨”。当然,这也是源于孩子们对“班级音乐会”的喜爱。尤其是这学期,从一开学,汐汐总时不时询问我:什么时候开始音乐会?她们已经自己成立小组,开始为音乐会准备节目啦!音乐会让孩子们从“我教”变成了“我要”。  “巴蜀律动音乐会”这个名称,我想每一个巴蜀的孩子都耳熱能详。其实,我们一直在尝试并且
期刊
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而且也想教育好他们,希望他们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可是当今社会,无论是學习还是工作,竞争都是激烈且残酷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格,经常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还容不得他们的反驳和抗争,甚至做错了也不愿意承认,结果造成亲子冲突,出现孩子与家长对立的情绪和行为。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的
期刊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  把握瞬间的辉煌,  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  装点生活的风景。  1998年,我从西南大学毕业,走上巴蜀小学的讲台,自此开启了一场与巴蜀教育的邂逅。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
期刊
儿子刚上小学,与宽松随性的幼儿园生活相比,生性活跃的儿子很难一下子适应规矩的小学生活。为了配合学校教育,我在家也给儿子立了一些规定,如:做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要做完一件事后才能做另一件事;看电视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凡做到了一条,也像学校一样在记载本上加1分,反之则减分。每周的零用钱按上一周的考核分值(一分折合人民币1元)发放。  因为是刚立的新规矩,儿子很感兴趣、乐此不疲。第一天表现得很好,竟加了6
期刊
我有一个五岁多的女儿,叫“了了”,独生子女在独享全家六个大人的宠爱的同时,她也必须承受相应的孤独。两年前,我的表妹一家搬到我家樓上居住,表妹的女儿琪琪比了了大一岁,年龄相差不大,又同在一个幼儿园,我和表妹两家人都很高兴,想着孩子有伴了!两个孩子更是高兴,特别是了了,一有空就吵着要约琪琪一起玩耍。  最初,两个小孩喜欢在小区的院坝上玩跑步游戏。琪琪大一些,跑得比了了快,每一轮跑完,琪琪都会兴奋地大喊
期刊
【摘 要】随班就读这种教学形式让特殊学生可以和正常的学生在普通学校里共同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教育形式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智力、情感态度以及交际能力的发展。目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教师缺乏孤独症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学习等。文章就上述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为提高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学习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期刊